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為什麼走不進孩子的內心?

你為什麼走不進孩子的內心?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良好,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緊張,家庭教育就沒有辦法成功。

親子關係良好的情況下,孩子的喜怒哀樂都願意和父母分享,尤其是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遇到麻煩甚至危險的時候,會主動告訴父母、向父母求助。

而親子關係緊張的情況下,孩子的內心世界向父母關閉了大門,不願意和父母分享他們的各種體驗。最危險的地方在於,他們遇到麻煩的時候,父母一無所知,等到父母知道的時候,可能就出大事了。

前幾天凡爸關於控制與放手——家庭教育的藝術發出後,好多家長和凡爸探討了家庭教育的困惑。

有一位家長談到了和剛上初中的孩子關係緊張,孩子空下來只想打遊戲,不願意和父母交流;父母想帶孩子運動、看電影,孩子也不願意。這位家長也看了凡爸關於青春期的文章——和青春期的孩子對著干?贏了當下,輸了未來!想和孩子交流,可不知道說什麼好……

凡爸和這位家長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這之前肯定已經發生了一些事情,才把孩子推到了對立面。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你們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

很多孩子有了心事,第一個要瞞的就是父母;有了心裡話,最不願意講的也是父母。這很可怕,也很可悲!

那麼,今天凡爸就來說說,你為什麼走不進孩子的內心?

01不要以分數和成績為中心

作為父母,肯定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學霸。

現在孩子早上七點前要起床,八點前要到校,在學校經過一天的緊張學習後,下午放學回來還要做作業。很多孩子的作業壓力很大,常常要寫到晚上十一二點。到了周末,還要在各種所謂的興趣班和補習班之間奔波。

我們常對孩子說,只要把學習搞好,其它什麼事都不要管。可是,孩子還是孩子,除了學習、作業,他們更需要感受生活的快樂和美好。

父母當然不能放棄對孩子的培養和要求,但絕對不能把「做作業」、「學習好」與能否得到父母的愛聯繫起來。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不是因為成績好才愛,成績不好就不愛了。

父母要用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成績,只要努力了,和自己比有進步就好。當然聰明的父母還會和孩子一起討論學習中的問題,幫孩子找到最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

如果放學後老是催促孩子做作業,動不動就問孩子的成績,甚至於考不到什麼名次就要受罰,這樣就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只關心成績,他們是在為成績而活,也活在對成績的恐懼之中。

02 學會傾聽

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除了學習,極少有話題聊。如果孩子想和父母分享他們的世界,父母總覺得沒有意義,耽誤時間,影響學習。

於是,孩子的訴說總是被父母不耐煩地打斷,一次、兩次,漸漸地,孩子就喪失了和父母溝通的興趣,很多心事就悶在心中,成為父母不知道的心結。

其實我們並沒那麼忙,孩子的世界也不能只有學習。每天放學後,留點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尤其是在吃晚飯的時候,在飯桌上聽聽孩子聊學校的事情,開心的也好,煩惱的也罷,靜靜地傾聽。

去年夏天,我們剛給孩子買了輛破風公路車,孩子非常喜歡,愛不釋手。有一天孩子和凡媽講解車的部件和原理,諸如培林、花鼓之類,凡媽一點也不懂,孩子也知道凡媽不懂,凡媽也知道孩子知道她不懂。但就這樣雞同鴨講,說了半小時,孩子很是開心。

傾聽,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接納。有時並不需要父母多說什麼,孩子的訴說,就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式,說出來就把壓力釋放出來了,帶著愉快的心情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在傾聽的過程中,孩子需要的時候,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提出建議,而不是發號施令。

03 學會欣賞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被人肯定,都渴望被人欣賞。而孩子更需要父母不斷的鼓勵,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獲得自信、勇氣和進取心。

很多父母總覺得不能讓孩子驕傲,而吝嗇對孩子的表揚和欣賞。對於孩子。只有讚揚多於批評,才能接受批評;只有成功多於挫折,才能挑戰挫折。父母的鼓勵,能幫助孩子走出負面的情緒,激發起他們面對困難的勇氣。

