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假設歷史?漢武帝不北擊匈奴 匈奴人能入主中原嗎?

假設歷史?漢武帝不北擊匈奴 匈奴人能入主中原嗎?

封狼居胥一直是中國古代將軍們的最高榮譽,因為這是中原人對北亞的第一次勝利,意味非常深遠。漢武帝也因此獲得了諸多殊榮,不少人認為如果沒有他的話,匈奴人就會像蒙古、滿洲那樣入主中原,至少也會想突厥那樣逼迫中原王朝稱臣。然而說這話的人,顯然沒有考慮到匈奴人和後世北亞人的區別。

漢初的匈奴更像一個部族聯盟而非國家

人們評價匈奴的時候,往往喜歡把匈奴當做一個「國家」去評述,例如南北匈奴分裂被視為「國家分裂」,單于被視為「國家領袖」。其根源在於司馬遷等人所處的時代並沒有嚴格的社會學,無法徹底理解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形態,把漢人對於本國的理解生搬硬套給了匈奴。比如匈奴人的「貴姓」其實只有輔助單于治理的能力嗎,本身並不具備統治力,和漢國皇帝派去治理地方的「流官」完全不是一碼事。

很多人以為匈奴人能夠和後世游牧民族一樣馬踏中原,其實這不可能

在軍事上,匈奴人的「萬騎」也不是漢國皇帝派去統帥漢軍的「將軍」,而是部落盟主皆為單于親近子弟,負責統轄治下的部族。在戰爭開始的時候動員部族軍隊前往王庭效力。所以說他們其實更加接近漢初和先秦時期的諸侯國,與天子有著血親,和單于之間的關係也更接近合作,就像周王朝時期周王與諸侯國之間的戰爭,諸侯與天子開戰並不被視為後世那種「犯上作亂」。

匈奴人的概念其實很大程度來自漢人的誤解

最重要的是「匈奴」這個概念,它是漢人對生活在北亞草原上的部族聯盟的稱呼,他們自己卻不一定這麼認為。近代以後所謂的國家是「基於想像的共同體」,就像今天你拉一個中國人去問什麼是「中國」,僅僅是教科書上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顯然不是,無論是被打得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還是那些面積超千萬的王朝都是中國人心中的「中國」。這是因為我們有著一個被人認可的「集體記憶」,這才有了一個基於中國人想像的「中國」。而然兩千多年前的匈奴人卻沒有這種概念,因為集體記憶是要通過對比得來的,就像孔子知名的「披髮左衽」,衣服的穿法本身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和「夷狄」做出「對比」。

只有站一起才發覺差別很大,反之根本不會有「我們不一樣」這個概念

北亞草原在東亞大陸形成一個整體帝國的同時出現一個巨大的政治實體,這顯然不是巧合。匈奴在和漢的爭鬥中逐漸出現了常備軍,集權程度也越來越高。當漢軍搶走了他們的「祁連山」和「胭脂山」後,匈奴人的「集體記憶」才被塑造,通過民謠傳唱北亞人對王庭的認同度大大增加,這才慢慢出現了「國家」。從某種程度來說,漢人造就了匈奴,「幫助」他們成為一個真正的國家,而非以前那種鬆散的聯盟。這一點有點類似與我們的抗戰、蘇聯的衛國戰爭,重新塑造了一個現代意義上的中國民族和俄羅斯民族一樣。

印第安人不是他們管自己叫印第安人,這個名稱來自白人的誤解。有意思的是,他們的組織結構也很像漢初的匈奴

可以想像如果沒有漢匈戰爭的逼迫,雙方僅僅是邊境衝突的話,匈奴是無法這麼快成為一個有著「集體記憶」的「國家」,領主們在各自地盤過得好好的,或許會因為天災去掠奪周邊的部族和南部的漢人,但是對深入漢地的興趣就沒這麼大了,更不用說摘中原地區建立起有效的統治了。

漢代的防衛力量要遠比後世強大

就算某個巧合讓匈奴的領主們齊心協力進入漢地和漢人玩一次對決,情況也會和後世完全不同。我們看滿洲入關,會驚訝地發現除了李自成的老兄弟帶去了一些麻煩外,八旗拿下整個北方几乎不費吹灰之力。今天耳熟能詳的抗清事迹幾乎都在南方,尤其是江南。

