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今天,我要對這垃圾宣戰

今天,我要對這垃圾宣戰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英國女王怒了。

91歲高齡跟塑料杠上,禁止在王室產業內使用塑料吸管、塑料瓶等塑料製品。

一個都不要,一個都不留。

你或許很詫異,有必要這麼興師動眾么?

確實,塑料製品早已滲透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於我們都患上了某種「塑料依賴症」。

購物不用塑料袋,不開心;喝可樂不用吸管,不開心;接待沒有一次性塑料杯,不開心……

但,在事事開心過後,你還真的開心得起來嗎?

看這裡——

《塑料海洋》

A Plastic Ocean

一說到海洋,我們就想到寬廣、富饒、瑰麗、純凈......

從來都是詩和遠方的代名詞。

本片的導演克雷格·利森,從小痴迷鯨魚,長大成為了一名逐鯨者,尋訪並記錄下它們。

在一次科考行動中,他拍到了,興奮、激動自然不用說。

但潛入這片海中,他還拍攝到了其他東西……

笑。容。逐。漸。消。失。

這是斯里蘭卡的海域,海面被一層油脂與各種人造雜物覆蓋。

然而詭異的是,這片海域封閉了30年,不是應該保持著相對原始的環境嗎?

嗯。

是時候重新認識你心目中,「美麗的海洋」了。

它早已成為一鍋飄滿塑料的濃湯。

紀錄片中接連出現的數據讓人不寒而慄——

地球平均每人/每年使用丟棄的塑料製品達136公斤,絕大部分只使用過1次;

海洋中塑料碎片的數量多達5萬億枚;

塑料與浮游生物比例為1:2,照此速度增長,2050年海洋中塑料重量將超過魚類……

這些數字,你有概念嗎?

還是血淋淋的事例更有衝擊力。

斯里蘭卡的藍鯨,因吞食過多塑料導致食管阻塞進而死亡。

被廢棄物纏繞的海豹,脖子上已經出現一條深深的血痕。

飛著飛著,就再也飛不動的海鳥。

它們胃裡積滿了塑料無法進食,被活活餓死。

最慘的可能是海龜。

它們以水母為食——和塑料袋太像了,這些小傢伙一看見就忍不住吃吃吃。

「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爵士,在製作《藍色星球2》時發出這樣的感慨: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以為,海洋那麼大,住在海里的生物那麼多,我們人類不管做什麼,都無法影響到它們。但現在我發現:我們錯了。在錄製《藍色星球》時,不管我們去到的海洋多麼偏,攝影師總能看到塑料。

自然攝影師看到了塑料,科學家看到了塑料,環保主義者看到了塑料。

而大眾覺得,海洋里的塑料,離自己還是有點……遠?

不想承認也得認,環保,真的算不上一個熱門話題。

就像《塑料海洋》揭露的事實再嚴重,點擊量也永遠不能和《舌尖上的中國》相比。

你經常聽到有人自封「大吃貨國」,可曾聽到有人說「大環保國」?

那好,我們就來說說吃。

對於Sir這種生蚝發燒友,一查新聞,胃不舒服了……

一點沒有危言聳聽。

2012年7月23日,強颱風將6個載有150噸塑膠原料顆粒的貨櫃吹翻,傾瀉的大量膠粒飄向香港海域,部分更被衝到沙灘。

這一場災難後被命名「香港膠災」。

膠災過去,留下的可不止是海邊一片「銀灘」。

當地漁民隨機捕捉上來三條魚,胃裡都含有塑料顆粒。

還有人僥倖地想,在沒有被污染過的海域,應該就安全了吧。

朋友,你到哪裡去找「沒有被污染過的海域」?

由於全球洋流運動,塑料會漂洋過海來找你。

在紫外線照射、波浪與鹽類腐蝕的共同作用下,塑料會破損分裂成更小的微粒。

形成「塑料煙霧」。

Sir更願意稱之為——海中霧霾。

連肉眼難以察覺,是海洋生物每一口都會呼吸到的痛。

前段時間,一段在巴厘島的潛水勝地拍攝到的畫面,讓網友們扎心了。

可是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那些「消解」在海洋中的塑料,更可怕。

從一整塊。

變成小碎片。

到更小的。

更更小的……

檢測顯示,每半打生蚝(Sir一次就不止吃這麼多),就有50顆塑料微粒。

塑料本身或許無毒,但塑料碎片表面凹凸不平,容易附著有毒的化學物質。

微生物、小型海洋生物、肉食性海洋生物.......隨著海洋生物的吞食,毒素也將在脂肪與肌肉中沉澱。

難怪養生蚝的人會說,自己從不碰那玩意兒。

Sir在看片的時候,除了感到震驚、痛心、想吐,另外就是諷刺。

塑料海洋,是我們這個紛爭不斷的國際社會,難得一見的「全人類大團結」。

在看似清澈的海洋中,隨便一網,撈上來的就是塑料。

可不要小看這些塑料,它們來自全世界各個國家,宛如一個微型聯合國啊。

其中有一片,你肯定能辨認出它的身份——

塑料海洋,還讓這個星球充滿了「佛性」,真正實現了「眾生平等」。

放心,你親手扔出去的垃圾,早晚還會毫不客氣地回到你的胃裡——

誰讓你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呢?

