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人造肉就要來了,你敢吃嗎?

人造肉就要來了,你敢吃嗎?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熱點探秘/ 深度探討

試想一下,當你走進某聯,某美高檔超市,發現神戶牛跟普通牛肉價格一樣,你開心不?

我們都知道,正宗日本神戶牛肉價格約 6000 日元一公斤,也就是約 400 人民幣。

最好的藤級神戶牛肉價格 41500 日元一公斤,約 2600 元人民幣。

等等,怎麼可能跟普通牛肉價格一樣呢?確定不是贗品牛嗎?

圖自網路

其實通過人造肉的技術,不遠的將來,我們完全有可能開始食用培養皿里長出來的肉。而這個 「將來」,真的不算遠:據英國衛報 3 月 6 號報道,今年年底左右,北美和亞洲的一些餐廳可能就會開始提供人造肉了!

到底什麼是人造肉?作為肉食動物的小探,替你好好打探了一下。

人造肉是怎麼做的?

人造肉也叫 「乾淨肉」 (clean meat)或 「培養肉」(in vitro meat),是科學家們從活體家畜的組織上採集幹細胞並且在實驗室經過數周培育後形成的肉。

簡單說就是,從活的雞鴨魚牛身上採集幹細胞,然後實驗室里培養一下,肉就能長出來了!

比如來自舊金山的食物科技公司 JUST,就想用「動物自己的細胞加營養液」 的方法生產人造肉。

圖自 The Guardian

JUST 的思路是這樣的:肉,說白了就是肌肉和脂肪細胞的組合。只要有動物的細胞,再加上有足夠供細胞生長的營養,管它是在動物體內、還是在人工培育的設施中,細胞都是一樣地長成肉。動物只是肉成長的「載體」,如果我們在實驗室里、在培養皿里也能提供類似動物給細胞提供的環境,肉還是一樣的肉,只不過是我們人來自己「造」出來的而已。

也就是說,只要能找到一種既可持續、又相對便宜的細胞營養來源,細胞就可以以一種穩定、便宜的方式 「長」 成肉,我們就有人造肉了。

JUST 用的是 「發現方法」,這個方法有三個步驟:材料分離(material isolatoin)、檢測(assays),以及發現輸出(discovery output)。

JUST 具體是怎麼做的呢?首先,他們要挑一隻各方面都很健康的「模範雞」。在逛了好幾家養雞場、閱雞無數後,他們終於找到了一隻長相端正、毛色富有光澤的公雞伊恩。

公雞里的戰鬥機伊恩

科學家們採集了它的羽毛,並從羽毛里分離出了一個可以用來生長的細胞:

JUST 的科學家們用這個從伊恩羽毛里提取出來的細胞作為基本的起始材料,然後他們就開始找讓這個細胞快速、高密度繁殖的營養素。高密度地繁殖能縮短從「細胞」到「肉」的時間。

而營養素是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的,這其實和傳統養殖業有點像,傳統養殖業不也是動物吃植物嗎?

下面這張圖,就是 JUST 在嘗試不同組合的營養液。從植物提取的營養液里包含著動物身上取下來的細胞生長所需的營養素:水、糖、氨基酸、脂質、維生素和礦物質。

其實,這種生產方式某種程度上說並不算新鮮:用營養液 「生產」 肉就像用酵母做麵包、用酒麴釀酒、用凝乳做乳酪一樣,是同樣的概念,只不過這裡的小麥粉變成了動物細胞、酵母變成了從植物中提取的營養液、成品麵包變成了肉一樣。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後,一開始從公雞伊恩羽毛里提取出來的細胞就變成了肉!!!

你沒看錯!細胞變成了肉!!!

經過這一系列步驟後,伊恩的大日子終於來了!JUST 請了一名廚師,用培育出來的肉做了炸雞塊請大家吃。而公雞伊恩無疑是全場最閃亮的焦點,它出現在了這兒:

這兒:

還有這兒!

「看到給自己提供肉的雞,在我們吃飯時在旁邊跑,這種感覺太奇怪了!」 大家邊誇著伊恩細胞培育出來的雞肉塊好吃,邊看著伊恩:

伊恩:你們吃的時候能別看著我嗎,我謝謝您了!

小探覺得,讓伊恩看著別人吃自己身上長出來的肉,對它來說是不是有點驚悚呢?

JUST 所用的細胞,其實就是動物體內原有的細胞,因此也就不存在轉基因的問題。不僅如此,在現有技術下培育肉,也可以做到不用抗生素。換句話說,這種人造肉和一隻自然生長、沒被打過抗生素的動物所產的肉,理論上沒有任何區別。

為什麼我們要吃人造肉?

