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若死亡不可避免,又如何向死而生?

若死亡不可避免,又如何向死而生?

當呼吸化為空氣的那一刻,

也便是,人們生命走到盡頭的那一刻。

若你明日就將和世界道別,

你今天會做什麼?

作者/ 袁蕾蕾 USC LCSW

閱讀時間/ 三分鐘

保羅·卡拉尼什(Paul Kalanithi),斯坦福學士,劍橋碩士,耶魯醫學博士,斯坦福醫院神經外科醫生,以及美國神經外科醫生協會最高獎獲得者。擁有數不清榮譽,站在人生頂點的他,卻在37歲,人生的黃金年齡,患了肺癌,第四期。

昨天還是身著白大褂的醫生,而今天卻成為接受化療的病人。究竟是疾病的痛苦將人折磨得無所適從,還是因為一個處於巔峰的人生突然轉折顯得更加令人惋惜?

保羅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努力地探索著生命的意義。他將自我所有的思考結晶編著成書,取名為《當呼吸變為空氣》 /《When Breath Becomes Air》,甚至書還沒有完成,保羅便匆匆而去了。此書的出版是他的遺願,也成為他給這個世界留下最後的禮物。

生死,疾病,選擇等引人深思的話題,在保羅的筆下,徐徐展開。

「生與死,誰都逃不掉,看不透,但我們有適應和處理的能力;就算無法掌控,也能因為對生與死的探尋,去尋找人生的意義。」他這樣說。

然而,生命的意義,本就是一個難以參透的命題。

作為臨終關懷社工,我的舞台處於在生與死之間,病人常問的很多問題都把我放到無盡的倫理困境中。

晚期肝癌的病人希望從酒精和香煙中尋取對疼痛的慰藉,我曾問TA,你是願意在酒醉的狀態下活七天?還是禁慾配合治療活一個月?TA笑著和我說,我選擇前者。

生命的選擇,沒有誰對誰錯,「說到底便是,要高質量的短命,還是低質量的長壽。這是在醫療行業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麥子

而在書中,保羅通過回憶自己的一生,對這一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為一個手術台上的神經外科醫生,保羅見過無數別人的生離死別。接受高強度醫學院訓練的他,對軀體的死亡、病患的痛苦逐漸習以為常,他堅守著醫生的指責,爭分奪秒地搶救每一個生命;可在這過程中,保羅慢慢意識到自身的渺小。

」也許病人鮮活的生命握在醫生手中,可死神總是最後的勝者。」就算醫術是高明而完美的,但生命卻不是。並且面對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再卓越的醫生都是蒼白無力的。

」圍繞在床邊的家人,看著他們親愛的人頭部面目全非,腦子完全傷成一團糨糊,他們通常也看不到完整的意義。他們看到的是過去,是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的回憶,因為當下遭遇而感受到的更深的愛,全都由眼前這具軀體所代表。我看到的是病人可能面對的未來,通過手術在脖子上開個口子,和呼吸機連在一起;肚子上開個洞,黏糊糊的液體一滴滴流進去;可能要經歷很長很痛苦的恢復過程,還不一定能完全恢復;」

「有時候,更有可能的是,根本變不回他們記憶中的那個人了。在那樣的時刻,我拋棄了平時最常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死神的敵人,而是使者。我必須幫助這些家人明白,他們所熟知的那個人,那個充滿活力的完整的人,現在只存在於過去了,我需要他們的幫助,來決定他/她想要的未來:輕鬆地一死百了,還是一袋袋的液體這邊進,那邊出,儘管無力掙扎,也要堅持活下去。」

很多時候,醫生一定要救死扶傷,無論付出如代價都要拯救病人。這是醫生的倫理要求,但卻也是與患者之間難以溝通的巨大鴻溝。

「面對重大疾病這場生死之難,重要的並不是醫生/家人想做什麼,而是患者想要什麼。」

然而,從醫生到病患的轉變,讓保羅更加深刻地意識到這點。

或許,」醫者的職責,不是挽救生命,延緩死亡或讓病人重回過去的生活,而是引導病人或家屬去理解死亡或疾病,在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分崩離析時,給他們庇護與看顧,直到他們可以重新站起來,面對挑戰,並想清楚今後何去何從。

「如果死亡的沉重感不會減輕一分一毫,那麼至少,能不能變得更習以為常一些?」

而若病人「努力思考自己到底看重些什麼,答案也會接踵而至。」

保羅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疾病對於他來說是一場浩劫,更是一次重生。他終於有時間停下挑戰自我體能上線的工作,思考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當一切思緒在腦海中釐清後,他卻只想回歸家庭。

從保羅生病到生命的盡頭,妻子路西(Lucy)始終陪伴著他。

「死亡也許只是一生一次的短暫事件,但與絕症共存則是個長期的過程。」他們一起經歷過普通癌症病人的希望-失望輪迴。從初期治療初見成效到後期病情反覆,癌症擴散。雖然反覆多次,但是從未放棄過彼此。保羅和路西拋開了一切,去了一所安靜的花園房修養。

為了不讓路西餘生孤獨,他們有了愛情的結晶,取名卡迪。直至書的結尾,生命的彌留之際,保羅仍然通過文字對愛女表達了無盡的愛與不舍。

「在往後的生命中,你會有很多時刻,要去回顧自己的過去,羅列出你去過的地方,做過的事,對這個世界的意義。我衷心希冀,遇到這樣的時刻,你一定不要忘了,你曾經讓一個將死之人的餘生充滿了歡樂。在你到來之前的歲月,我對這種歡樂一無所知。我不奢求這樣的歡樂永無止境,只覺得平和喜樂,心滿意足。此時此刻的當下,這是我生命中最重大的事。」

眼淚浸濕眼眶,是在讀到保羅親筆書寫的最後一章,保羅輕柔而堅定地說:「我準備好了。」他躺在曾經自己工作過的醫院,空氣中瀰漫著熟悉的醫院的味道。

露西在書中解釋:「準備好了。他的意思是:準備好撤除呼吸輔助設備,準備好注射嗎啡,準備好去世了。」

當一切已不可能,保羅選擇帶著所有的愛和記憶,安靜而有尊嚴的離去。

書中最後一章是路西代寫的,她記錄了保羅生命最後的時光,文字中透出不舍與憂傷,但同時也有著希望。卡迪的出生猶如保羅生命的延續,在生命的盡頭,路西給他的不僅有眼淚,還有陪伴,照顧與愛。他選擇與他一起延展生命,而非等死。她注視著著他,直到他眼中光芒褪去。

路西說:「保羅被安放進一個柳木棺槨,葬在聖克魯斯山上一片田野的邊緣,可以俯瞰太平洋和海岸線。」「保羅的墳塋朝西,越過大約八公里翠綠的山巔,與大海遙遙相望。他周圍的山丘野草叢生,針葉樹木繁茂,黃色大戟屬漫山遍野。」

在文章的結尾,我想起了保羅的一句話:

別因為你要死了才去做,

或者不去做某件事情,

而是要找到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

不管什麼時候,只要去做。

他說:「我無法前行。」

他也說:「我仍將前行。」

(「I can"t go on. I"ll go on.」)

願我們都能獲得發自內心的優雅與堅強,在哪怕站在最低的谷底的時候。——知乎,蘇子照

Reference

《when breath becomes air》by Paul Kalanithi

您或許還會感興趣

註:本公眾號內容版權為「什麼值得想」團隊抑或文章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和作者,合作請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什麼值得想 的精彩文章:

TAG:什麼值得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