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在北京沒有見到明朝王爺的墓,而清朝王爺的墓到處都有?

為什麼在北京沒有見到明朝王爺的墓,而清朝王爺的墓到處都有?

今天有個在北京旅遊回來的同學向我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北京沒有看到一個明朝王爺的墓,而清朝王爺的墓到處都有?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卻蘊含了清明兩朝對於宗室的安置方法,值得深入探討。

在北京城,有很多王爺墳和疑似王爺墳的,就連坊間也有很多傳送。例如建國門外的豫王墳,既豫親王多鐸的墓;八王墳是英親王阿濟格的墳墓;城西五路居有鄭親王的墓等等,然而這些發現的王爺墳墓幾乎都是清朝的,沒有一個明朝王爺的。

這跟清明兩朝對於宗親的安置方法是分不開的,在明朝,王爺們都有封地,只要年齡一到,就必須到封地去,這也叫做藩王。而燕王朱棣在篡位之後,對於親王諸侯的管控更加嚴格,藩王如果沒有被召喚進京,按造反處置。崇禎九年,阿濟格率兵攻打到直隸,唐王朱聿鍵砸鍋賣鐵帶了幾千士兵去勤王,卻被崇禎皇帝下令貶為庶人,關在了風陽皇室監獄。所以明朝的王爺一般都是在封地里享樂,終老於封地。所以,在北京昌平只有明朝十三帝陵,卻沒有一個王陵。

而清朝入關之後,對於皇室王爺的安置跟明朝相反,清朝當時的王爺等級分明,光是親王就分為好幾個級別,又有鐵帽子王和非鐵帽子王。可是不管怎麼分,也就只有一個王爺的封號,卻沒有封地。只有豐厚的賞賜和俸祿。因為沒有封地,所以王爺們也就沒有地方去,所以在沒有特殊情況下,清朝王爺只能待在北京,生老病死。而在清朝入關後的兩百多年裡,王爺一代傳了一代,所以在北京城留下了很多王爺的,墓地。

當然了,也不排除特殊情況,在明朝肯定有不少很早就夭折的皇子,有不少可能取得了封號,還沒來得及去封地就藩,可能就葬在了北京。因為年幼,陵墓肯定不大,但是經過歲月的變遷,可能就湮滅的歷史的長河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高曉松別的方面都蠻好,就是不該講歷史,而且創造歷史
他乃明朝最憋屈首輔,皇帝大臣都擠兌,還要受日本和蒙古人的氣!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