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經推廣,不可放過一個!

讀經推廣,不可放過一個!

——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就應盡其為人應世的良知。何況是學中文的,何況自己親受讀經之益。

推廣讀經,並無定格,目前是以理念之傳播最為重要。若有機會有能力,向一群人演講,影響大,最好。開班教學,也是推廣。但只要有心,逢人便說,說動一人,即是推廣。久之,便愈有心得,愈能動人。孟子所謂: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2003/02/25)

——凡人聽命,君子立命,不盡義則不能知命之所在而立之。

故君子之立命,實即「造命」,倡起風氣是也,

易傳云:「撓萬物者莫疾乎風」。曾國藩解之云:「風氣既成,雖有大力,莫之敢逆。」端在吾人儘力耳。

而於讀經理論愈熟者,愈有說服之力,故希望朋友們多多熟悉理論及各種疑難之起處以及其回應方法,若方法用盡,而尚不能解其惑者,吾人亦可以無憾矣。

若理論不熟,自己都一知半解,遇難便倒,則是自家應反身自修也。

能救一個算一個,天下之人固不可救盡,但亦不可輕易放過一個,一個不放過,天下亦當下即已救盡也。(2006/08/30)

——讀經活動越辦越好,但也不要忘了小區以及學校少量讀經的推廣,一是開風氣,一是養人才。一是撒種,一是育苗。(2009/12/17)

——曾國藩有一篇文章叫原才,即探討人才培養之道,破題即云:

天下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向而已,此一二人之心向義,則眾人與之赴義,此一二 人之心向利,則眾人與之赴利。

吾人可以說:讀經風氣之推廣亦然,有一二人,尤其是有影響力的一二人之倡導,則有一方人受益 。在企業中推廣讀經,尤其是讀論語,員工受益,員工之家庭受益,而整個企業體也受益,最大的受益者是企業主了,真是何樂而不為呢?(2010/03/04)

——曾國藩原才說:」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向而已」,我也常說一個地方的讀經風氣之興起,往往因為那裡有了一兩個 人,一兩個人的熱心即可興發數百數千數乃至萬億人,凡我讀經朋友,切勿妄自菲薄也。(2010/09/14)

——兩岸中小學生計兩億四千餘萬人,每萬個學生中有一個家長覺醒,即有兩萬四千個學生讀經。其一百人中有一人讀經有成,三十年後中 國代代保有二百四十個人才可用。則國可治,天下可平矣。

孔子云:才難,不其然乎,殷周之際,於斯為盛,不過十人而已。綜觀歷史,漢唐之際,天下人才不過三五人,即開一代盛世矣。

故讀經教育所求不多,故希望無窮,將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吾人知此,亦當永存知其不可而為之之意也。

故我以為不應放棄任何倡導機會也。

誰能多倡導一個人讀經,誰即為天下造一大福份,所謂無量功德也。(2011/03/14)

——以前看唐君毅先生的書,裡面講了一個故事,很受啟發:呂洞賓下凡想找一個智慧較高可堪傳授的年青人。遇到了 年青人,就問:你想要黃金嗎?說要,呂洞賓更拿起路旁一塊石頭,一點成金,那人驚訝且歡喜地拿走了,屢試皆然。後來遇到一人,問你要 黃金嗎?說要,也點了一石給他,年青人說不要這個,呂洞賓說:嫌小嗎?乃點了更大的石子,又說不要這個,問他要什麼?他說:我要那手 指頭,於是呂洞賓收他為徒。

希望聽過讀經倡導的人,都能心領神會其道理之真實與必然,實踐多少,所得即多少,並且也能向人倡導。點金之指,是人人自有,且用之不 盡的。(2011/06/13)

——如果有人來問我:為何他聽看我的讀經理論,表面很淺顯,而越看越覺得有意味,我偶爾會透漏:我的讀經理論的背景是孔孟的理想、康德的哲學和天台的叛教。會聽會看的人,或許可以感覺出來。不會聽不會看的人,把它當兒戲。——須知,有人把人生都當兒戲,我可不願意跟著浪費生命。(2011/07/18)

——教育下一代是天下父母和天下師長的天職,文化是公天下的人類瑰寶,國家民族興亡,更是匹夫有責。

如果讀經是一種有益於子弟,有益於民族於文化的教育,則任何為人父母為人師長者都應主動推廣之,正是個人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不是跟隨我的腳步也。(2013/09/16)

——社會反響太小,應是我們推廣不力。

希望大家和我們一起推廣——逢人就推廣,一可傳十,十可傳百,一燈傳千燈。(2013/08/0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讀經 的精彩文章:

明月清泉自在懷——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

TAG:愛讀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