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駿專欄之九:今天的孩子為何如此脆弱?怎麼辦?

王駿專欄之九:今天的孩子為何如此脆弱?怎麼辦?

2018年3月8號中午,江西吉安市某小區一位11歲的女生從自家樓層陽台跳下,搶救無效離世。當時筆者正路過該小區。據鄰居們講,當時該女生因為作業沒完成,被母親責罵,還被打了一個耳光,衝動自殺。

這樣的悲劇不是個例。網上一搜,因為挨罵受罰、手機被沒收而自殺的案例比比皆是。2017年,遼寧省盤錦市一名中學男生,因為父親不滿他玩手機,將手機奪過來扔下樓,結果少年當場追著手機墜樓身亡;2014年,湖北十堰鄖縣一名中學男生,因為不守紀律,被班主任幾次批評後跳樓自殺……

有人說,這是激情自殺,是情緒失控的結果,要家長孩子們都要學會管控自己的情緒;也有人說,我們當年同樣被打罵得很慘,比現在還慘,怎麼沒想自殺?或是說,某某孩子被打罵別比慘的多,也沒想過自殺,你這孩子怎麼如此脆弱?

這裡我想來分析一下深層的原因。

1. 有的家長責罵孩子的時候,用的辭彙是:「廢物,垃圾,你永遠是蠢貨,怎麼不去死」,等等。這種否定人生價值的詞語對人的自尊殺傷力極大。孩子心裡會想,我既然這麼沒用,活得也沒意思(沒有存在價值);你既然要我去死,那我就死給你看。

2. 挫折發生時,缺乏同齡人的支持和分擔。同樣的挫折,若是一個人被整,難受程度會高;若是一個群體的人同時被整,就輕鬆多了。大家可以相互支持,情感溝通,甚至相互做鬼臉吐舌頭,挫折感會大幅度下降。在沒有計劃生育的年代,兄弟姐妹很多,即使挨整也是大家一起承受,難受程度會相對降低。

3. 這一代孩子,成長過程中接受了較多的人本主義文化影響,自尊心強;但他們的承受能力沒有同時提高,一旦遭遇這種挫折,痛苦程度會更高。

4. 另一個特定因素是,如今手機不僅僅是一個通訊工具,而是孩子的娛樂和情感交流支持。手機遊戲中美麗浪漫、暴力刺激的畫面,符合青少年的非現實狂想,迎合好奇和叛逆的心理。在網路遊戲中,人人平等,沒有長輩、老師的嘮叨和訓斥;能順利地和網友溝通,很容易獲得尊重;壓力可以傾訴釋放,伴隨級別提升,可贏得榮譽和信任,還能賺現實的貨幣;失敗陣亡,輕輕一點,即可重頭再來,沒有相應的制裁和懲戒。

人都是從幼年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慢慢長大的,都有控制他人的慾望。未成年人做不了什麼大事,是受制約和被指使的群體。在遊戲世界中則不受限制:當上君王,統治世界,和美女結婚,殺死不喜歡的對手。隨著手機被摔碎,他就覺得,「這一切被毀滅」(其實再買一個手機就可以,但未成年人的心態想不了這麼遠,認為手機永遠被禁);他會想:我打不過你們,罵不過你們,還被你們管得死死的,但我可以自殺,讓你們永遠後悔。

綜上所述,這些事件給我們的警醒是:

1.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可以表達自己的憤怒(如果家長不生氣也不正常),但一方面不能過重,另一方面,千萬不能說出否定孩子人生價值的詞語,這是重中之重

2. 不能隨意強制去除孩子的情感支持渠道,例如沒收或毀壞手機電腦;而是努力改善和孩子的親情關係,用現實中的情感溝通交流和尊重,逐步替換虛擬世界中的那一部分。包括讓孩子去練習真實的搏擊,會讓他們認識到遊戲中的武功都是虛幻的,挨打和出血,會帶來真實的痛苦。同時也消耗掉孩子多餘的精力和暴力攻擊性,慢慢替代對網遊的興趣。

3. 尊重孩子,不要動輒以長輩的語調教訓孩子。多傾聽孩子的意見,哪怕他們的想法漏洞百出,也不要輕易否決。只能說:哦,這個辦法好,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若他堅持自己的,只要不出大事,讓他去做。

人在成長過程中,犯錯誤是常事。人就是在不斷嘗試犯錯中成長。世界變化得很快,很多成年人的經驗已經過時。讓孩子行動,他會思考,然後端正思想,繼續努力,最後成功收穫自信、自尊,心靈和智慧得到同步成長。

5. 不要毆打孩子。體罰也是教育的方式之一,可以終止孩子的一些有害行為,不是說絕對不可以,但操作起來有一定的講究,要注意分寸。

如果孩子所在的整個家族的人都是挨打長大的,已經形成了文化氛圍,那麼他不會覺得有多大的心理創傷;男孩子比較皮實,挨幾下打,沒有太大刺激的語句,一般關係也不大。但當孩子進入青春期,體罰的效果就不太理想;青春期女孩更自尊更重,盡量不要體罰。

蘋果手機用戶讚賞二維碼:

掃描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渡過 的精彩文章:

精神分裂症,可怕但可防
很抱歉,我得了抑鬱症

TAG:渡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