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魚相忘於江湖
人相忘於道術
馬克思就像早期醫學界里的一位才華橫溢的醫生,他能夠發現疾病的本質,儘管對如何治療束手無策。當馬克思因為其預測相當模糊而受到批評時,他置之一笑,說他並不希望「給未來的餐館寫食譜」。
多數人認為我們應當在某種程度上改進我們的經濟體制,它所帶來的過度消費威脅著地球。亂七八糟的廣告分散著我們的注意力,任憑一些人挨餓且缺乏醫療保障,還挑起不必要的戰爭。然而我們卻習慣於忽略一位在這一領域裡最負盛名且胸懷大志的批評家——卡爾·馬克思的思想。
馬克思
這並不讓人驚訝,在實踐中,他的政治與經濟理念曾被用於設計災難性的計劃經濟體制和惡劣的獨裁政府。憑心而論,馬克思給世界開出的藥方在今天看來似乎有些瘋狂。他認為我們應當廢除私有財產制度,人不應被允許擁有物品。在特定的時期里這可能會贏得某些人的支持,然而這就像試圖禁止閑聊或者不準看電視一樣,無異於向人性宣戰。馬克思認為世界應當以無產階級專政的方式恢復秩序——當今這一理念已經顯得沒什麼意義,在2010年的英國大選中,公開支持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只獲得了近四千萬張選票中的1685票。
然而我們不應該就此拒絕馬克思,我們應當將其視作導師,他對於對於資本主義痼疾的論斷能夠將我們引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馬克思1818年出生於德國特里爾,他的祖上很多代都是猶太教的拉比,不過他的家庭在他6歲的時候改信基督教以便融入德國社會。在充斥著貴族氣息的波恩大學,他欠下大筆債務。因為醉酒,擾亂治安和捲入鬥毆而遭到監禁。此時的他希望成為一名劇評人。在一段不愉快的經歷之後,馬克思的父親把他送到了風氣更為嚴謹的柏林大學。在那裡他加入了一個被稱作青年黑格爾派的,由哲學家組成的團體,其成員對現代經濟與政治抱持著極大的懷疑態度。
很快馬克思便參加了共產黨——一個由知識分子組成的小團體,鼓吹推翻階級制度,廢除私有制。後來他當了記者並秘密地與一位富有的年輕女子珍妮·韋斯特法倫訂婚。因為馬克思的政治活動,這對年輕男女不得不逃離德國,最終在倫敦定居。
馬克思撰寫了大量的文章和書籍,其中有些與他的朋友恩格斯合作撰寫。其中最重要的包括《黑格爾法哲學批判》(1845)、《神聖家族》(1845)、《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1844年哲學和經濟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共產黨宣言》(1848)、《哥達綱領批判》(1875)以及篇幅甚巨的《資本論》(1894)。
馬克思與恩格斯
馬克思的大部分寫作都有關資本主義,亦即由他所處的的時代開始直到今天依然統治著西方世界的經濟形態。以下是他從中意識到的諸問題:
一、現代勞作已被異化
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8年手稿》中提出的一個至為偉大的見解,就是勞動能夠成為我們最重要的快樂之源。馬克思對勞動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對那些大多數人被迫承擔的艱苦工作感到非常憤怒。
馬克思寫道,為了在工作中得到滿足,勞動者必須「在他們所創造的物件中看到自己」。在理想的情況下,勞動賦予了我們具體化我們的內在優勢的機會(例如創造力,縝密性,邏輯性),並且使之形成某種穩定的,持久的物件或者服務獨立存在於我們之外,在理想情況下,我們應當一天比一天工作得比我們所期望的來得更好一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凝練出我們最好的自己。
想想製作這把椅子的人吧:此椅簡潔,堅固,樸實而優雅,而製作這把椅子的人未必總是如此:有時候他可能情緒不佳,絕望,彷徨。而這個椅子正是他積極一面的紀念碑。
在馬克思看來,理想的勞作應是如此。同時,他也思考著為何在現代世界越來越少的工作具有這樣的特性,使我們得以在勞作中看見最好的自己。
