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虛擬現實技術進入精神治療領域?

虛擬現實技術進入精神治療領域?

許多精神病性障礙患者具有多疑和焦慮的癥狀,同時伴有偏執意念。而偏執意念所產生的焦慮情緒,還會間接導致患者有社交迴避的特徵。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種通過讓患者認識到自己自己認知的不合理性,從而改變自己不良認知和行為模式,最後達到調節和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目前,這種方法被認為是針對偏執意念最有效的治療手段。

近年來,一些積極的研究結果認為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應用於治療焦慮症和偏執意念導致的社交迴避,並且研究表明讓精神病患者沉浸在虛擬環境中是安全的,甚至可以用這種方式誘導出偏執意念和焦慮情緒。已有一項樣本量為 30 的研究表明,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大幅減少偏執患者的妄想癥狀和現實生活中的焦慮心理。那麼虛擬現實技術運用於臨床的可行性和應用方式成為了目前精神疾病治療領域中一個值得研究的方向。

來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 Pot-Kolder 教授等研究者採用了以虛擬現實為基礎認知行為療法(virtual-reality-based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VR-CBT)對這類有偏執意念和社交迴避表現的患者進行了隨機單盲對照試驗。經篩檢後受試者共 116 名,來自七所荷蘭精神衛生中心,18 至 65 歲,且均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參照 DSM-IV 的診斷標準診斷為精神病性障礙和偏執意念,隨機分配在 VR-CBT 治療組(58 人,每個人 16 個療程,每個療程 1 小時)和對照組(58 人,常規治療),並進行 6 個月的隨訪。測試檢驗方式包括體驗抽樣方法,GPTS 偏執量表測試,安全行為問卷,貝克憂鬱量表等。研究結果於 2018 年 3 月發表在 The Lancet Psychiatry 上。

經統計分析,體驗抽樣結果表明,VR-CBT 組主要在「與他人共處的時間」上和對照組相比有明顯提升,對「暫時性偏執」和「暫時性焦慮」有更好的緩解作用,而在「社會威脅感知」方面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治療後和隨訪階段發現,對於「被害妄想」和「社會參考」這兩項,VR-CBT 組的緩解效果也更好,而在抑鬱和焦慮方面兩組並沒有顯示顯著差異。隨訪過程中發現,VR-CBT 組對「自我歧視減輕」和「社會功能」方面有一定提升,而對照組沒有改變。但無論是治療後還是隨訪期間,生活質量方面兩者無顯著差異。需要申明的是,研究發現 VR-CBT並不會提高治療後評估的時間。

結果顯示,常規治療在 VR-CBT 的輔助下可以有效減輕精神病患者的偏執意念(b =–0·331 [95% CI –0·432 to –0·230], p

從目前結果來看,虛擬現實技術與當前常規治療技術相結合在療效上是有幫助的,我們期望科技的進步可以將現代醫療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但同時也要注意儘可能篩選使用經濟而有效的新科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園 的精彩文章:

這類疾病只有 5% 患者接受治療,還有視頻節目要講「別聽醫生建議」的感悟

TAG:丁香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