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迦納的可可大戰

迦納的可可大戰

迦納的可可大戰

【Technews科技新報】迦納是全球第二大可可生產國,僅次於象牙海岸,但可可如今卻讓迦納走上即將破產之路,這是因為迦納為了「保護」80 萬可可農民,祭出保價收購措施,結果當國際可可價格大跌,政府因此預算大失血,迦納面臨無可避免的財政破產危機。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立即取消保價收購措施,但這樣一來,80 萬可可農民瞬間從過度安逸的保價措施下,馬上要面對國際價格波動,全面大反彈,讓迦納陷入一場可可政治風暴。

這場風暴的根源是「全天下政客都會犯的錯」。不負責任的政治人物以政策買票,推出保價收購措施直接以政府預算現金收買農民,對選票有直接幫助,農民也樂得不用承受國際價格波動的風險,上下交相賊之下,迦納以每噸 7,600 迦納幣固定價格向農民收購可可,相當於約 1,700 美元,但這個價格不包含國內與國際運輸費用,以及渠道費用,這些都由政府負擔。相對的,可可第一大國象牙海岸的生產成本最低為每噸 1,291 美元。

在可可價格好的時節,這還不成太大問題,但當國際可可價格從每噸 3,000 美元高點往下跌落 1,900 美元,保價收購再加上各種費用可就吃不消了。即使 2018 年可可價格回升 10% 到 2,100 美元以上,漲幅只是杯水車薪,2018 年至 9 月的收成季,預期每噸收購,迦納政府要虧損 600 美元,而總計收購量高達 85 萬噸,一季就瘋狂損失 4.5 億美元。

為了支應這樣的開銷,迦納政府幣必須發行 25 億迦納幣,相當於 5.59 億美元公債,以支付相關費用。由於迦納債信不佳,不得不以高達 22% 的驚人利率向本國資金髮行公債,在如今低利率的世界可說讓人咋舌,也顯示迦納債台高築的嚴重性。

迦納 2015 年才因財政破產接受國際貨幣基金 10 億美元紓困,條件是迦納必須有紀律的控制政府開銷,而政府把預算全花在補貼政策上顯然不是合乎邏輯的做法,應該優先用來改善百廢待舉的基礎建設,否則若因胡亂開支再度破產,國際貨幣基金可不會再出手援救。於是迦納採用突然「斷奶」措施,這一季保價收購將成最後一季,結束之後,收購價將改為國際價格的七成。

這項政策立即引起軒然大波,迦納可可農民群起抗議,農民聲稱可可產業「大到不能倒」,拒絕接受收購價隨國際波動,在迦納國內釀成可可大戰。迦納的困境,再度顯示保護主義的問題,不切實際的保護,到最後必須取消時,造成的傷害往往更大。

迦納政府與農民陷入收購費率大戰同時,雙方都沒有心力應付另一個嚴重的威脅,那就是盜礦者。由於迦納產金,許多可可農地蘊藏金礦,盜礦者買下可可農地後非法盜採黃金,盜礦者給予工資,使學童輟學跑去當童工,還在當地開起小賭場,危害社區與治安,挖掘留下的坑洞積水後成為蚊蟲孳生的溫床,更直接造成疫病流行。盜礦者正大規模摧毀可可農田與可可種植社交,對產業造成無可回復的傷害。

可可出口每年為迦納帶進 20 億美元外匯收入,在保護主義政策面臨崩潰,以及盜礦者的蠶食鯨吞下,迦納可可產業未能思考如何解決生產力低於國際平均的問題,例如應該提供充足的肥料給農民,反而困在政治爭議與非法盜礦之間,前途茫茫。若不重視生產力提升與國土保護等根本工作,而是以補貼思維處理任何事,迦納的困局,可為殷鑒。

(首圖來源:Flickr/Francesco VeronesiCC BY 2.0)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賬號:Technews科技新報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從事翻譯、圖文創作,關心歷史、財經、科技產業,於PTT擔任架空歷史板板主,著有《海角七號電影小說》、歷史小說《明騎西行記》,歷史著作《橡皮推翻了滿清》。

Latest posts by 藍弋豐

未經許可,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複製、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News 的精彩文章:

因比特幣致富的美國富豪,為什麼都搬到波多黎各?
90 秒「老」10 年,Levi』s 想用激光做更環保的牛仔褲

TAG:Tech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