現代勞作中的存在的一些問題源於其高度專業化,幾乎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那些千奇百怪的職位名稱看出這一點:包裝技術專家,食品衛生技術員以及信息架構師-這些工作要花數年的時間才能熟練掌握,能讓現代經濟運行極富效率。然而,我們最終也因此變得很少有機會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展現自我。
在馬克思眼中,我們內在層面上都是通才,我們並非天生註定只做一件事。倒不如說,經濟體制中貪婪的一面迫使我們犧牲自己而只接受單一的訓練,致使我們(馬克思語)「單一而受制於人」並且「精神上壓抑而肉體狀況接近機器」。在《1844年手稿》中,馬克思首次指出現代勞作會導致「異化」,亦即德文Entfremdung。
馬克思手跡
我們的內心深處多元和複雜的程度遠比現代經濟模式所允許的要大得多:在一個會計師平靜的外表之下也許潛藏著一個渴望投身園藝之人,許多詩人也許會想去當幾年工人。
馬克思認識到我們身上多方面的潛能,專業化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上看或許無可避免,但這也會成為一種對人性的背叛。
馬克思還試圖幫助我們找到更有意義的工作,他指出要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有兩種途徑,要不直接幫助他人減少困擾,要不就是以具體的方式增加他人的快樂感。非常少的工作,例如當醫生或者歌劇明星,能夠完美地符合他的要求。
人們經常在辭職的時候說:我不能找到當銷售,或者設計園林傢具推廣活動,或者教不願學習的孩子學法語之類工作的意義所在。當工作變得無意義,我們便感到痛苦,儘管薪水還不錯。馬克思繪製著社會經濟變革的最初藍圖;我們需要一個能讓大多數人減少痛苦,增添快樂的經濟制度。我們的內心深處需要的是感到對他人有所助益,我們需要一種不斷為自己真正的需求而奮鬥的感受——而不是滿足隨機出現的慾望。
馬克思意識到很多職位能讓人積累錢財,但不能讓人看到他們所付出的精力之積聚,這些人的智慧和才幹散逸了,他們不能夠指著某件東西說:「我做了這個,這就是我」,這可以使那些從事看起來富有魅力的工作的人心生苦惱——例如新聞主播或者T台模特。每天干這樣的事情誠然很有趣,但是經年累月後卻不會有任何積澱,他們的汗水無法凝聚。在他們的工作中並不存在可以長久追逐的主體,數年後他們就此停了下來。與之相反,一位建築師為一個大型項目工作了五年——數以百萬計的細節足以讓他感到煩惱而絕望,而這些細節最終積累出了一個完美的總成果。而參與此項目的每個人,都能感覺到明確的方向和目的,他們的努力之於某一絕妙的成就,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他們知道這一點。
二、現代勞作缺乏保障
資本主義使得每個人都變得全然可拋棄;不過是構成生產力的芸芸眾生中之一員,任何一個人都可能在成本上升或者以科技代替人力成本更低之時被無情地趕走,資本主義制度中不存在工作保障。然而,正如馬克思所認識到的,我們的內心深處渴望著保障,就像我們在戀愛關係中所感受到的那樣,我們並不想隨時被趕走,我們害怕被拋棄。馬克思明白,我們是可犧牲的,這隻取決於費用與需求,但是他對工人們情感上的渴望感到同情。感性地理解共產主義——就是在這個世界的心裡總能保有一個位置,使得我們不會被逐出的承諾——這令人感到深刻的酸楚。
三、資本家變得富有而勞動者得到很少
這是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最顯而易見的疑慮,尤其在於他認為資本家盡一切可能壓縮勞動者的工資以提取豐厚的利潤(他稱之為「原始積累」或者德文Ursprüngliche Akkumulation),勞動者想要抗爭或者改變處境非常困難,不僅僅因為他們強烈渴望被僱傭,而且他們的房東與僱主可以形成同盟,在工資上漲的同時提高居住成本,從而維持他們對於受雇的強烈需求。同時,現代生活也給工人階級帶來了新的挑戰從而使他們變得無力:擁擠的住所,疾病,犯罪猖獗的城市,以及工傷。總之,馬克思寫道,勞動者幾乎會永遠被剝削。
四、資本主義非常不穩定
早在大蕭條和以電腦交易的股票市場出現之前,馬克思就已經意識到資本主義的特徵是存在一系列的危機。導致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是資本家冒著越來越大的風險追逐更高的利潤,而這樣的投機行為擾亂了價格和就業。不過資本主義經濟的脆弱性不單只歸因於競爭以及人性的弱點,在馬克思看來,它天生不穩定——它是一股總令自身難以承受的力量,就像「一位術士再也無法控制由他自己施咒召出的黑暗力量」。
