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空的一半:四位女性藝術家 四個不同的女性視角

天空的一半:四位女性藝術家 四個不同的女性視角

2018年3月8日, 「天空的一半--中國女藝術家作品展」在北京德國大使官邸開幕。四位女性藝術家:陳慶慶、陳淑霞、彭薇、崔岫聞,共展出19件作品,類別涵蓋繪畫,雕塑及裝置,為觀眾帶來了一個與眾不同的三八國際婦女節。

你的瀏覽器不支持Html5

▲ 「天空的一半--中國女藝術家作品展」

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制衣和紡織女工走上街頭,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近160年後,國際勞動婦女節早已成為全世界紀念婦女解放和爭取女權運動的節日,2018年3月8日, 「天空的一半--中國女藝術家作品展」在北京德國大使官邸開幕。

在這次展覽中,四位女性藝術家:陳慶慶、陳淑霞、彭薇、崔岫聞,共展出19件作品,作品類別涵蓋繪畫,雕塑,裝置等。作品的選擇代表了她們作為中國當代女藝術家的個人和社會視角。

▲ 「天空的一半--中國女藝術家作品展」開幕式:左2起:德國大使夫人柯黛蘭、德國大使柯慕賢、藝術家陳慶慶、藝術家陳淑霞、藝術家彭薇、藝術家崔岫聞

▲ 「天空的一半--中國女藝術家作品展」開幕式現場

德國大使柯慕賢在致辭中感謝四位傑出藝術家參加此次展覽,並回顧了國際婦女節的發展歷史: 德國社會主義者克拉拉·蔡特金女士1910年在一場國際會議上倡議設立國際婦女節。恰好是100年前,女性在德國獲得選舉權。

德國大使夫人柯黛蘭在發言中談到,唯有談之議之,方可改善女性的處境。國際婦女節為我們提供了在全球範圍內探討女性地位的良好契機,尤其是在世界上近五分之一女性所生活的中國。

▲ 「天空的一半--中國女藝術家作品展」展覽現場

「鳳凰藝術」對談陳慶慶

▲ 藝術家陳慶慶接受「鳳凰藝術」採訪

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藝術中的女性主義發展達到了頂峰,陳慶慶就是這場運動的代表。她的藝術不僅僅局限於對愛、生活等典型女性話題的表達,還反映歷史和政治等更為深沉的、超越性別視角的主題。藝術家陳慶慶在接受「鳳凰藝術」採訪時,談到展出的雕塑作品《中國太極式》系列,來源於個人的手術經歷,身體恢復後開始學太極,從2009年開始創作,形成了這一系列的作品:

「因為通過這種動作,我所要表達的就是,你可能有各種不愉快的經驗,但是你要通過這些經驗認知你自己的身份,認知你怎麼樣繼續活下去,認知你怎麼樣繼續在這個社會上有你自己的地位、尊嚴的活下去。」

▲ 中國式太極「NO」

這一系列一做就是八年,其中的每一件都有一個單獨的名字,在這件用手做拒絕動作的叫做《NO》。陳慶慶認為「NO」就是一種態度,一種拒絕的態度,這是一個恰恰許多女性都需要學會的態度,也是中國人要學會的。

「中國人會用一種打太極拳的方式把事情和諧地解決,但實際上這是不對的。因為不愉快在你心裡,你又不好意思去說『NO』,這件事情始終存在,你就會精神抑鬱,就會很不愉快的一直繼續生活工作下去。我覺得這都是不必要的,特別是女性,你要學會說『NO』,要學會直來直去的站立在這個社會,這個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 中國式太極「抱」和「拉拉」

在談到另一件作品《吭》時,陳慶慶說,這是一種無言的堅持,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困難的時期。能支持你過去的,不是因為你是一個女人,或者你是一個男人,而是你要有一種精神,用這個無聲的動作來表達一個態度。

當談起女性主義和女權運動時,陳慶慶認為女人要有自己的態度,有自己的社會擔當和社會責任,而不要主動地將自己區別於男人:

「中國有一個深遠的文化傳統,在傳統對女性有一種三從四德的要求,但是這些實際上對現代女性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像男性一樣,在社會上工作,在社會上承擔同男性一樣的責任,但額外比男性更多的,可能你是母親,還要承擔更大的教育的責任,所以,中國女性的獨立是非常重要的,從女性自己怎麼強調自己的社會身份,怎麼把自己該做的更好,更獨立,更自主,更堅持,我覺得這個是更重要。」

「鳳凰藝術」對談陳淑霞

▲ 藝術家陳淑霞接受「鳳凰藝術」採訪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陳淑霞的藝術從「原色」「虛實兩境」「山水間」到「忘形——超然物外」這幾個段落,以其敏感的表達和獨特的視角,把個人情懷映襯在大的時代背景之中。尤為引人關注的是近期的新作,通過一系列看上去「空洞無物」的畫面,陳淑霞似是有意告別較早時期的創作方式,並試圖走出一直以來不斷堅持的形、色表達的規範。

忽略「形形色色」的物象再現,轉而沉浸在沒有期許的「閑置」之下,做著無「意義」的證明。陳淑霞似乎是在完成著一幅幅前無作者的「中國畫」,續寫的畫面中筆觸在筆墨中生生的隱除,意欲將色彩擱置淡忘,直憑意趣成就了這樣一批意料外的感官表白。

