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骨也分年齡段,女性5個年齡段如何保養骨骼?
「身子骨」不是簡單的文學修辭,而是道出了一個人體生理的秘密:身體健康,落點在「骨」上。對於女人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雌激素分泌會不斷降低,容易造成骨質流失,嚴重時易患上骨質疏鬆症。所以,女人更需要做好「護骨」的工作。
護骨也分年齡段,下面是女性各個年齡段的護骨秘籍,女性朋友們請收好~
20~29:養好習慣
人在30歲以前,骨的容積及質量隨生長發育不斷增加,直至骨骼發育完成,骨量儲備達到自身的峰值水平。
如果把骨量看成一個銀行賬號,那麼在二十多歲時就要「努力掙錢,少花錢」。喝奶、曬太陽、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鍛煉,能為你的骨骼「掙錢」。
1運動
適量運動有助於增加骨骼壓力,促進造骨細胞形成,使骨密度增加、骨骼變得更強壯。運動前需要充分的熱身,而運動後則需要舒展身體。
2補充營養
補充足量的鈣及膠原蛋白,多進食含維生素D的食物。鈣是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膠原蛋白是人體骨骼尤其是軟骨組織中的重要組成成分,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從而增加峰值骨量。
3不要過度減肥和防晒
過度減肥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骨的生長發育和骨量。過度防晒會阻止皮膚合成維生素D,阻礙骨質的吸收。
4不要吸煙酗酒
大量研究已經證明,吸煙會影響骨峰的形成,導致骨密度降低;過量飲酒會使肝功能受損,從而使維生素D的代謝受到影響,不利於骨骼的新陳代謝。
30~39:學會減壓
人在30~40歲時,骨代謝處於相對平穩期,骨量丟失緩慢。除了繼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要關注下面幾件事。
1學會減輕壓力
此年齡段的人面臨生活工作雙重壓力,皮質醇等壓力激素會抑制骨骼生長,加速骨質流失。抑鬱症對骨骼也有類似的負面影響。因此,調節好壓力有助保護骨骼健康。
2孕期補足鈣
孕期胎兒需要從母體中獲得大量鈣。如果婦女不能獲得充足的鈣和維生素D,日後骨密度會大量減低,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孕期和哺乳期婦女,不適合高強度運動,可以通過補充鈣劑,戶外晒晒太陽來增加骨量。
3當心藥物風險
治療哮喘、炎性腸道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的皮質甾類藥物,所含抑製劑等會通過干擾鈣質吸收而損害骨骼健康。服用前最好向醫生諮詢,加用一些抗骨質疏鬆藥物。
40~49:關注慢病
40歲後,骨質開始緩慢下降,之後的十年內要開始留心自己的身體變化,一些慢性疾病可能會不知不覺盯上你。即使身體很健康,也應開始評估自己的「骨質疏鬆危險」。
1注意月經異常
月經不規則或出現「跳月」(隔月一次)可能是進入圍絕經期的信號。這時候應該加強力量訓練和主動實施補鈣的骨骼保護計劃。當月經不規則時,骨密度下降就開始了。
2當心兩個「骨質竊賊」
40歲後,甲亢和2型糖尿病發病率更高,前者會加速骨質流失,後者會增加骨折危險。
3評估骨質疏鬆症危險
高危因素包括:成人後骨折過、有骨質疏鬆症家族史、太瘦、吸煙、絕經過早(40歲前)等。看醫生時,將這些情況如實告知,必要的話接受骨密度檢查。
50~59:測骨密度
女性絕經期及絕經後,出現骨量快速丟失,男性骨質也有下降,但幅度沒有女性大。
1增加鈣攝入量
50歲及以上人群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1000~1200mg。儘可能通過飲食攝入充足的鈣,飲食中鈣攝入不足時,可給予鈣劑補充。補充鈣劑需適量,超大劑量補充鈣劑還是可能增加腎結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補充前,務必徵求醫生建議。
2定期查骨密度
女性絕經後,或是自測骨質疏鬆風險較高,應定期到醫院檢查骨骼健康狀況,每年檢查一次骨密度,請醫生評估骨折風險。若是已確診患有骨質疏鬆症的女性應遵醫囑積極堅持治療。
3注意背痛
椎骨骨折在年過50的人中十分常見,而且容易被忽視,癥狀常為背部突然疼痛。出現這種情況最好上醫院檢查。
60歲以後:預防摔倒
繼續保持適量運動並適當補鈣;日常飲食上盡量保證充足的蛋白質和高鈣食物攝入量,測試自己的骨骼密度,預防骨質疏鬆、骨折危象。還要特別注意防跌倒。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30多萬人死於跌倒,其中60歲以上的人佔一半以上。
老年人多有骨質疏鬆,骨量減少,即使輕微的外力即可造成骨折,讓骨量大大減少。
預防摔倒、外傷的方法:
注意身邊環境,防止被腳下障礙物絆倒;
站不穩時要趕緊抓住身邊可以支撐的東西;
選擇容易行走的運動鞋,特別是有防滑性能的鞋底;
運動的時候注意把握力道,盡量保護自己,不做高難度動作。
圖片來源:PEXELS,內容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骨科名醫:如何擁有健康脊椎?從認識脊椎開始!(腰椎篇)
※這11條護膝原則!讓你的膝蓋永葆青春
TAG:骨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