具諷刺意味的事,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經濟的危機並非因為缺乏,而是由於太豐富。我們擁有得太多了,我們的工廠與機器如此高效,我們可以給這個星球上的每個人一輛車,一棟房子,良好的就醫和就學條件。我們中很少的人必須去工作,但是我們卻並未解放我們自己。馬克思覺得這是荒謬的,是某種病態的受虐狂。16世紀之時,一個國家幾乎需要全部成年人的勞動方能得以溫飽,而今天,一個發達國家只需要少數幾個人在農場里工作,製造汽車也幾乎不需要人手。失業在今天看來很可怕,被視作嚴重的問題,可是在馬克思眼中,這是一個成功的標誌,它是我們驚人的生產力所造就的成果,一百個勞動力所完成的工作現在可以交由一台機器完成。但是,我們卻繼續將失業視作詛咒與失敗,而非由此得出正面的結論。更進一步說,在邏輯上,經濟制度的目標應當是讓我們中更多的人失業,將失業作為一種值得慶賀的進步,而非視作失敗。
馬克思相信由於我們不會把財富分送給任何人,也不追求並且稱頌失業,於是我們為不穩定,悲傷,動蕩所困擾。「社會突然發現自己一時回到了未開化狀態」,他寫道,然而這是為什麼?「因為過度的文明…...太多的工業,太多的貿易」。
五、資本主義不利於資本家
儘管馬克思有時將資本家與資產階級人士稱作「吸血鬼」和「皆懷敵意的兩兄弟」,可他並不認為他們的內心是惡的。實際上,他相信他們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受害者。例如,他敏銳地覺察到資產階級婚姻背後所潛藏的悲傷和不為人知的痛楚。在他所處的時代中,富裕的人會以一種非常恭敬而富有情感的方式談及他們的家庭,但是馬克思卻認為婚姻實際上是商業的一種延伸,婚姻將資金集中到男人手裡,男人利用它控制妻子和子女,被理想化的資產階級婚姻實際上充滿了緊張,壓迫與憤恨。伴侶的結合併非由於愛情而是出於經濟目的,馬克思並不認為資本主義者想要過這樣的生活,他相信:資本主義制度迫使所有人以經濟利益為中心,於是他們再也得不到深刻的,由衷的戀愛關係,他將這種心理傾向稱作「商品崇拜」(Warenfetischismus),因為這種傾向使得我們對沒有客觀價值的東西進行估價,並促使我們從經濟角度去看待我們的婚姻。
馬克思與燕妮
馬克思的著作中還有一點很重要:他使我們意識到資本主義制度在不知不覺間以一種微妙的方式使人們的思想為「人將擁有一切東西」的觀念所籠罩,這種經濟制度造就了馬克思所說的「意識形態」。在他1845年的作品《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他寫道「在任何時代里,統治階級的思想都會是這個時代的統治思想」。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大多數民眾,不論貧富,其信條都不過是與經濟體制相關的價值判斷,例如:不工作的人是沒有價值的,我們只要足夠努力地去工作就能成功,擁有越多的東西就越幸福,有價值的東西(或者人)總是能賺錢的。
總之,資本主義的最大罪惡之一併不是道德敗壞的人佔據著上層-每種人類等級制度皆是如此,而是,資本主義觀念教給我們焦慮,好勝,循規蹈矩,以及政治層面上的自鳴得意。
馬克思在共產主義應當如何這個問題上寫得非常少,他覺得他所寫的大多數是對未來的描述,而非方案,當他因為其預測相當模糊(例如未來將是「無產階級專政」這樣的說法)而受到批評時,他置之一笑,說他並不希望「給未來的餐館寫食譜」,也許他睿智地意識到猜測未來的口味之困難,飲食如此,政治亦然。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得以管窺馬克思作品中所隱藏的烏托邦。《共產主義宣言》描述了一個不存在私有財產,不存在遺產繼承,實施累進所得稅,銀行、通訊、交通由中央控制,所有兒童得到免費公共教育的世界。馬克思同時希望人們得以發展自己多方面的天賦。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他寫道:「在共產社會中…...我可以今天做這件事而明天做那件事,早晨打獵,下午捕魚,傍晚養家畜,晚飯後寫評論,只要我有這個想法,而不用真的去當個獵人,漁人,牧人或者評論家」。我們可以探索自我的每一方面——富有創造性的一面,機智的一面,文靜的一面,兇悍的一面——而且,每個人都有時間搞點哲學。