▲ 《香枝》布面油畫

▲ 《明山》布面油畫

在開幕式上,藝術家陳淑霞談到自己與男性藝術家相比較的一個優勢是,可以做到柔裡帶剛。而這既是女性本身性格上與男性的差異,同時也是生理上的差異。她坦言,作為女性藝術家也好,女性個體也好,對於女性這個話題而言,個體不一樣,理解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說要有區別的話,我覺得女性的優勢也是柔。但作為一個藝術家,從這麼多年過來,我覺得柔里不能光是柔,肯定要有強的一面。我在藝術的追求上也是一直這樣:表面上看著很安靜,但是靜裡面,我希望能夠看到聲音和吶喊。」

▲ 藝術家陳淑霞的作品在現場

陳淑霞的作品中,體現了很多中國傳統的元素,在一個當代藝術非常多彩且豐富的時代,陳淑霞希望在傳統語言里,找一種更長久的一個藝術的表達方式。在談到男女關係的問題上,陳淑霞認為,作為一個女性,雖然一直在提男女平等,但男女的差異肯定是存在的。女性的覺醒是必要的,而首先則是自強:

「作為女性藝術家其實很難,因為她要照顧很多方面,比如說家庭和孩子,雖然這一方面有一些男人也在做,但男性有時候可能就沒有女人想得更仔細,其實女性往往比男性要付出更多。在家庭中,好多事情其實是一個核心,如果一個家庭沒有女性的話,可能會感覺到不夠溫馨。而女性如何在事業和家庭中尋找一個平衡點呢?這其實是有點難。」

「鳳凰藝術」對談彭薇

▲ 藝術家彭薇接受「鳳凰藝術」採訪

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家彭薇,2000年以「遺石」系列為開端,創作風格涉及平面繪畫,三維裝置、錄像、照片等多種形式。在欣賞者的主觀印象中,彭薇的作品往往有著強烈的東方靈性。中國古代的故事與山水,人物與花鳥,以形體為襯托,和諧得理所當然,生動又委婉。

▲ 我就在這裡 Hi-Ne-Ni/,小黃蜂 Hexapods/蟬Cicada/蒼蠅 Fly/,麻紙水墨繪畫裝置

在開幕式上,藝術家彭薇坦誠地回憶自己年輕的時候,是比較抵制三八婦女節的。因為從小,在彭薇的記憶里,雖然在字典里,「婦女」是一個中性詞,但當她聽到人們嘴上說起「婦女」這個詞時,往往是一種對女性的貶義詞,表示女性衰老了,丑了,過時了:

「在小時候,你在這種環境下成長,你就會拒絕,我說我不要做婦女。現在我慢慢發現,我真的大了,成為了一個中年,一個中年婦女藝術家,但是我發現,其實以前被社會影響下的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我覺得這個節日非常好,其實因為你做的事多了,你的閱歷豐富了,但是你承受的壓力,遇到的障礙也越來越多。後來我發現,其實只有受到壓迫的時候,你才能夠體會到,你真正身體本身的重要。就像你生病,你才知道健康的重要,你是一個女性,因為這些事情被擠壓,被人誤解的時候,你才發現女性身份對你的重要性。」

▲ 藝術家彭薇的作品在現場

回到作品本身上來說,在這次展覽中,彭薇在麻紙上使用了很多昆蟲的元素,比如蟬或者其他昆蟲,彭薇認為蟬就是一種脫殼的過程。而另一組較近期的作品,則為中國傳統元素較多,並且具有敘事性。那麼,彭薇是如何看待女性身份和她作品之間的關係呢?她說自己在創作的時候,並沒有在女權主義這樣宏觀的問題上去做出發,而是以自身的興趣和適合自己的表現方式出發的。在這當中,自然帶有很強的女性特徵,她認為任何一個宏觀的問題,比如女權主義或女性主義,都可能是理論家或觀眾在想的問題,但是藝術家往往都是從自身感受出發,從很具體的細節出發,慢慢地生髮出一種看似觀念性的東西。

「鳳凰藝術」對談崔岫聞

▲ 藝術家崔岫聞接受「鳳凰藝術」採訪

藝術家崔岫聞作為中國當代藝術傑出的女性代表人物之一,早期曾經從事油畫創作,其後主要從事影像和圖片創作。其思維精準深邃,視野廣闊,尤見長於人物的心理解析和精神挖掘,深入於人性的深層矛盾結構,其影像和圖片作品具有獨特的觀念特徵和精神氣質,視覺表現簡明細膩,自由而富於想像。

在接受「鳳凰藝術」採訪的時候,當談起如何看待女權主義這類問題時,崔岫聞認為,與女權主義這類事相比較,她更關注每個生命自身的生命方向和自我生命空間的提升:

「相較於一個生命自我內心的成長,將來你在生命的舞台上扮演什麼角色,比探討女性主義這些問題更重要。因為你不成為一個獨立人的時候,那些探討只是一個探討,主義就是主義,跟你人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 《愛與自由》 布面丙烯 2017

崔岫聞說,生命是活在不同空間的,生命本身要有方向才不會迷茫,信仰可以幫我們解決這些問題;藝術家只不過是一個社會身份,面對社會怎樣呈現自己活著和思想的方式、精神狀態而已;家庭婚姻情感是比較現實的俗世層面的內容,不僅僅是藝術家,世人都要面對俗世的生活內容,這一層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情緒、心理和情致,這一層問題能解決好的人令人欽佩:

「而女藝術家往往容易受這層問題的干擾,我本人比較例外,創作在我的大腦里像是一個單獨的盒子,不會受任何其他東西的影響,俗世問題不僅不會影響我的藝術創作,反而能促進我的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網_藝術頻道_資訊 的精彩文章:

古往今來 狗似乎從未離開過人們的生活
台北故宮都有哪些跨年大展

TAG:鳳凰網_藝術頻道_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