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史為鏡,以人為鏡,以心為鏡

以史為鏡,以人為鏡,以心為鏡

以史為鏡

歷史的列車呼嘯而過,順路刮來的是一陣無法抗拒的旋風。當這股強大而又血腥的勢力撞開國門,一場悄無聲息的貿易愈演愈烈。當「天朝上國」發現有些吃力的時候,其實腹內早已糜爛。一個個華人被扣上了的是「東亞病夫」的帽子,多少哀聲載道,民不聊生。鴉片的摧殘使地大物博的上國連支像樣的軍隊也沒有。天朝的尊嚴更是在一次次的割地賠款中被折辱。好在「枯木逢春」,一代文人的反思為時代的扭轉還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那樣的狀況或多或少的追究於「閉關鎖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堅船利炮打開的不僅是一扇國門,更是國人根深蒂固的上國觀念。後來,有了「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每一次都無不在解放創新。而今,作為世界上絕不可忽視的東方雄獅,大國的威嚴尚在,一段不堪入目的歷史卻不容忽略。不管自身有多麼的完美,終究抵不過時代的潮流。湮滅於長河的往往是更多的唯我獨尊,而能濺起浪花的卻是懂得交流,願意吸納的活水。

以人為鏡

將歷史的列車繼續開進,擋在我們面前的是項羽的剛愎自用。一句「沽名霸王」後人總結了他的一生。年輕的他習慣的被人們稱為「少羽」。在戰場上的所向披靡使他前無古人的形象即使輸也輸的那麼光輝。楚漢之爭,就像上天的一個玩笑,以一種想不到的結局收場。縱使沛公再無德無能,但他卻擁有最厲害的制勝法寶。他懂得大度,願意給有才之士一個成才的空間。在少羽眼裡,韓信不過一介莽夫。也是,連勇猛強悍的章邯在他面前也不禁低下了頭。可是最後的垓下之戰,如果韓信仍從屬於少羽,如果少羽給韓信一點信任,我想歷史也會重寫。也許,就是因為太過於年輕,他總相信自己完全可以獨創一片天空。所以,少羽在他的的潛意識裡關上了一扇門,沒有人能走得進去。四面楚歌,他也只是高呼「我從未輸給劉邦,只是天要忘我」。其實,與「天」能有幾份關係,那扇緊掩的門扉終究是關著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一曲霸王別姬,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種藝術的感慨,更是一場哲人的深思。沽名釣譽只是被惋惜的前奏,打開固守的心門,也許才會得到真正的君臨天下。

以心為鏡

將歷史的列車開回,信息化與全球化是這個時代的脈搏,但互聯網的接入並不代表我們與整個世界已是同一個空間。更多時候,我們輸的不是技術,而是思想。鴉片的教訓仍在耳畔迴響,摧毀清朝的不是多麼高端的武器,而是國人早已被腐化的思想。仍記得,「釣魚島」時期,國人的抵制日貨行為,作為滿腔熱血,萬眾一心的中華兒女,這種俠肝義膽不難理解。可那種「砸日貨」的衝動卻與大國的身份極不相符,因為我們需要的是思想上的鎮定與理智,我們更沒有必要為「愛國主義」築起銅牆鐵壁。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用開放的方式學會創新,摒棄閉門造車,妄自尊大。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人都應該明白:一潭水,唯有不斷納入源頭活水,才不會被忽略,不會幹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