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淮河灘地蘆葦盪

淮河灘地蘆葦盪

【長淮風】

□國 華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蘆葦從三千年前的《詩經》里一路走來,四海為家,不怕鹽鹼,不怕貧瘠,河湖灘地、溝渠池邊,處處紮根,葳蕤生長,頑強的生命力令人嘆服。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前,老家淮河灘地的蘆葦盪有幾千畝之大。一年四季,你沿著河邊朝前走,無論你走多遠,都有蘆葦婀娜的身影在你眼前搖曳,都有風吹葦葉的沙沙之聲在你耳邊迴響,讓你不會感到孤獨和寂寞。

春天,春筍般的蘆芽猶如一支支青紫色的利箭穿破土層,齊刷刷地排布在灘地上,不到兩三個月的功夫就長成了綠葉婆娑的青紗帳。此時,正是牛草青黃不接的季節,冬儲的稻草、豆秸快喂完了,田埂上的青草剛返青,老牛吃不飽,犁田耙地就沒勁。不過不要緊,蘆葦能幫老牛度過難關。磨快一把大鐮刀,把船撐進蘆葦盪的溝汊里,用不了半天的功夫,就可以割上滿滿的一船嫩蘆葦,足夠老牛一個星期的溫飽。

五月端陽,蘆葉飄香。端午節是要包粽子的,而此時的蘆葉則是包粽子的最好材料。端午節前,莊上的大人孩子們會成群結隊走進蘆葦盪,採摘蘆葉。這時的蘆葉,油光水亮,透出暗暗的清香,從頂端往下數六到十片葉綿軟寬長,用它們包煮的粽子清香撲鼻,清爽可口。

到了晚秋,蘆葦都抽穗開花了。酷烈的西風漸漸把蘆穗吹烤得由灰變白,似一朵朵白雲在蘆灘上空起伏蕩漾,美不勝收。蘆花是編織毛窩子的好材料。那時候,農村貧窮,不少人家做不起棉鞋。於是,就有許多大人孩子走進蘆葦盪去搶摘蘆花,用來編織禦寒的「毛窩子」。有首兒歌唱道:東灘蘆花白茫茫,不要錢,任你搶。搶來蘆花編毛窩,蘆花毛窩防凍瘡。

寒冬臘月,蘆葉枯黃,整個蘆葦盪一片金黃。忙完農活的鄉親們,磨快了鐮刀,泡軟了皮划子(生牛皮做的筒狀鞋),帶上乾糧,划起木船,來到蘆葦盪搶割蘆葦。他們搭起蘆葦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月光皎潔的夜晚,躺在蘆葦棚里蘆葦鋪的地鋪上,仰望星空,繁星點點如燈盞,蘆花飄飄似飛雪,美得別具一格,如置身仙境。割蘆葦的營生雖苦,但想到那一捆捆蘆葦能換來一張張鈔票,也就苦中有樂,樂不可支了。

改革開放以後,東灘成片的蘆葦盪先後都被開發改造成魚塘、蟹塘、龍蝦塘。蘆盪雖然沒了,但蘆葦是滅不盡的,它們有著生生不息的力量,它們佔領每個魚塘四邊的埂壩,像一排排衛士日夜守衛著自己僅有的領地,依然是淮河灘地里一道綺麗的風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淮海晚報 的精彩文章:

放棄與堅持同等重要
最惡毒的問題就是問他什麼是哲學

TAG:淮海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