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妙香佛國
妙香,佛教謂殊妙的香氣。在《楞嚴經》卷五有云:「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塵氣倐滅,妙香密圓。」
可是你知道嗎?在我國歷史上存在著一個被稱為妙香佛國的地方。他就是藏匿於蒼山之麓,洱海之畔的大理國。
大家對於大理國的認知應該只局限於金庸的小說,那麼真正的大理國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大理國被稱為「妙香佛國」又有什麼淵源呢?不急,今天小編我就來帶大家一起走進這個神秘的「妙香佛國」吧!
初識大理國
大理國(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公元937年,後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高方、董伽羅滅大義寧國,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史稱「前理」。疆域覆蓋今中國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緬甸、寮國、越南北部部分地區。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國號「大中」,翌年薨逝歸政段正淳,史稱「後理」。
關於大理建國的歷史,含有很濃厚的佛教神話色彩。傳說中,段思平就是在阿嵯耶觀音的幫助下聯合大理貴族起兵攻滅了楊干貞的大義寧國。
阿嵯耶觀音,又稱細腰菩薩。是大理佛教中白族主要信仰的菩薩。這位菩薩很是神奇,先是幫助細奴邏建立蒙舍詔(也就是南詔)又幫助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國。由此可見當時的佛教,早於南詔時期就在洱海地區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
註:(銀背光阿嵯耶觀音像,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
佛國淵源
佛教約在唐開元二年(714年)傳入大理地區,佛教傳入後,由於得到南詔王室的支持,得以迅速發展,成了南詔國的國教。到了大理國時期,「國教」佛教更加興盛。元朝郭松年在《大理行記》中記載:「此邦之人,西去天竺(印度)為近,其俗多尚浮屠法,家無貧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壯,手不釋數珠。一歲之間,齋成幾半,絕不茹葷飲酒,至齋畢乃己。」由此可見當時佛教在大理國何等輝煌。
註:圖為《南詔圖傳》
與《清明上河圖》同譽為「南北雙驕」的《張勝溫畫卷》反映了當時大理國,自上至下,無論是皇帝還是平民,人人尊佛,禮佛的情景。
註:圖為《張勝溫畫卷》其中的《蠻王禮佛圖》。圖中所繪為大理功極帝段智興率領文武百官,同往寺廟的情景。
不愛龍袍,愛袈裟
大理國有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大理國22位皇帝中,就有10位皇帝出家為僧,除一位為被迫遜位外其餘皆為自願出家,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若梁武帝生在了大理想必會十分高興。
註:圖為大理國開國皇帝段思平,大理白族信奉的本主神之一。
其實根據後世專家研究發現,大理國皇帝之所以多出家為僧,其實有兩個原因,一是大理國全民信佛,皇室子弟從小誦讀經文,受佛教文化熏陶較深;二是大理國上層政治鬥爭激烈,特別是在與世族大家高氏的鬥爭中總是落敗,心灰意冷出家為僧。
佛國古迹
南詔,大理以來,佛教一直作為其國教,特別是大理時期佛教信仰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其中也留下了不少關於佛教的古迹,現在就讓小編帶領大家看看那些歷史長河中的遺物。
石鐘山石窟
石鐘山石窟的開造年代,上迄南詔(唐),下至大理國(宋),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雲南最早的石窟。按其反映的內容來看,主要有以下兩種:南詔的歷史畫卷和宗教人物。南詔、大理都崇信佛教,視佛法為精神統治力量。基於政教合一的理念,公元九世紀開始至十二世紀止,陸續在石鐘山開窟造像。
註:此為石鐘山石窟,位於大理劍川。
昆明地藏寺經幢
地藏寺經幢原名尊勝寶幢,又名石雕梵,俗名古幢。是北宋大理國布燮袁豆光為超度鄯闡侯高觀音之子高明生所造。幢頂為葫蘆形寶頂蓮花瓣承托寶珠。經幢造型優美,比例協調,雕刻精湛,備極精巧,造像生動,各具表情。此幢記敘了大理割據政權的情況,反映了鄯闡與宋王朝的關係
弘聖寺塔
弘聖寺塔位於大理中和鎮弘聖寺舊址,寺始建於大理國時期,毀於明初。第二層東西面設佛龕,內置石刻佛像。第三層東西面設券洞,與塔心相通,其上交替至16層。塔剎寶蓋為八角形,角掛風鐸。是珍貴的文物歷史的見證,現正於修繕保護中。
大理國祚316年,在此期間,國庫殷實,人們安居樂於。為大理洱海地區的經濟,文化繁榮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促進佛教在雲南的蓬勃發展。其實慢慢歷史長河中出了大理國還有一個強大而神秘的國家——南詔國也不容忽視。好啦!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解至此,下次有時間的話再給大家侃侃西南霸主南詔。
END
TAG:淮陰師院歷史文化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