關於塑料,我們上一個熟悉的說法還是十幾年前的「白色污染」。

自2008年6月1日,中國開始施行「限塑令」,輕質塑料單被禁止使用,超市不再提供免費供應。

效果怎樣?

經科學家研究,大部分的海洋垃圾來自六個國家,我們再次「光榮上榜」:中國、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尼、斯里蘭卡。

是時候重新掂量「污染」這個詞的份量了:

污染(pollution)是指自然環境中混入了對人類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質,其數量或程度達到或超出環境承載力,從而改變環境正常狀態的現象。

災難:自然的或人為的嚴重損害帶來對生命的重大傷害。

而眼前的事實證明,海洋塑料已經累積成一場災難。

我們說了這麼多年的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真的有用嗎?

數據說話,全球真正回收再利用的塑料資源

其餘大部分焚燒、填埋、流入海洋。

空氣、土壤、水源、生態,立體式污染。

甚至,剩下的7%也不幹凈。

去年一部獲得金馬獎最佳剪輯的塑料紀錄片(豆瓣條目已刪)。

一開始,它就講述了一個似乎讓我們引以為豪的現象:全球各個地區的塑料垃圾正大量運往中國,進行資源的分類、回收、再利用。

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回收,中國走到了循環經濟前端。

是嗎?

答案觸目驚心。

沒有整齊劃一不鏽鋼自動流水線。

沒有高精尖。

純手工。

工人們坐在成噸的「洋垃圾」當中,點火、聞味、看煙,將垃圾按照各個塑料品種分類。

環境惡劣,臭氣熏天,生活垃圾、工業垃圾、醫療垃圾混雜,光想都覺得噁心,還潛在著種種生物污染的危險。

最後,無法分揀的塑料將被就地焚燒,對當地的土壤、水源造成不可逆轉的二次污染。

發達國家垃圾處理費用,每噸要花掉400至1000美元。

既然有中國人還要買,那為什麼不呢?

如獲至寶地進口他國無處容身的洋垃圾,這個沉重的笑話,終於被揭穿。

在今年,中國政府正式搬出禁令,加大力度徹底禁止「洋垃圾」的進口貿易。(這可能還是英國「禁塑」的緣故……)

但依然擋不住逐利者鋌而走險。

截至今年2月下旬,全國海關查獲走私廢物犯罪案件69起,查證涉案廢物5萬餘噸。

禁而不絕。

就像片中分揀垃圾的老人說的那樣:

空氣空氣不好,水水不好。

這什麼好,說句開玩笑的話,就是錢好。

誰不是呢?

人們製造、使用塑料也是這個原因。

造價低廉,結實耐用,不易損壞,「多快好省」榮譽出品。

當我們把一個外賣盒、一隻塑料瓶扔到垃圾桶里,你以為它不見了,但它從來不會那麼輕易消失。

它們正嚴絲合縫地堵在我們的後路上。

王久良導演在一場演講的開始,引用了這麼一句話——「我們已經習慣了這些不知道來源的事物,也不認為我們有責任知道。」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它還不夠大,裝不下無知與麻木。

Sir再次重申:塑料問題已經不是「潛在」威脅。

還有人覺得覺得,像英國這次對塑料的徹底「宣戰」,是在作秀?

發達國家吃喝不愁,把環保當成他們的飯後消遣?

Sir要說一個全面實行「禁塑令」的國家,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羞愧——

盧安達。

我們眼裡的非洲窮國,全國徹底禁止使用塑料袋,入境者也不準攜帶,違者面臨6-12月的監禁並處以罰款。

肯亞緊隨其後,在去年頒布最嚴苛「禁塑令」,全面禁止使用、生產及進口塑料袋。

違者將處以最高4年監禁,或4萬美元的罰款。

你口中的「非洲兄弟」,明白一個最簡單的道理。

既然知道它不好,幹嘛還留著它?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做出響應——

作為最大的海洋垃圾排放國之一,我們應該行動了。

法律制度來自人的意識。

在我們的制度進一步完善前,你的想法至關重要。

看完這篇文章可能用不了你5分鐘。

但這段時間,已經又有3000多噸塑料走出生產線。

所以。

Sir希望下次你從貨架上取下飲料瓶的時候,準備扔掉一個塑料袋的時候,以及任何一個你習以為常,但實際上是可以減少塑料消耗的時候。

多想兩秒。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想看的,B站有

編輯助理:哥譚鎮民兵排長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註: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註:毒舌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O電影 的精彩文章:

我要把這部金馬獎力捧的華語片認真安利你
萬人點贊要評聲音的戲精,那就來吧

TAG:DO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