馬克思搬到倫敦之後得到了資助——對一個反對資本家的人來說顯得有些諷刺意味的是,這來自他思想上的夥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位其父在曼徹斯特開棉廠的富人。恩格斯還清了馬克思的債務,確保他的作品得以出版,而且(為了消除馬克思夫人的疑心)宣稱自己是一名疑似馬克思私生子的嬰兒之父,此外,這兩個男人還互寫表達愛慕的詩。
在他所處的年代中,馬克思並不是一位受敬重或者出名的知識分子,他大部分時間在大英博物館閱覽室里慢條斯理地寫一部討論資本問題的大書。他與恩格斯總是試圖避開秘密警察(包括他擔任普魯士秘密警察首領的內兄)。當馬克思在1883年去世時,他是個無國籍人;來參加他葬禮的人還不到十二位。
馬克思之墓
在馬克思所處的年代,如果講馬克思的思想會改變世界,那些正派而傳統的人應該會發笑。不過,幾十年後這卻這的變成了現實:他的著作成了20世紀最重要的一些意識形態運動的基礎。
馬克思對於現代問題有著超乎尋常的廣闊視野。他創造了一些聽起來很別緻的術語,像「辯證唯物主義」,因為他試圖讓我們將每個人的日常經驗與選擇同歷史潮流聯繫起來,從而使我們得以把自己看作一場宏觀的,道德上重要的鬥爭之其中一份子。他的作品有時讓人迷惑,不只是因為他的思想隨著生命的歷程而轉變,而且,他意圖發展自己的語言,從而以一種既非慣常的,也非囿於科學的方式描述現代化問題。
我們不應該基於他的思想在20世紀所發生的問題而抱著輕蔑的態度閱讀馬克思的著作,因為他的思想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尤其有用。正如我們當中的很多人一樣,他試圖弄明白現代經濟為何在生產出如此多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伴隨著同樣多的痛苦。他為資本主義的力量所震懾,這種力量「使自然的力量為人所制服…...一塊塊大陸全部開墾耕種,運河開鑿使得河流互通,大量的人口魔法一樣地誕生在土地之上。」但同樣地,他看到了資本主義並未令我們更快樂,更睿智,抑或更加善良,它本質上無法引領我們更加接近人性,抑或進化更加完成。
鑒於之前受馬克思主義啟發的政權紛紛失敗,我們並不能通過踐行馬克思所預言的那種革命來使情況改善,但我們必須嚴肅地思考他所告訴我們的這些資本主義所存在的更深層次的問題。長久以來,身為馬克思主義者意味著你贊成馬克思最末流的那些觀點:他針對世界的弊病所給出的解決方案,因為這些東西看起來很古怪,他必須講的其他東西也便止於半途。
不過馬克思就像早期醫學界里的一位才華橫溢的醫生,他能夠發現疾病的本質,儘管他對如何治療束手無策。他囿於一些在19世紀40年代看起來似乎可行的措施之中,這些並不能在今天給我們指明多少道路。在今天這一歷史時刻,我們都應該以贊同他對我們所面臨的難題所作出的判斷這一方式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同時,我們需要行動起來,尋找真正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
誘人的是,它們真的就在那裡,散落在被大眾媒體所邊緣化的經濟學書籍與研究論文中。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建立一種不僅能使我們更加富足,而且能夠讓我們同自然,同財富,同他人,及至同我們自身更好地聯繫起來的經濟體制。我們並不需要摒棄私有財產,但我們必須與財富以及消費建立起更為深思熟慮的,更加真誠的關係。同時我們必須開始對資本主義實施改革,而不是放任銀行老闆們向我們灌輸黑白顛倒的思想。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地去想像一種不單只是高效並激勵創新,而且能夠培育人類的自由與成就感的經濟模式。
正如馬克思所宣說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蘋果手機用戶讚賞專用二維碼
TAG:哲學與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