事實上,孩子比很多父母要聰明,但只有聰明的父母才能欣賞。很多父母不會欣賞孩子,只會看到孩子的不足,尤其是拿孩子和別的孩子去比較:「你看人家孩子,怎麼怎麼好」。

這種語言暴力比家庭暴力更可怕,是最傷害孩子的的利刃,對孩子的傷害可能是無法修補的傷痛。

無論如何,我們要接納並不完美的孩子,在他們需要安慰的時候給予安慰,在需要鼓勵的時候毫不吝嗇我們的欣賞。

04 找到共同語言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認為和父母有代溝,總是說不到一起。尤其是最求個性、時尚,父母總是看不慣,認為太張揚、浮躁,而孩子則認為父母老土、落後。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善於接受新事物。用心觀察孩子的世界,努力尋找和孩子的共同語言,自然就會和孩子有交流的話題。

同樣,多接觸年輕人喜歡的事物,父母也會變得充滿活力,心態年輕,和孩子的代溝就會消除很多。

有一次,凡爸凡媽和朋友一家聚會,凡爸和朋友的孩子聊得很嗨,從NBA的球星到騎行比賽,再到幾款遊戲。朋友非常詫異,說在家孩子和我們很少講話,怎麼今天聊得這麼開心?

凡爸和這位朋友講,孩子喜歡的東西,父母也要去關心、去研究,去發展一些共同愛好,才能和孩子有共同的話題。

就像玩遊戲,如果能和孩子一起聊聊遊戲的情節、過關的技巧,那麼肯定可以共同制定玩遊戲的規則。總是把遊戲視為洪水猛獸,一棍子打死,孩子肯定會產生逆反心理的。

05 不要急於否定孩子

父母很多時候總認為自己每件事都能比孩子做得好,就會把自己的行為模式強加到孩子身上。然後急於糾正孩子的錯誤、彌補孩子的心理缺失、完善孩子的性格缺陷,卻不知道這些問題實際上恰恰是父母造成的。

父母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如果沒有對教育的透徹了解,索性不要干擾孩子,先讓孩子自由發展,再想辦法找到真正的良師益友來指導。

如果父母對孩子過於嚴厲,對孩子的各種想法、表現出的情緒急於否定,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說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在外面遇到麻煩、受到傷害,向父母求助,而父母首先一通責怪、甚至打罵,那麼孩子以後寧可忍受痛苦,也不會找父母求助了。

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父母都要設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教訓,而不是用打罵來解決,否則孩子以後就不會講真話、甚至不敢回家,因為怕受到懲罰。

任何時候,孩子發生問題並不是末日來臨,家長的過激反應才是真正的末日。

06 學會商量

在父母和孩子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很多父母總是強壓孩子的意見,到了青春期往往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意見不一致時,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商量,學會妥協,不僅能避免衝突與對抗,還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商量還能讓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來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學會溝通技巧。

我們孩子在進入初中後,大多是自己騎行上學。在初一時,他想買一輛較好的山地車,而我們認為價格過高,有些浪費。後來我們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可以買這輛山地車,但多出的錢需要孩子貸款,每天晚上做家務洗碗來償還。後來孩子洗了一年半的碗,才償還完貸款,我們又建議繼續洗碗,為將來要買的東西存款……

家中的很多規則,也不要由父母單方面制定,而是和孩子共同討論來確立。

這樣這些規則就不是父母強加給孩子的,而是他們自己參與制定的,他們在執行時就會更加自覺。違反了規定,父母懲罰時他們也更加能接受。

07 適度自由的空間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孩子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大,但生長的空間卻越來越小;外界的壓力越來越大,但內在的動力卻越來越小。

讓孩子發展一些自己的興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出成就感。在追求興趣的過程中,孩子也會發展出專註力和持久力,也就不會去嘗試一些危險的行為了。

有些父母不允許孩子去發現、發展自己的興趣領域,逼迫他們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孩子就會喪失樂趣,發展出軟對抗的一些策略。

