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3》為什麼差評如潮?

《舌尖3》為什麼差評如潮?

《舌尖》作為一部央視記錄片,悄悄在2012年春末夏初播出。筆者還記得,當時自己還是一名初中生,播出的時候正是準備中考,模考8點半,7點半我還在家吃著早點看著陝北的臊子面、肉夾饃。

《舌尖上的中國》這個IP,無疑是央視記錄片裡面最接地氣的一部。當時的網友戲稱「這是國家級別的深夜報復社會系列,請務必對韓國禁播。」

誰曾想,這麼受大眾喜愛的題材,第三季竟然破5,只有4.1分。

可是當你看完(可能看不完),你只會覺得錯怪給《小時代》《爵跡》低分的可愛豆瓣網友了。

當然我也沒看完,可我收集了各方素材,來,咱們細數一下《舌尖3》撲街的種種原因。

第一、看了不餓。

第一集播出的時候,我看的是重播。晚上十一點準備了夜宵,我連煮速食麵的鍋都拿出來準備一會看餓了,轉頭就煮麵。然而看完了第一集,我只記得個鐵鍋。好,第一集講的是「」嘛,可能沒什麼食慾,後面應該就好了。

好。

我們來對比一下前兩季和這一季的食物:

首先是前兩季:

看著就很甜啊。

連我截圖截糊了都覺得流口水

這看著就酥脆啊啊!

我看到這個蒜蘸面已經餓了(下午3點20)

泡饃(陣亡

好的,我成功在收圖的時候看餓了。

接下來是《舌尖3》的硬菜:

樸實的春三草燉鵝

酒糟芋頭面(這啥?

滷蛋配豬蹄??好,我不信編劇給的都是這些看上去就飽了的。

好的,嗯,行。

這玩意我不敢動筷子,這麼好看是給人吃的嘛?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當然,不好吃也不止這一個原因。因為大家總覺得別人碗里的東西好吃,就連泡麵都是,就連女生吃飯都是吃點你的,再吃點她的。是吧?

看這個老爺爺面帶笑容吃的開心,是不是覺得很想吃?

昏暗燈光下一家人吃著面片,是不是更貼近生活?

借豆瓣《舌尖1》網友的評論:

已經看完了兩集《舌尖上的中國》,不曉得為什麼,雖然是講中國美食的紀錄片,可是看完後沒有流口水,卻是莫名的一直鼻酸。

可能是身處異國他鄉,每天見到的都是白皮膚高鼻樑各色眼睛各色頭髮的外國人,在開篇看到那一個個樸實的黃色的面孔,不自覺地就會覺得感動,甚至流淚。

是啊,這才是家鄉美食的意義。而第三季里,成篇的擺拍,不能說沒有大型長篇連續劇型廣告的嫌疑。

這是「新鮮有趣」?

嗯...好吃。

第二、不考究。

《舌尖3》短短一周能上微博8次熱門。

首先是片中介紹一條小吃街,「西安的回坊在唐代就已成型,至今還保持著當年的格局。」

唐朝這個地方還是禁地,怎麼就給外族人騰地方了呢?

然後是水盆羊肉事件:

這種把地方都講錯的文案,真的是前兩季製作組寫的?

查了一下,還真不是。

舌尖1的製作團隊當時來說絕大多數來自央視之外。其中有好幾個是在央視干過,然後離開,最後在外面靠拍片生活。少數是其他頻道的有想法的年輕人。拍第一部時候完全是抱著拍中國人自己的美食文化這個理想去的,全國各地走,不告訴被拍攝人自己是什麼節目,所以觀眾感覺非常真實。

到了第三季,前兩季的製作人員已經少之又少,此時的片場已經商業氣息濃重,原先的感覺,早已經找不到了。

最讓人氣憤的是另一個話題,「為愛放下手術刀」,剛開始還感動,直到

牛逼,牛逼。

當然這些還是理論上能看懂的不考究。那下面我說到的,已經牽扯到玄幻了。

社會,社會...

可能你說這個是人家煽情,講講也沒問題。好嘞,那這個呢?

嗯???

我突然感覺我的生物和化學學的是如此蒼白。

讓人對日常的食材有了不一樣的敬畏。

第三、故弄玄虛。

集中體現在第三集《宴》上。

知乎上有當地人在看完這集以後非常失望。

總結來講:

1;以為舌尖團隊能著重講十大碗的食物,結果講了一大堆封建禮節。

2;第三季完全是跟著劇本演,而不是「記錄」。

3;十大碗其實是一種招待客人的方式,舌尖卻賦予了它文化底蘊,特意選擇族宴,蒙上一種家族親情、故里鄉愁,其實答主20年都沒吃過族宴。

4;交通發達,我們不是地緣偏僻的地方。

5;吃十大碗的禮節什麼必須人齊才能做下,同輩人才能坐一起,不存在的。

那個讓人光聽BGM就能起雞皮疙瘩的舌尖已經不見了。

第四、這真是給普通人看的?

舌尖3做飯的地方,大多數都在乾淨的現代化廚房。

配上高速攝像,把白菜炒的和真的一樣。

一個個戴著白高帽的大廚,認真的烹飪著。我不是說他們的工作不崇高,只是這真的是記錄片應該有的初衷么?舌尖帶給我們的,是看到自己家鄉熟悉的食物,熟悉的做法,是家的美好,是小時候的回憶,是鄉愁。

準備去後廚的廚師們

和家裡火炕上的黃饃饃。

我們看的是真實與感動,不是你的廚藝。

前兩季能得到大眾的一致好評,就是因為它真實,觸手可及,熒屏里的主人公都是普通人。再看看第三季:德國留學電氣工程系博士,轉行繼承家族餐廳,自己不會做菜帶著廚師,去幼兒園普及松鼠鱖魚。

嗯,好,牛逼的。

希望你繼續牛逼下去,爭取每年和春晚同步,若干年後能和吐槽春晚一樣成為每年過年的一種風俗習慣。

狗尾續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徐清談 的精彩文章:

TAG:小徐清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