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都市孩子普遍患有一種「病」,唯有走入戶外才能治

都市孩子普遍患有一種「病」,唯有走入戶外才能治

媽咪讀呀原創

周末,帶小小費在院里散步。沒走幾步,忽然發現院子里的樹上有些異樣。滿地都是樹枝,抬頭一看,明顯是被人鋸掉的。不遠處,幾個工人搭著梯子,忙乎著什麼。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師,我對小小費說:「走,跟媽媽看看去。」

臨近了,發現幾個工人在一個老師傅的指導下鋸樹枝。我問小小費,「他們為什麼要鋸樹枝,我們問問好嗎?」在我的鼓勵下,小小費奶聲奶氣地問:「爺爺好,請問為什麼要鋸樹枝?」

老師傅一愣,旋即解釋說:「你看,經過一個冬天,這些樹枝頂部都變得繁盛,但是上面的樹枝茂密了,卻遮擋了陽光。中下部的樹枝曬不到太陽,如果不修建,就會長不好,影響這棵樹的健康。」

原來如此!這次散步真有收穫,處處留心皆知識。走進大自然,只要帶著一顆好奇的心,往往能收穫巨大。


「大自然缺失症」必須引起重視

3月12日是植樹節,借著周末這件事的由頭,說說幼兒與樹、與大自然的交往。美國有位著名作家叫Richard Louv,撰寫了一本著作叫《森林中的最後一個孩子》,書中提出一個概念「大自然缺失症」,指出現代社會,在世界範圍內,孩子和大自然普遍缺乏聯繫。

患有「大自然缺失症」的孩子,會有哪些癥狀?嚴格來說,「大自然缺失症」並不是醫學診斷標準,而是說由於都市的孩子缺少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沉迷於電子產品。有研究表明,足不出戶的孩子,容易導致肥胖、注意力紊亂、孤獨、抑鬱、憤怒、感統失調等。


如何讓孩子重回大自然?

發達國家已經充分認識到「大自然缺失症」的弊端了,因此丹麥在上世紀50年代開辦了森林幼兒園,德國、韓國、日本、美國和加拿大也加入進來。

森林幼兒園的學習目標很明確,讓孩子回歸大自然。森林幼兒園不會固定教室,而是讓兒童回歸大自然,讓他們自由爬樹、玩火。下雨就穿上雨衣,冬天還可以打雪仗。一年四季,美景盡收。在大自然中成長的孩子,他的感官變得敏銳,觀察力增強。感謝大自然這位偉大的導師,孩子們的學習及探索動機也將源源不斷。


都市父母,我們能做什麼?

自己先放下手機,陪孩子走進戶外。那些手機不離身的父母,即便平日工作繁忙,周日也可以帶孩子爬山、郊遊。保持固定的頻率,帶著孩子與自然的節奏同步。

鼓勵孩子打開感官,努力嘗試。同一塊草坪,踩上去都有不同的觸覺。同一棵樹,往往攜帶了不同形狀的紋路。鼓勵孩子「跳跳看,腳底下是什麼感覺?」「摸摸看,手上是什麼感覺?」「聞聞看,這朵花有沒有香味?」人活一世,學習不僅是大腦,也靠觸覺、感受。走進大自然,腳底的、手中的、鼻子的、耳朵聽到的,統統都是美的訊息。

指導觀察,學會記錄。同一個位置的樹,四季變化各不同。可以帶孩子拿著相機,或者畫畫本,觀察不同月份樹的變化,從而訓練孩子的觀察力,以及記錄、比較、統計的能力。

在大自然,只要有一份熱愛的心,總能找到無窮盡的課題。


戶外活動讓孩子收穫什麼?

孩子長時間在戶外玩耍,他的平衡能力、靈巧度、身體協調性、觸覺靈敏度和深度感知能力會大大增強。那些從上文中提到的森林幼兒園畢業的孩子,進入小學後,在閱讀、寫作、數學和社交方面提高很快。

這些孩子擁有更多的見識和豐富的閱歷,表現得比同齡人更自信、開朗和陽光。談及此,是否有了和孩子步入自然的衝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咪讀呀 的精彩文章:

哈佛商學院研究:孩子兩歲起養成一個小習慣,會造就未來的大格局
男孩子越調皮,是不是越聰明?

TAG:媽咪讀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