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觀盆中之寂,栽萬物之靈 淺談日式草木之道

觀盆中之寂,栽萬物之靈 淺談日式草木之道

觀盆中之寂,栽萬物之靈。淺談日式草木之道

他想到海潮的後浪推前浪,想到時間長河的流逝,還想到自己終究也會變老……忽然他難過得幾乎窒息。他從未渴望過得到老年的智慧。他總是想著如何才能在年輕時代就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不至於痛苦。這樣一種優雅的死,猶如把脫下的華麗的絲綢衣裳亂扔在桌上,不覺間滑落在黑暗的地板上一樣。 ——三島由紀夫 《春雪》

觀盆中之寂,栽萬物之靈 淺談日式草木之道

木村正彥 真柏《白龍升》 103×87cm 樹齡:600年 產地:日本

「盆景」、「盆栽」這兩個詞,在中文和日文里都有。在中國稱為盆景,在日本則稱盆栽。一個注重「景」,一個偏向「栽」,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文化傾向。中國人熱衷的不是在盆中弄花侍草,而是壘假山、造流水,講究「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如同營造自己的桃花源;而日本人則傾心於選樹種、修樹榦、整樹枝,看重的是「虛以待物,心入其中」。

日本人是多神論者,他們相信神靈有很多種,這種思想根植於泛靈論的宗教傳統。在泛靈論中,一切東西、動物、自然現象,即便是我們認為不具有生命的物體,比如石頭、河流,都有居於其中的生靈。

最早,盆栽隨著佛教文化,以祭品的形式進入日本,關於確切的傳入時間,傳揚已久,又莫衷一是,但學術界較為偏向的是始於公元7世紀,即中國的唐代。而在日本本土,現存的最早記載是在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年)的長卷畫,當時盆栽作為春日神社設祭祈神的陳設品,被記錄了下來。所以最初的盆植形式很簡單,江戶時代開始注重樹木的造型,但其欣賞對象也僅局限於上層貴族。

之後在一些繪畫作品中也能捕捉到盆栽的身影,也僅是作為一種裝點,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進入13世紀,日本再次受到來自中國思想的強烈衝擊——佛教的主要流派「禪宗」傳入日本,並從此對日本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至今不息。

觀盆中之寂,栽萬物之靈 淺談日式草木之道

小林國雄 赤松 62×95cm 樹齡:120年 產地:日本

萬物生靈 草木參禪

日本人一向以陶情於自然樂趣聞名,諸如觀櫻、賞月、修飾庭院、插花、品茗等,「我家花園中有一塊土地特意讓它荒蕪以保持天然野趣,但又總有人修剪松枝,整飾樹籬。每天早晨老大爺還要清掃石階,把松樹下那塊地方掃乾淨,然後把從林中采來的嫩綠松針細心撒在上面。」杉本·稻垣鉞子在《武士的女兒》中有過這樣一個詳細的描述,由此可以看出在這種「野趣」當中,實則潛藏著主人的一切精心。

日本盆栽不以名題或配件取勝,卻分外注重主景本身的氣韻生動、整潔、完美。不論盆兒、盆面處理都非常講求和諧協調,而要達到格調高雅的藝術境界,最重要的就是景、盆、幾架三位一體的融合。盆栽本來就是通過在盆缽中長期培育來增加其品味和趣味的,在這個過程中,盆缽也增添了韻味,變得古香古色。如果再配置桌几和書畫等來提高意境,則效果更佳。

觀盆中之寂,栽萬物之靈 淺談日式草木之道

小林國雄 赤松 95×98cm 樹齡:120年 產地:日本

「樹有多高,根有多長」,對於容積有限的盆栽來說,只適宜生性矮小,成長緩慢,並且枝幹婀娜的樹種。這樣的要求,加之日本房屋普遍低矮,日式盆栽一般在1米以內,注重「形小相大」,以小型和袖珍型的松柏類居多,就是因為這類樹種符合盆栽的要求。

