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植樹節里漫談植樹文化

植樹節里漫談植樹文化

正月開春,父親帶我去山裡植樹,父親說這是造福子孫的事情。春回大地,山裡已滿是沁人心脾的綠色氣息,鳥鳴宛轉,更襯出了山林的幽靜。我負責挖土挑水,父親負責扶苗填土,父子齊心協力,一天便開闢了一大片綠蔭。父親對我說:「農業與林業生產都要符合時節,雨水節氣過後,至驚蟄、春分之間,正是植樹的好時候。」

通過植樹,我既體會到了勞作的艱辛與收穫的喜悅,又在大自然中充分享受了一場十分清新、十分芬芳的綠色大餐,而且我的思緒隨著那山中霧嵐的飄蕩,穿越了時空,以一管之見窺視了一番中國的植樹文化。

《山海經》里有夸父追日,拄仗化為森林的傳說,這在一個側面反映了遠古人們植樹造林的情景。堯舜時代設立了管理山林的「虞官」、夏商周三代都制定了保護山林,鼓勵植樹的法令;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全國廣修馳道,道路兩邊都種植了樹木。以後歷朝歷代都提倡以農桑為本,勸導百姓種植桑、棗、桃、柳等經濟價值較高的樹木,漸漸形成了一種優良傳統。

近代意義上的植樹節始於1915年,當時的政府頒令以「清明節」為植樹節。後來為了紀念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1928年國民政府將孫中山逝世之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1949年以後,新中國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綠化運動」。1979年五屆全國人大正式把3月12日確定為植樹節。此後歷年都要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

樹木與中國文學的發展更是息息相關,是詩人筆下最有靈氣的形象。如《詩經》以桑榆桃柳等作比興、《楚辭》以橘樹香木等自比、《古詩十九首》中有「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的詩句;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並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桃花源記》;李白、杜甫與白居易等詩人於植樹之後作詩描寫了當時的感受。

另外,傳奇小說中有《南柯太守傳》的大槐樹、散文中有歸有光懷念親人的「亭亭如蓋」的枇杷樹、現代有茅盾熱情禮讚的力爭上遊的白楊樹、當代有舒婷筆下象徵偉岸男子的橡樹。

而在世界思想、科學史上,孔子手植檜樹在杏壇講學、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牛頓在蘋果樹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等等。

從民俗文化方面來說,中國人習慣以樹為喻,以樹寄懷。如槐樹在風水上代指官祿、桃樹可辟邪可祝壽、柳樹可藉以表達離情別緒、櫸樹與石頭並列寓意「應試中舉」、與科考中舉相關的另一個詞語是「蟾宮折桂」、桂樹有富貴之義、銀杏和松樹有長壽之意、梧桐是忠貞愛情的象徵、桑梓是家園的象徵、棗樹不僅寓意繁衍子嗣,在《爛柯忘歸》等神話傳說中還有長生不老的含義······

由上述可知,樹木不僅在形體上很早就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而且在精神上已融入了我們的民族血脈與氣質之中。可以說,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就是一棵年久根深、枝繁葉茂的大樹,巍然屹立於世界文明之林。

進入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在又經歷了一番劫難之後,終於浴火重生,迎來了充滿希望的春天。我認為弘揚傳統文化不是簡單的復古與照搬,而是要對我們的國學進行一番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棄惡揚善的工作。

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是僵化的,而是發展的。它不應當成為束縛人性發展、壓制獨立人格的桎梏,而應當是引導人自由舒展生命力、充分發揮創造力的智慧,並為我們的兩個文明建設提供精神支柱與思想指導。

春天來了,植樹節到了。讓我們每個人不但去種植一片有形的綠化之樹,更需在我們的心中種植一棵無形的文化之樹。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是文化傳承的根本,人人研習國學,並且做到知行合一,中華傳統文化就有望成為一棵與時俱進的常青之樹。二者皆是功在當代、造福子孫的事情啊!

作者:周海坡,號千之。

(「千之」取自《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里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心經》對人生,有三大啟示
古代女性稱謂有哪些?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