目前普遍的一種觀點是:因為人造肉更安全、而且沒有傳統養殖業對環境的破壞。

對於人造肉的支持者來說,更安全的食物來源無疑是人造肉的一大優勢。

相信大家對 「禽流感」、「瘋牛病」 這些詞早就不陌生了。其實,肉蛋奶里含有的病毒可遠遠不止這幾種,而人造肉就沒有這個問題。下面這張表格是傳統養殖業與人造肉在攜帶病菌方面的不同:

這麼看來,人造肉的確對得起它 「clean meat」 (清潔肉)的稱號。

除了人造肉更安全、更少病毒,其對環境的污染也比傳統農業大大降低不少

隨著全球人口上漲,對魚肉蛋奶的消耗量也相應增加。按目前速度,2050 年時世界各地肉類及海鮮產量將翻一番,達到 1.66 萬億美元。

但隨之而來的是傳統模式下工業化的養殖對環境的破壞:家禽排放甲烷(其實就是五穀雜糧之氣...也就是屁),而甲烷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罪魁禍首之一。不僅如此,土地清理和化肥還會釋放大量的碳。

據 PETA 估計,在導致全球變暖的氣體里,14.5% 來自家禽的飼養和消費。也就是說,家禽飼養及消費對環境的污染,比交通污染還糟糕!

我們的地球無力供應那種規模下工業化動物生產所需的水、燃料、殺蟲劑及肥料,而地球本身也很難承受由此引起的水污染或對生態平衡的破壞。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難道我們都變成素食主義者?

顯然不可能。而為了滿足我們對於動物蛋白質的需求 —— 量大、價格又相對便宜 ——工業化的動物生產目前看來是唯一的選擇。

而 「用什麼方式進行工業化動物生產」,則是我們需要作出的選擇。目前看來,人造肉或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由於植物為動物細胞提供營養,JUST 宣稱其生產肉類和海鮮的效率能比現在全球產量最高的屠宰場還高 10 倍,而且還能避免溫室氣體排放、環境污染等問題。

除了 JUST,這個領域裡其他玩家也在獲得越來越多的關註:舊金山食品技術公司 Memphis Meats 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年初,Memphis Meats 獲得了包括美國最大肉類供應商泰森食品公司、比爾?蓋茨、理查德?布蘭森等人的投資,其受資本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當然,人造肉目前也面臨很多挑戰,技術上的挑戰就包括:從生物相容性支架、生物反應器設計、到如何擴大生產規模、讓人造肉從實驗室走向大批量生產等。

人造肉面臨的幾大問題

不論是 JUST、Memphis Meats 或其他公司,人造肉領域的創新公司都面臨一些共同的挑戰,其中兩個主要挑戰就是居高不下的成本,以及公眾對人造肉的接受程度

Memphis Meats 製造不到一斤牛肉(450克)的成本就高達 2400 美元,在如此高昂的成本下,商業化顯然還需要一段距離。而泰森食品公司對其的投資,很可能就有幫助後者解決成本問題的考量。另一方面,泰森作為一個年營收 382.6 億美元的老牌肉類供應商,也需要為未來鋪路。

不過,隨著技術發展與流程簡化,人造肉最早一批產品的商業化也並不是遙不可及:Memphis Meats 公司近日就宣布說其首批產品將在 2021 年之前正式上市。

除了成本問題,公眾對人造肉的接受程度則是人造肉大規模上市前另一個需要克服的障礙。

JUST 的 CEO Josh Tetrick 在近期接受 CNN 採訪時說,雖然他認為人造雞塊、人造香腸、和人造鵝肝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在美國和亞洲一些餐館裡出現,但消費者對 「人造肉」 這件事的接受與理解程度才是人造肉是否有未來的關鍵因素,他擔心人們還是更願意吃真正的肉。

不過,根據美國民調網站 Plos.org 《對人造肉的態度:美國潛在客戶(Attitudes to in vitro meat: A survey of potential consumers in the United States)》的研究顯示,高達三分之一的美國人願意定期吃人造肉。

而在對人造肉有顧慮的人中,最大的擔憂是對人造肉色香味的懷疑:高達79%的人擔心人造肉的色香味比不上真肉。此外,人造肉的倫理道德(24%),以及價格(20%)都是人們目前無法接受人造肉的主要因素。

看來,人造肉要想真正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除了邁過技術、經濟方面的坎,還要想辦法讓大家接受它。

哦對了,小探差點忘了提!上面提到的公雞伊恩,在完成了它的光輝使命後,現在在北卡羅來納州一家動物庇護所里安度晚年。

所以,你敢嘗試人造肉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投出Lyft、Palantir、Quora等矽谷當紅炸子雞的人是誰?
萬維鏈:如何打造未來的分散式銀行?二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