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存儲實現彎道超車的唯一「捷徑」

中國存儲實現彎道超車的唯一「捷徑」

中國存儲實現彎道超車的唯一「捷徑」

半導體市場調查公司IC Insights近日發表預測,國際存儲晶元市場的超級景氣將於今年內結束,主要原因是中國業者將於今年底實現存儲晶元量產。

我國存儲晶元行業的動向不隻影響著整個國際半導體市場,也成為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存儲晶元壟斷企業營業利潤和股價的最大變數,一直以來在這一領域保持領先的韓國企業感受到了真切的威脅。近日韓國媒體《韓國經濟新聞》以「快馬加鞭的中國半導體崛起」報道了中國存儲晶元產業的快速發展。報道認為,在中國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下,中國存儲晶元企業用了不到3年時間,已經成長到跟生產了20年半導體的台灣企業不相上下的水平,韓國企業應提防中國向當年三星超越日本企業一樣,被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等企業超越。

我國於2014年頒布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經過政府和企業近幾年潛心的努力和投入,已形成存儲半導體三大研發和製造基地,即長江存儲、合肥長鑫和福建晉華。現如今,這三大存儲晶元基地都分別在當地加緊建設存儲晶元工廠,預計最快到2018年下半年就會有存儲晶元工廠開始投產。換言之,2018年將成為國產存儲晶元主流化發展的元年。

存儲晶元中比較常見的是NAND Flash和DRAM。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是一種非易失性存儲技術,即斷電後仍能保存數據,比如手機上16G/32G/64G的快閃記憶體和電腦上的固態硬碟用的就是NAND Flash。DRAM是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只能將數據保持很短的時間,而且關機就會丟失數據,電腦上4G/8G/16G內存採用的就是DRAM。

根據記者掌握的情況,長江存儲將主攻NAND Flash產品,而福建晉華和合肥長鑫則把目標鎖定在DRAM。三家公司中以長江存儲動作最快,它由紫光集團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共同出資建立,被認為是中國存儲晶元行業中技術和資金水準最高的企業。去年下半年,紫光再次獲得國家開發銀行和華芯投資共計150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這為紫光解決存儲晶元工廠的資金問題提供了重要保障。由於NAND Flash相對DRAM的技術難易度較低,長江存儲也將成為第一家實現量產的中國存儲晶元企業。而另外兩家企業今年將實現產品試生產,預計到明年正式開始量產。

儘管我們馬上就將擁有自己的國產存儲晶元,但我國存儲晶元企業的技術與國際領先企業仍有較大差距。據韓國半導體行業專業人士分析,如果長江存儲如期量產,三星電子領先長江的技術差是4-5年,而對於合肥長鑫則為6-8年,福建晉華為8-10年。與SK海力士的技術落差則根據各家公司情況有所不同,大致縮短1-2年。在考慮到合肥長鑫和福建晉華的DRAM量產預計比長江存儲的NAND晚一年,可以判斷中國和韓國技術的差距NAND為5年,DRAM為10年。

長久以來,存儲晶元市場都被少數國際大企業壟斷。NAND Flash市場被三星與東芝聯合的Toggle DDR陣營和英特爾與鎂光為首的ONFI陣營把持,三星、東芝、閃迪、鎂光、SK海力士等國外巨頭佔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三星是領頭羊,市場份額約38%。

而在DRAM市場,三星、SK海力士、鎂光佔據了主要市場份額。三星的市場佔有率近半,SK海力士的市場份額為接近30%,相比之下,市場份額排名4-6的台系廠商的市場份額總和只有5%左右。

可以看出存儲晶元供應商被牢牢把持在少數幾家廠商手中,而且有著贏者通吃的現象,這對於市場份額佔據優勢地位的國際大廠非常有利,對於追趕者來說就很不利。如何獲得核心技術,儘快縮小技術代差成為關鍵。

過去中國企業曾試圖通過跨國兼并獲取先進技術。但一直以來西方國家在高科技上對中國嚴防死守,紫光收購鎂光以及試圖通過收購西數進而收購閃迪的嘗試都最終夭折。東芝出售存儲業務也對中國買家差別對待。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日本政府開始研議,如果是售給大陸或台灣的企業,將根據外匯及外國貿易法勸告東芝中止或重新考慮。

由此來看,海外收購之路無法打開,從境外引進核心技術人才成為目前情況下唯一合適的選擇,這也將是中國存儲晶元產業在不久的未來實現彎道超車的捷徑。

記者從一名韓國朋友處就聽到了一個韓國半導體企業因引進人才實現逆襲的真實案例。目前存儲晶元的全球第二大企業海力士在本世紀初曾瀕臨破產,險些被鎂光收購,但該公司從三星半導體部門挖來的一名叫崔珍奭的高級工程師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帶領手下的技術團隊,通過技術革新,在不到2年時間內將公司研發能力提升到與三星同等的水平,甚至外界曾傳言海力士的產品成本比三星更低,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海力士起死回生。

事實上,中國的企業已開始了引進優秀人才的工作,台灣的半導體人才成為大陸獵頭瞄準的對象。特別是在鎂光接手華亞科之後,華亞科內部人心不穩,大批工程師集體跳槽中國存儲晶元企業。可以說正是由於台灣人才的大量流入使得中國企業迅速趕上了台灣半導體企業的步伐,成為加速中國存儲晶元產業發展的生力軍。

但我們同樣應該看到,台灣技術與韓國、美國企業的技術相比並不具備競爭力,目前生存下來的台灣存儲晶元企業也多是生產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不願生產的低階DRAM,台灣技術在未來對中國縮小與世界先進存儲晶元技術差距的幫助有限。因此,如何想辦法引進掌握核心技術的韓國大廠的高級人才,也許是中國企業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行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成為AI產業的ARM?這家公司或真有機會!

TAG:半導體行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