同時,松、竹經冬不凋,用以表示堅貞不屈的氣節,向來為文人所重,其中松樹樹姿蒼鬱,四季常綠,為君子的象徵,極得後人鍾情,書香宅第中是為常客。松樹有很多種,有樹皮黑色的黑松、樹皮白色的白皮松,以及樹皮棕褐色的赤松。赤松分布在東北、朝鮮半島至日本,在文學創作上頗受文人喜愛。但在文學創作上,「赤松」或「喬松」都少有真正指松樹的,多喻指神仙或長壽—— 「世世稱孤,而有喬松之壽」。(《戰國策·秦策》)

除了松樹之外,楓樹、梅樹、櫻花樹、白果樹等也被用於日本盆栽,這些樹種,跟松樹一樣,一般在解讀上都會有多重含義。這樣的喻指,跟我國偏向「彩頭」有些不同,如前所說,受到泛靈論的影響,日本人在解讀上更多的是帶著虔誠的敬畏。

觀盆中之寂,栽萬物之靈 淺談日式草木之道

小林國雄 黑松半懸崖 80×45cm 樹齡:290年 產地:日本

江戶時代,受中國文人風度的影響,日本盆栽的整體格調從「曲物型」開始向「文人型」轉變,成為文房煮茶品茗的必備品。自此,盆栽在文房的濡染下,禪味愈重。這樣的格調也直接反映在了造型的改變上,帶著點金字塔式的姿式,如同閉目養神的武士,踞而欲躍,亦或是火山噴發間歇的沉寂,既是與參禪的結合,也與茶道、花道相通融,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

儘管日本是一個佛教大國,但是佛教最為重要的「輪迴」「涅槃」思想卻從未成為日本佛教信仰的一部分,雖有少數僧侶接受這種教義,但從未影響過民間的思想和習俗。有學問的僧侶們斷言,頓「悟」之人即已到達涅槃。由此,在他們看來,培養「一心」「一緣」有著無可爭辯的好處,而植物就是很好的載體,通過帶有參禪的盆栽,寄望於某個自省的瞬間就能頓悟到一個「新的世界」,這也是上至天王,貴族文人,還有武士都鍾愛盆栽的原因。

武士把禪宗當成了自己的信仰,在任何地方都很難有像日本這樣用神秘主義的修行方法來訓練武士單騎作戰的,但日本禪宗從發生影響之時就一直如此。武士階級會接受它作為喜愛的生活準則,注重冥想、內心體驗,並隨著它的影響力擴張帶動盆栽的發展。

觀盆中之寂,栽萬物之靈 淺談日式草木之道

小林國雄 真柏 86×93cm 樹齡:600年 產地:日本

生死幽寂苦難慈悲

在當代盆栽的創作和傳播中,日本的影響是極為廣泛的,歐美、東南亞國家學的都是日本盆栽,「bonsai」這一世界通用詞,也是音譯的日語。在日本,人們稱盆栽專業人員為「盆栽作家」,大師級的稱為「巨匠」。現今,日本的盆栽技術越來越發達,也出現了一些高手,如今的情況大概是:老一輩的有加藤三郎等;介於老一輩和中年之間的有山田登美男、野山壽明等;中年段的有小林國雄、木村正彥等;青年段的有鈴木伸二、山田香織、藤川敬一、今井千春等。可謂人才濟濟。

日本的盆栽作家多,盆栽的樹形更是各式各樣,而其中在今天產生較大影響的是現代文人木盆栽。文人木的審美理想和我國嶺南地區的「素仁格」(由清朝一個叫「素仁」的人所創造的,特徵是以一枝或兩枝為乾的造型)盆景相類似,文人木追求的是「幽玄」,在嚴格的線條舞動及空白、餘韻之中讓觀者想像眼睛看不到的意象。文人木,雖因樹種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它們彎曲扭轉的樹榦和強勁有力的枝條,無不著意於展現經大自然風刀霜劍磨礪而出的「神枝」和「舍利干」簡潔精鍊的姿態及其耐人尋味的樹榦品味。

「舍利」是大德高僧在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結晶體,俗稱舍利珠。在虔誠的佛門信徒中,舍利是極為神聖的,而鏡像到自然界,經過蟲咬、砍伐、雷劈後而不死,木質白骨化,就稱為「舍利干」。對葉枝和樹榦進行令人驚絕的重創手法,撕筋裂骨,或刮皮剔肉,創作出的「神枝」和「舍利干」,白骨錚錚,悲壯慘烈,而那翠吐如蓋的「大樹冠」,卻一派生機盎然。這種白骨與綠葉的色彩反差,生存與死亡的強烈對比,讓人極為震撼。這種盆植造型手法在台灣和日本是較為流行的。