滿洲拿下北方太容易了,容易到他們自己都不敢相信

但是,就算是抵抗最激烈的嘉定、江陰地區也就是「縣」這個級別,面對清軍的汪洋大海他們就是一葉扁舟,結局也註定是悲壯的。但是,時間倒退回漢代,情況完全不是一回事。漢朝科技更加落後,人民生活也更困苦,承襲秦制的漢朝對資源的掌控比明代要嚴苛得多,人們想要通過貿易獲取生活物資都必須在朝廷指定的地點,配合秦朝發明的恐怖連坐制,逼得一般人民抱團起來和朝廷對著干,也就是史書中的豪強。有漢一代,地方上這種自發的抱團組織密密麻麻,數量繁多而且剿之不盡,漢武帝為了對付他們甚至動用了軍隊,但是當漢軍退去,當地人很快又集結起來,新的豪強很快又誕生了。

今天客家人的居所「土樓」在漢代是全國各地的標配,這種自發組織堡壘凝聚力極強,同鄉情誼讓他們的戰鬥力堪比軍隊。

但是這個讓歷代漢朝統治者都無比頭疼的「老大難」問題,在蠻族入侵的洪流中卻給中原人帶去了希望的曙光。為了防禦盜匪和朝廷清繳的村寨往往修築得如同堡壘一般,長期同吃同住的鄉親們生活本就半軍事化,每逢戰事民間很輕鬆就能拉出一支支自發的軍隊。而大大小小的堡壘天生克制北亞人的騎兵,歷代中原統治者往往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去修築的堡壘在漢朝民間卻是不花國家一分錢就有了。

清末的土客械鬥就是當年地方自發組織的,客家人也成為後來太平天國的主力,戰鬥力完勝大部分清軍

後世晉朝被外族打得「衣冠南渡」的時候,地方上的建立起塢堡的大小新豪強們還在堅持著。當祖逖北伐之時,各地忠於司馬家的塢堡主紛紛響應。祖逖在他們的支援下得以在幾乎沒有後方支援的前提下收復了黃河以南大片土地,如果不是司馬家對其過於提防導致祖逖英年早逝,歷史很可能就要改寫了。

此時,外族在漢地已經陸陸續續地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無論組織度還是對漢人的了解都完勝漢初匈奴,尚且這麼狼狽,不難想像如果換做社會組織更加原始的匈奴人,在漢初深入腹地會是一個什麼下場。

哪怕是所謂匈奴佔優的時期,也就是邊境幾個郡有衝突,和後來者們差遠了

沒有外來技術的輸入的匈奴無法攻城略地

那麼匈奴人能不能一座座地拔掉漢人的塢堡呢?答案是可以,但是只能用最原始或最血腥的方法,例如圍困至斷糧以及用人命去填。

哪怕後世已經有了完善國家組織,甚至成為世界帝國的元、清,面對攻城戰也是頭大無比。蒙古人在小小的襄陽城下熬了六年之久,才等來了波斯工匠送來回回炮,依仗著西域技術的輸入才攻克的襄陽。清軍相比之下更為辛酸,遼東地區本就不復大明開國強大,熊廷弼就吐槽原本的數百座堡壘只有極少數還在工作這才給了努爾哈赤機會。為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努力組建漢軍火器營,皇太極甚至為此不惜提高漢人地位,允許漢人組建漢軍旗,這才在天啟五年獲得了加農炮。真正讓八旗擁有稱霸天下實力的是孔有德等「三順王」的反水,帶走了包括洋人傳教士在內的所有技術人員,此後明軍城池不再是障礙。

歐洲傳入的投石機最終幫助蒙古人拿下他們攻克不了的堅城

漢代的東亞也比後世封閉,沒有波斯或者西洋人去給匈奴人新式攻城器械,面對密密麻麻的塢堡,匈奴人不可能選擇消耗寶貴的時間和人命去一座座攻克。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和塢堡主達成某種交易,讓豪強們承認他們的統治,這在劉家還深得人心的時代是不可想像的。

結 語

如果沒有漢匈戰爭,那麼匈奴人根本算不上一個整體,就像北美的印第安人一樣只是鬆散的聯盟。就算他們全力以赴南下,面對的將會是遍地的漢人塢堡,沒有高效攻城器械的匈奴人不可能一座座奪取。鬆散的聯盟想要聯合,只能是足夠的利益,當他們發現根本無法從漢地得到他們想要的,甚至因此而損兵折將之後,退去就是唯一的選擇。

因此,無論漢武帝是否北伐,沒有這個心思,沒有這個實力,更沒有這個決心的匈奴人是無法入主中原。

用我之眼,你之心,一同感受歷史文化之美

-------鳳凰歷史官方微店------

★★★★★★★★★

鳳凰網歷史:讓歷史照亮現實

★喜歡這篇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網歷史 的精彩文章:

假設歷史?沒有王安石變法 會出現靖康之難嗎
盤點上世紀著名原油泄漏事故 你聽說過幾起?

TAG:鳳凰網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