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東升委員:加強文物鑒定人才培養和科技檢測在文物鑒定中的作用
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藝術品鑒定中心副主任耿東升告訴記者,他的提案中將建議加大文物鑒定人才培養和科技檢測在文物鑒定中的作用。希望相關部門重視起文物鑒定工作。」
「從小深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讓我喜歡這一行業」,耿東升說。
耿東升
從事古陶瓷鑒定這一行並非偶然,耿東升說,「我從1987年開始在國家博物館工作,期間曾在北京大學考古系古陶瓷鑒定專業學習,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在工作期間,「我曾參加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全國文物一級品巡迴鑒定工作,鑒賞了眾多古代陶瓷器,這對我是極大的鍛煉和提升。」耿東升一直在國家博物館,從事文物徵集與鑒定工作,尤其擅長瓷器鑒定。
多年的工作經歷讓耿東升覺得,文物鑒定人員是文博專業技術人員,承擔著館藏文物和在徵集文物過程中對文物真偽、優劣的鑒別和把關職責,責任重大。文物鑒定專業性強,培養人才周期長,文物鑒定人員既需要有文史理論基礎,又需要有豐富的文物鑒定實踐經驗和技能,也要研究各種文物造假手段和特點等。
耿東升建議,應重視鑒定人才的培養,加快形成「老、中、青」年齡結構梯隊,加強鑒定人員的傳、幫、帶,以「師傅帶徒弟」的傳統方式來培養。不僅如此,耿東升還認為,傳統的文物鑒定靠「眼」學,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先進的科技手段逐漸運用到鑒定之中,成為「眼」學鑒定重要的輔助方法。科技檢測應用於文物鑒定其標準相對客觀公正,用科學數據說話,也易於公眾接受,既可以規範人才隊伍,又能規範鑒定行業。
為此,耿東升建議:
一是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牽頭組建權威的科技鑒定機構,打破科技鑒定機構各自為政的現象,形成權威科技鑒定共同體。
二是館校結合,加強科技檢測人員的培養。鼓勵培養交叉學科背景的鑒定人才,培養既懂「眼」學又懂利用科技檢測作為輔助依據的人才。博物館和高校各具優勢,依託各自資源進行人才培養,為新型人才多創造交流、實踐、考察的機會。
三是實現數據資源的共享。目前,一些高校、博物館、科研機構在科學檢測應用於文物鑒定領域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跟經驗,對他們進行資源整合,實現數據共享。
TAG:鑒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