豆瓣評分9.2,地球的發展歷程並不像一條平靜的長河
地球的發展歷程並不像一條平靜的長河,規律地點綴著各種現象。
相反,就像英國地理學家德里克·艾吉爾所說的:「地球歷史像一名戰士的一生:很長時間百無聊賴,突然一下又恐怖至極。」
在地質學記載中,自然力量留下的可辨識痕迹,並不比人類在考古上的挖掘更多。
許多痕迹(遺迹或骨架)只有在猛烈而突發的事件之後才能形成化石。倘若沒有斷裂、沒有災難,那就沒有年代學,也沒有對過去歷史的解讀。
正是因為有維蘇威火山的爆發和龐貝古城的悲劇,我們今天才能如此熟知羅馬人的生活。
自然從不缺少蠻暴的動蕩,這對科學而言是一件幸事。
夏威夷的火山爆發。火山活動看起來非常「溫和」,因為它的爆炸性很弱;火山爆發產生大量的火山岩和氣體。在某些時期,更多的火山活動卻改變了地球的氣候。
(圖片出自《地球之美》)
地球的歷史是過去的歷史,將岩石提供的各種線索收集在一起,就可以在具體的場所里重構過去的環境。
再將這些場所連接在一起,便可以勾畫出一幅更為廣闊的景象:一個區域,或是一塊大陸。
而通過岩石堆疊的層序,則可以編織成一段歷史:景觀演變、氣候變換、水陸環境的交替、生命的進化。
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岩層的堆積、岩層之間的關係和岩層的成分,來確定一系列現象的銜接順序,卻沒有辦法知道,每個現象的持續時間。
直到20世紀,放射性被發現後,才找到了得出具體年限的方法。自此之後,現象的更替不再深不可測。歷史的研究加入了物理,計算變得可行了。
科羅拉多大峽谷(美國)所呈現的地層勾勒出二十億年的歷史。
對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的理解,進而對板塊構造的理解,才真正使人們明白地球是如何運行的:大陸的運動與氣候變化有關,與生物世界的演化有關,與海平面的高度有關……地球的歷史也是生命的歷史。
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開啟了一個新的範式,這一範式又被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所補全和細化。
所有這些因素都讓人類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從此人類不再是自然的最高成就,而僅是組成生命合奏的一個樂章。假如地球的歷史是一天24小時,人類的歷史不過只佔最後幾分鐘……
這幅海底效果圖展示了被掩埋的一些動物,尤其是令人生畏的奇蝦,它的體型近一米長。(圖片出自《地球之美》)
自然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體系,因此地球的大事記就如同手風琴的風箱,鬆緊不一,有張有弛。正如在歷史學上,越接近當下信息就越豐富,地球的歷史也是如此。
探究地球歷史的方法步驟如同斷案調查一樣。警探通過考察所有因素而找出線索、追尋蹤跡、重建合乎邏輯的現場,有時候,一條新線索的加入會使他重新審視他的假設,科學也是如此。
然而要將科學家考察出來的如此繁雜的線索,系統地整合起來,並非易事。有一個人選擇了光陰之箭,因此我們將進入歷史的時空,以時間的順序,從頭看待地球的歷史。這個人就是帕特里克·德韋弗。
他是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教授、法國地質學會主席,在擁有世界最豐富、最罕見的動植物和礦物標本的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支持下,完成了這項費時浩大的工程。
帕特里克·德韋弗
也許每個人,都夢想過自己擁有一架時光機。作為歷史長河中一個渺小的點,每個人都會希望將生命的廣度再拓展一些,體驗更為廣闊的時間與空間。
德韋弗以時間的順序,來講述地球的歷史,正是試圖引領人們在時間的坐標軸上旅行,回望地球和生命的悠遠歷史。
在46億年漫長的地球史上,出現過也滅絕過無數的生物,海洋變成陸地,動物不斷進化,大自然的美麗中一直包含著一種懾人心魄的危險,那種宏大與震撼是想像力都無法企及的。
而幫助德韋弗將那種震撼真實的展現出來的,是弗朗索瓦·布翁克里斯蒂亞尼,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氣候變化專家,以及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這座起源於1635年的博物館,就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距離巴黎聖母院不遠。它曾經是路易十三的皇家藥用植物園,在1794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它成為了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比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還早了75年。
這座博物館在自然和人類科學方面有著領先世界的巨大收藏。
礦物館中有超過60萬件的礦物標本,包括世界獨一無二的巨大水晶,在珍寶室中還有從前法國皇家收藏的貴重寶石。
而進化大展館由19世紀的動物館改建而成。
大展館有6000平方米的永久性陳列,完全圍繞生命進化的主題展開。
這樣龐大而豐富的館藏為德韋弗提供了基本的素材,接下來,他還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NASA、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和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裡搜索其他的素材,使得這個地球的歷史故事更加豐滿。
在空間站看到的月球、地球及其大氣層。(圖片出自《地球之美》)
德韋弗還遇到了一個問題:將某一現象納入歷史時間軸時,其實將它納入好幾種時代都是可行的。
以人類使用火山岩為例,就可以有好幾種方式來呈現:要麼歸入岩層被火山作用侵入的時代,要麼與火山噴發的時代聯繫起來,抑或是歸入把岩石作為建築石料的時代。
根據不同情況,德韋弗做了這樣或那樣的選擇。但這很可能招來詬病。
本文可免費轉載到任意平台,感謝閱讀
TAG:古渡頭GD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