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積功累德 慈心於物

積功累德 慈心於物

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國的傳統文化素來以弘揚善法為根本。一方面,積極的用理論、觀點宣傳引導人們學善向善,期待社會能夠風俗淳美,道德高尚,是為勸善。另一方面更加提倡大家身體力行,主動去做好事,是為行善。

行善的目的,並非為了贏取別人的讚揚,而是為了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積功累德,以作宗教解脫的基礎。做了好事不求人知,不讓人知,稱之為積陰功。廣積陰功,是我們佛弟子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太上感應篇雲》:「積功累德,慈心於物」。那麼與之相反放縱自己,干各種不妥當的缺德事。有人干一點好事,生怕人家不知道,而一旦無人管束,便偷偷的做一點壞事,自以為可以掩耳盜鈴,不會有人懲罰。善惡的行為,人或許不知,天地神明卻不會不知。《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正是對神明監察每個人的思想與言行的觀念。

一個人做好事不難,做了好事不求人報答也不難,難得的是做了好事,誰也不讓誰知道。

目前很多人知善,但不一定去做,知與行之間可以統一也可以分裂。只有能知善又能行善,才算真知實行,真正有德,所以積功累德,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過程,修德主要靠實踐,通過實踐行善的準則,逐步體悟其中的真諦,慢慢積累,才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但行好事不求人知,這是有道者的不爭之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行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對照到生活中也是一樣的,一個人的德行不夠,哪怕命里多財也不一定享受得到。因為德不配位。又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修習佛法的基礎就是行善與高尚的道德,這樣才能為芸芸眾生樹立一個學佛好榜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揚儒釋道 的精彩文章:

布施得財,放生改運
老糊塗的原因

TAG:弘揚儒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