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佩瑤 陶公祠遊記

劉佩瑤 陶公祠遊記

陶公祠

我家在安徽池州東流,它是座千年古鎮,魚米之鄉。這裡曾有家戶喻曉的詩人――陶淵明,那天我便去陶公遊玩。

走近陶公祠,一棵棵鬱鬱蔥蔥的大樹立即進入了眼帘,它巧妙地遮擋住了陶公祠的美景,使人十分好奇。這時從遠處走來的風姑娘緩慢而輕柔地擦去我臉頰的汗滴,豆大的汗滴漸漸消去臉上是陣陣涼爽。

進入了陶公祠,漸漸可以看到陶淵明的遺產――陶公院。這時,管理工人打開了陶公院的門,而我被陶公祠後門外的美景吸引走到了幾乎沒有任何障礙物,寧靜美麗的後院。

後院沒有牆圍著可以盡情欣賞滿眼的綠色森林,這裡的樹木枝繁葉茂,根深本固,枝葉反射出太陽光與彩,美倫美奐,是說不出的動人,地上還有稀稀疏疏的藍花和黃花,清新的空氣中也瀰漫著一縷芳香。

天空也顯得格湛藍明朗,太陽綻放出的光芒,宛如一個個姑娘開心溫和的笑臉。 我沉浸在其中,這時不知那個鳥雀大聲的叫醒我,我才想起該做「正事」了,於是慢慢踏陶公祠的後門。

陶公祠

終於進入了陶公院內,誰知一進門便是一堵高大的湊巧擋住「客廳」的水泥牆,我驚訝極了,覺得自己眼花,可又是真實存在的,我帶著這個問題,我進入了我右手邊的房間。

在這裡我是能用三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空空空」,這裡家徒四壁除了牆就牆,可能是年代久東西有關係,或許像老師說的陶淵明一生貧窮,日不敷出。

左邊的房間讓我又驚喜又意外,這裡跟右邊房間截然不同,滿眼都是古代名人的詩詞和手稿,我欣喜若狂地看著眼前的詩詞,只可惜不能把它從玻璃窗里拿出來看,詩詞與畫令人興奮不已,看完後我看到這方間還有另一個門,便好奇的走近發現它是古代的紅色圓形門,我走了進去……

發現這個門連著走廊,而走廊連著正殿,正殿前有紅色的開著的古代門,踏入門檻,直接看到了一座高大雄偉的古人石像,我想著這百分百是陶淵明的石像,這也難怪一進門就有一堵石像必竟人們都很尊敬他,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

陶淵明的家底很厚,祖輩都是當官的,可到了他一代就不怎麼樣了,陶淵明是個怪人,家裡人給他找人當了官,不過多久他又因看不慣官場上那套(奉承討好別人)上面的官人,後來他就不幹了。

他太老實善良自己過得結巴,還把當官賺了的錢路上發給了窮人,可他種田卻常鬧旱災水災,屋子又被大火燒了,他更是窮苦。

看了右邊的房間後我更是覺得他令人敬佩,不僅如此,在他最需要食物和錢財的時候,一位官人親自來送大米和肉,讓陶淵明跟他干,他卻拒絕說:「我不會因為五斗米而折腰。」說罷揮手而去,因此他被世人稱為「五柳先生」。

這時我來到走廊前觀賞這滿園的菊花。陶淵明酷愛菊花因此寫下了千古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因如此東流的人們有許多家裡都種有菊花,這裡的菊花很是美麗,有鮮艷美麗的紅色,有典型高貴的紫色,有純潔如雪的白色……

寶塔

配上這外面的一圈嫩綠和不時的鳥鳴就好像自己來到了古代似的,心情也變得更加舒暢。當然東流古鎮可不止有這些美景。

後來我又來到了五層的由青磚綠瓦建成的秀峰塔,當然它也有它的來歷:古代的人們非常迷信,東流常常發大水,人們就以為是河妖在作怪,便派人建下這塔來鎮河妖,因此這秀峰塔建了有好幾百年。

我踏入秀峰塔,這裡又窄又小,但想想沒有任何機器設備的古代人能將塔做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慢慢地我登上了塔頂,可能因當時的窗戶都是用紙做的,日子長了紙經風吹雨打已經不存在了,有些危險,但我還是靠近窗戶借窗子眺望遠處的景色。

奔騰不息的長江猶如被風吹拂的藍如透明的綢帶飄落大地。這是傍晚,夕陽跳出來了,給透明的帶子渲染上各種艷麗的顏色美麗極了,還有綠色光亮的樹木做襯托更是美妙絕倫,所謂「紅花雖然好,但要綠葉襯。」

這次遊玩我滿載而歸,我為自己有這樣的故鄉而感到自豪,可惜一年到頭的外地遊客沒有幾個,但我希望全國人都知道千年古鎮――東流和陶公祠,來我家鄉遊玩。

劉佩瑤

本文作者:劉佩瑤

排版小編:明礬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朋友圈和點贊支持哦

【蘋果用戶讚賞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帆齊微刊 的精彩文章:

想寫作必須要看看這些……

TAG:齊帆齊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