觀盆中之寂,栽萬物之靈 淺談日式草木之道

小林國雄 真柏 92×75cm 樹齡:300年 產地:日本

「沒有死,就沒有生。生死之間就像一層紙一樣,只有在生死之間的極微秒處,才能表達藝術的精神世界。」日本的盆栽鬼才小林國雄先生在2016年秋拍的嘉德講堂上如此說道。鍾情於文人木的小林先生認為,素仁的風格手法是現代文人木的起源,或許是出於這個因由,小林國雄先生經常來華交流,並積極促成一些古物迴流中國,是在我國影響最為廣泛和知名的日本盆栽大師。

像小林先生這樣資格的巨匠,是極為難得的,在成為大師之前,如眾多學徒一樣,小林先生也曾十分的落魄。「18年前,我的生活很艱難,已經到了活不下去的境況了,我選擇了卧軌自殺。但火車停了下來,看著停下的車,我站起來,拍了下屁股上的塵土,從此堅強地活了下來。」 小林先生回憶這段經歷的時候,面帶笑容,帶著點敬畏。

像小林先生這樣的情況在老一輩的盆栽師身上是較為普遍的,那時候的盆栽並不是大眾所有品,市場尚待完善,正是積極開拓的時候,因此只有頂級的作品才能得到認可,反之收入就十分微薄。而文人木的創作又是極為艱難的一個種類,如果僅就樹形的模仿,做出所謂的「文人風格」、「文人情調」的盆栽,實際上並不難,但要創作出真正意義上的文人木,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高超的技藝,它還要求作者具有很高的審美水平和深刻思想和人生閱歷;對於觀賞者而言,沒有經歷過困境的磨練,也很難理解文人木的真諦,就如同沒有一定的傳統積累,也難以讀懂中國山水畫一樣。

「從困難當中活下去,把我的生死留在比自己活得更為長久的盆栽上。」現今,小林先生開辦了自己的 「春花園盆栽美術館」,還在院內配上了妻子的茶室「無窮庵」,品茗聽雨,焚香賞木。「每當我在園中的茶室『無窮庵』中與文人樹相視而坐時,就能體味到人活於世的價值觀與永葆青春的生命尊嚴。」小林先生說道,歷經大自然苦難洗禮的盆栽告訴我們的是一顆慈悲和從容之心。

草木枯榮自有時,萬物從容皆自得。賞玩盆栽,並不僅僅是沉醉於其外在的造型之美,而是通過直視它的美,感受它的氣質,從而讓我們即使身處攘攘紅塵也能在寂靜中滋養我們的本質,讓我們明白自己是誰。而這種平和與寂靜,就像時間一樣,不受干擾地存在,只要敞開胸懷,讓心靈保持寧靜就能感受得到。

觀盆中之寂,栽萬物之靈 淺談日式草木之道

靜待相逢

看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如何在寂靜中生長;

看日月星辰如何在寂靜中移動……

我們需要寂靜,以碰觸靈魂。

——特蕾莎修女(摘自《一平方英寸的寂靜》)

禪、佛,在如今的浮躁中已經變得虛幻,實際上,萬物生靈,一草一木皆見禪理。在電影《最後的武士》中,武士首領勝元戰敗後切腹,在生命的最後一瞬,他看到櫻花隨風飄揚,頓悟了,對著主人公說「完美。」「所有的一切都完美。」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村上春樹。在死亡的跟前,卻得到最後的滿足,這是需要智慧和修行的。

存草木心性,含山水情懷,讓我們伴著一株盆栽,在細碎的生活中不經意地參禪。有人說,草木有靈,通了佛性,便行走於紅塵。相信每一個人,在走向內心的時候,都會有一株植物,或許是你親手栽種過的,或許僅是你於紅塵中駐足回眸的,它將迎著一縷陽光,守候在相逢的時刻。

圖片提供/大觀堂盆景園; 鳴謝/嘉德講堂;來源: 藝術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