我們孩子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瘋狂迷上了摺紙,經常一人折上一兩個小時。凡爸凡媽一直鼓勵孩子這項愛好,還專門買了摺紙的書籍讓孩子參考。孩子在專心摺紙的時候非常安靜,沉浸在其中,享受自己的快樂。我們很少打擾,只是默默關注,一起欣賞他的摺紙作品。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有了自己的秘密。父母也要給孩子留下隱私空間,尊重孩子的秘密。

有些父母總想把控孩子的思想,會偷偷翻看孩子的東西,想方設法打聽孩子的秘密。殊不知,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防範父母,緊閉他們的內心。

有的事,孩子信任我們,到了時候,自然會說的。不說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誰還會沒有秘密呢?

08 學會向孩子道歉

孩子犯了錯,要向父母認錯,或者向被冒犯的人認錯,我們都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

可是父母犯了錯,錯怪了孩子,甚至於情緒失控,對孩子大發脾氣,打罵孩子,卻很少有向孩子認錯的。

因為我們總覺得面子重要,向孩子認錯的話,可能會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以後就沒有威信了。

事實上,父母勇於向孩子認錯,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尊重,孩子反而會很感動。

向孩子認錯,顯得父母光明磊落,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反而會提高。孩子很清楚,只會強詞奪理、修飾自己的人是很虛偽的。

如果事情已經發生,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找恰當的機會,承認並且彌補自己的錯誤。可以和孩子聊聊,當時的想法和情緒,為什麼沒能剋制,如果再發生會怎麼做。

向孩子認錯並不是難事,重要的是取得孩子的諒解,否則有些事可能會傷害孩子一輩子。

09 和孩子做朋友

很多父母在潛意識中不僅想掌握孩子的行動,還想掌控孩子的內心。這種掌控式的「愛」蒙住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不肯放手,是因為我們總不放心,處在焦慮中。

孩子降臨到我們家中,是父母的榮幸。但我們始終要認清,孩子不是屬於我們的,他們是獨立的個體、獨立的靈魂,隨著孩子長大,這一點越來越明顯。他們不會按照你設定的道路去走,將來有他們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靈魂層面,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關係,因此一定要尊重孩子,而最好的關係就是成為朋友。父母把孩子當成朋友,孩子也把父母當成朋友,能做到這一點,是家庭教育的重大成就。

到了青春期,孩子會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這個時期的孩子一定是追求獨立感,追求成人感的,希望自己被當作成人來看待,尤其需要父母的尊重。

和孩子交朋友,就要有身同感受,讓孩子認為父母和他們是同一個陣營。相處的時候先接受孩子的喜怒哀樂,在情緒上認同了,再一起想辦法處理問題

和孩子一起經歷、一起成長、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收穫喜悅,是多麼開心的事情。

10 做不完美的家長

親子關係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們看到很多孩子在成年後還在和父母互相傷害,雙方都很糾結、焦灼。

因為中國的傳統思想總是認為,父母對孩子就應當高高在上,顯示父母的權威。對孩子說什麼、做什麼都理所當然,覺得都是「為了孩子好」,而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

當然,平等、尊重的親子關係並不是一味地去討好孩子,而是一種健康的親子關係,父母還是要去引導、支持、幫助孩子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是人生的另一次成長,毋庸置疑,父母對孩子的愛一定是無條件的。但是父母這個職業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我們一定會有做錯的時候,一定會情緒化、發脾氣,會有說氣話、做氣事的時候。

那麼,我們就接受吧,無論怎樣,都坦然接受、承受,承認自己的不足,只為下一次更好地出發。

我們不是完美的家長,世上也沒有完美的家長,世上更沒有完美的孩子,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家長做得輕鬆些,孩子也會輕鬆些。

原創不易,如果您感覺此文很有幫助,請鼓勵支持下吧!

不背單詞,不上輔導班,能學好英語?這個爸爸的實驗結果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都學爸 的精彩文章:

控制與放手——家庭教育的藝術

TAG:魔都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