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四季豆優質科學栽培技術 菜豆的苗期管理
老刀註:菜豆又叫四季豆,它喜溫,不耐熱也不耐霜凍,在春季栽培比較普遍,下面就介紹一下菜豆春季栽培的主要技術要點。
菜豆又叫四季豆,它喜溫,不耐熱也不耐霜凍,在春季栽培比較普遍,下面就介紹一下菜豆春季栽培的主要技術要點。
一、土地的選擇
菜豆根系發達,對土壤要求較嚴,應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壤土種植。菜豆不宜連作,也不宜與豆類作物前後接茬種植,最好實行2~3年輪作。播種前深翻土地,在除草、深翻整地後即作畦,菜豆根系較深,一般應深耕20~25厘米,施足底肥,每畝施腐熟農家肥4~5噸,並加施過磷酸鈣25公斤,再耕耙作畦,在春夏多雨地區,宜作深溝高畦,蔓生種一般可作成畦面寬1米溝寬40厘米溝深不低於16厘米的高畦。每畦栽種兩行,支人字形單架。也有作成畦面寬2米,每畦栽種四行雙架的。矮生種可縮小行距,增加種植行數。
二、播種
選用粒大、飽滿無病蟲的新鮮種子播種,大粒種子苗較高大,花芽分化較小粒種子早而好,產量也較高。菜豆露地播種以不浸種為好,尤其是在春季氣溫低,土壤濕度高,或夏季溫度高,土壤乾旱的情況下,浸種反而易發生爛。
大面積栽培一般都進行大田直播。直播多在當地日平均氣溫已穩定至10℃以上,常年已基本斷霜進行,華南地區多在2~3月,架菜豆在畦上按行距60厘米,深3~4厘米,寬10厘米左右的種植線溝。在溝中按穴距25~30厘米點播,每穴播種3粒,肥田偏稀,瘦田偏密。地菜豆按行距均為33厘米左右點播,每穴仍播3粒,播前如土壤乾旱發白,應於前一天澆底水,白天點播,播後不宜澆水,以防土壤板結,播後覆蓋細土厚2~3厘米,河土偏厚、黏土偏薄。
三、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出苗後至開花前一般時期的管理,移栽定植後,澆一次定根水,水量宜小不宜大。直播的菜豆,播後至齊苗一般不澆水,尤其早春低溫季節,澆水易造成爛種。但常有缺苗和幼苗生長不正常的現象,所以選留壯苗和及時用後備苗補缺,是苗期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一般應保證每穴有苗2~3株。
在適宜環境條件下,菜豆從播種至第一對真葉(基生葉)微露,約需10日左右,此時幼苗生長的能量來源,主要靠子葉中貯藏的養分,待基生葉展開,並迅速擴大葉面積發揮光合作用功能,苗獨立生活時,子葉便干縮、枯萎、脫落。在有機質底肥施足的情況下,基生葉生長快,子葉脫落趨早。
菜豆在苗期便開始芽分化,矮生種大約是在播種後的20~25天,蔓生種大約是25天,在花芽分化的同時,植株營養生長加速,及時施追肥,尤其是氮肥,將會使花芽數量增多,分枝節位降低,矮生種側枝和主枝的花芽分化幾乎是同時進行的,及早施追肥效果更顯著,但苗期使用過多的氮肥或偏施氮肥,會使植株莖、葉組織柔嫩,也容易感染病蟲害,直播的在複葉出現時施第一次追肥,育苗移栽的在定植後3~4日施第一次追肥,使幼苗恢復生長,以後再追肥2~3次,蔓生種應在抽蔓、搭架前追施,追肥用量每畝每次用20%~30%的稀薄腐糞肥約1500公斤,最好加入硫酸鉀及過磷酸鈣各2.5公斤
2、結莢期的追肥。菜豆對氮、磷、鉀等元素的吸收量,隨著苗期開花結莢初期、嫩莢採收期的順序逐次增加,蔓生種較矮生種需肥量大,施肥次數也較多。
在實際施肥時,還應考慮菜豆的不同生育階段與根瘤菌固氮能力之間的關係,在菜豆開花結莢初期,有大量根瘤的形成,固氮能力最強,如此時過多施用氮肥,反會因根瘤菌的惰性作用,使用氮量相對減少,對植株氮素營養改善不大,最好是在開花結莢盛期重施追肥,適應果莢迅速生長的需要,施用量每畝用50%的人畜糞尿約2500~5000千克,並應增施過磷酸鈣15公斤干加水稀釋澆施,地濕攪拌細土開穴點施,施用次數1~3次,地菜豆結莢期短,往後不再追施。架菜豆結莢期較長,往後視生長結莢情況應適當追施2~3次。另在開花結莢盛期,追肥用0.3%磷酸二氫鉀加0.2%尿素,葉面噴施2~3次,有顯著的增產效果。
開花結莢期要始終保持土壤濕潤,應多灌溉,但也要防止水分過多,植株生長過旺,造成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失調,造成落花落莢,多雨天氣要做好排水工作,達到雨止田干。
四、採收
一般矮生種從播種到初收期,約需50~60天,可連續採收15~20天以上,每畝產嫩莢500千克左右,高的可達1000千克,蔓生種從播種到初收期約60~70天,可連續採收嫩莢30~45天或更長。
作嫩莢使用的一般在開花後8~12天,採摘、脫水和罐藏的應嚴格按收購標準採摘嫩莢,必須堅持每天採收,防止出現超長豆和超齡豆,采後剔除病蟲豆、畸形豆和過大過小豆,立即向收購單位交售以防止失水乾癟和老化。
【聲明】轉載自其它平台或媒體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繫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章,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文章來源:村村通動植物醫院
TAG:農管家蔬菜種植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