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委屈一定不能求全
Hi,小夥伴
感謝大寶貝你的關注,不定期更新原創走心的文章,
希望在你最無助的時候還能給你一絲溫暖。
二零三
明日之子 第10期
毛不易
00:00/03:07
許多人告訴我面子很重要需要注意形象,告訴我結婚很重要餘生有人陪伴,告訴我生孩子很重要能讓家庭美滿甚至有人給你送終。
最近太多人為女人的獨立人格發聲了,微博微信撲天而來,有一次翻開微博熱搜「男子離婚要求女子凈身出戶孩子歸男方」。
「催婚」是個很不明智的決定
很多女性在婚姻中一次一次的妥協和忍讓,其實並不是和丈夫還有婆婆做鬥爭,是在和中國傳統封建思想做鬥爭,90年代生育嚴重超標,制定了「一胎政策」鼓勵少生優生,後來發現老人與青少年比例開始不協調,有制定了「二胎政策」鼓勵生育,且鼓勵生男孩兒。更早期社會以「不孝無後為大」,作為女人生來必為人母的思想流傳下來。
男人30一枝花,女人30豆腐渣,現如今女人到25歲之後都淪為「大齡剩女」之列,家裡常說:25歲再不出嫁就沒有好男人了,嫁不出去了,似乎把結婚生子當作女人一生必然「任務」,無論作為女人還是男人,好像在大人們所界定的年齡內「結婚」是必要大事,我們把這一結論歸怪於親戚長輩,其實我們要思考的是在他們那個年代是沒有「愛情」來作為結婚的理由的,能「過日子」才是最重要的,時常聽周圍的稍長的長輩說「感情可以慢慢培養,性格可以慢慢磨合,什麼情啊愛啊你們又懂什麼」。他們是沒有愛情的,他們是完成任務似的和異性結婚,才有了婚後生活不和諧甚至影響下一輩人,因為婚後不幸福處處忍受處處吵鬧,所以他們也時常嘆氣說「你不懂,等以後你結婚經歷了就知道了」,我當時是贊同的,可現在我會說「你怎麼知道我會走你的老路」。我相信我們這一代女人始終堅信自己會嫁給愛情,婚後生活幸福快樂,所以憑什麼我們要去體會和經歷你們的那些不愉快呢?作為愛著我們的親人一定也希望我們是幸福的,當然我們都有各自的生活,也不會再經歷長輩們的經歷,長輩們的經驗之談是他們那個時代的產物,並不適用於我們,所以愛我們的親人,結婚不是任務,「催婚」是個很不明智的決定。
「直男癌效應」
女人仔細想想你們付出了什麼,很多家庭不希望生個女兒,不能延續姓氏、香火,還有就是把女兒養大了最後嫁出去也是別人家的人。對於我來說,婆婆同為女人,為什麼處處苛刻兒媳,有句話叫「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家裡面一共才幾個人卻搞的像宮廷鬥爭似的,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女人就算嫁給男人,雖然看起來是一家人,實際上自始自終也是外人」,我們需要離開父母到男方家裡,因為女性的愛本身從本質來講是「可妥協犧牲性的無私」,過年很多次偶爾才能回到娘家過年,給予男人們愛,給予男人們的家庭愛,並努力保持外界對家庭的「良好評價」,對於男人出軌謾罵老婆過分維護母親最終也成為「家醜不能外揚」的忍受性包庇,為了男人們說的所謂的「面子」,女人還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否則很容易導致得婦科病、抑鬱等負面效應,也稱為「直男癌效應」
寧願一個人幸福的過
「生孩子」本來是愛情的美好結晶,卻成為婆婆口裡「給我們家生個兒子」,聽聽多麼可笑啊,生了孩子跟著男方姓是必須選擇,孕育生命在很多人口中變得多容易,簡單四個字清晰明了「懷胎十月」。生孩子也變得容易了,分為「順產和破腹產」,在醫生口中是分娩保住大生命和小生命的方式名稱,在口口相談中除了女人們聊私密的時候才會說個中細節,而男人和別人只是「一笑而過」,很少聽到他們會說「老婆生孩子挺不容易的」。接下來是帶孩子的問題了,他們會說「你生的就應該自己帶」,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可女人也想做自己的事,如果不做就會被說成不是個好母親,其實我接觸到有些女人已經事業與孩子兼顧的情況了,還兼顧的很好,所以教育孩子帶孩子不應該是「夫妻共同義務」嗎?男人們賺錢養家也辛苦,女人能給予最大的關懷,但如果只知「播種」不知承擔養育的責任,並認為是女人該做的事情,且理所應當,那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了,要知道女人「分娩」的過程是在和死神作鬥爭,甚至留下的後遺症會成為死神光顧的獵物,這一切都歸咎於封建且呆板的思想根深蒂固,對女人的刻板印象在很多人潛意識裡始終存在,所以也會有很多人打著「女人辛苦要給予尊重」的旗號,實際上做著「女人【應該】為之付出」的行為。
女人不容易,喜歡一個男人並成為賢妻更是不易,我見到的是女人委屈求全也換不來一份尊重與寧靜,那她還是她嗎,能換來他的珍視嗎?(珍惜和重視)。女人要做的就是堅定自己,如果不嫁給愛情也別把「結婚」當作任務完成,寧願一個人幸福的過,也不要兩個人忍受著過。催婚催的不是你,催的是婚,也就是「表面家庭」的結果叫「婚」,一個人也是平凡人,不知不覺被劃為「異類」群體,並打上「單身主義且孤獨、傲慢」的標籤。其實我們不過是比一些人對「婚姻」更慎重而已。
你會幸福的,一定要很愛他,如果不想生孩子就不生,你永遠都是你自己,記住:求全不一定要委屈,委屈也不一定能求全。
生活是我們自己的,最後閉上眼睛,你的一生是自己的選擇和經歷,是與那些人的牽絆,但與那些人無關也不怪任何人。
社會和他人無法改變一個人的信念和思想,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選擇,選擇和誰過餘生,選擇堅定自己。
▽▽▽
閱讀/生活/心靈感悟/故事/旅行
TAG:小琳的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