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恐龍難,做人類發現的第一種恐龍更難

做恐龍難,做人類發現的第一種恐龍更難

GIF

「滿街泥濘,好像洪水剛從大地上退去,如果這時遇到一條四十來英尺長的巨齒龍,像一隻龐大的蜥蜴似的,搖搖擺擺爬上荷爾蓬山,那也不足為奇。」

——1853年 查爾斯·狄更斯 《荒涼山莊》

12米的怪物蜥蜴,不足為奇?這或許就是狄更斯愛用的筆法,無比浮華——要知道,那個時代的人們對於恐龍的存在毫無心理準備

但他也是新銳的,或者說,具備科學素養的——這竟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及恐龍的小說,巨齒龍因此也成為第一隻出現在大眾視野里的恐龍。

維多利亞時代,恐龍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左:禽龍,右:巨齒龍。圖片:Edouard Riou,Louis FiguierThe World before the Deluge(1865)

最早的恐龍化石,丟了

作為首次命名的恐龍,巨齒龍有著太多糊塗賬:「人家畢竟是第一次做恐龍」。

巨齒龍(Megalosaurus)屬於獸腳類,原意為「巨大的蜥蜴」,也譯為巨龍,斑龍,是一種大型肉食性恐龍,生活於中侏羅世的歐洲,地理位置為現在的英格蘭南部、法國、葡萄牙等地。

巨齒龍復原圖。圖片:LadyofHats / wiki commons

早在1676年,英國牛津市附近一處石灰岩採石場,就發現了一些奇怪的骨頭化石。化石隨後被交給牛津大學的羅伯特·波爾蒂教授,他同時也是阿什莫林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的館長。波爾蒂教授對這些奇怪的化石深感興趣,他測量、素描並描述了它們,發表在次年出版的《津郡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Oxfordshire)一書中。

記載這一發現的圖版。圖片:weiserantiquarian.com

波爾蒂教授認為這些骨頭中最大的那塊,是一種大型動物的股骨遠端,而且,這種大型動物實在太過於巨大,在現生所有動物中都沒有記錄,也就是說,它並不屬於任何已知的物種。遺憾的是,這批化石後來莫名其妙地失蹤了

在那個獵奇或迷戀於自然物件的年代,波爾蒂教授留下的股骨素描被一位叫理查德·布魯克斯的學者撿了起來重新研究。1763年,布魯克斯將骨頭命名為巨人陰囊(Scrotum humanum),因為它們是如此對稱,看起來像男人的一對蛋蛋!好在,沒什麼人搭理他。

雖然有點惡趣味,但是還是真……有點兒像。圖片:Robert Plot, Michael Burghers / wiki commons

第一次被正式定名

1815年,英國的礦工們在斯通菲爾德採石場發現了許多化石。化石隨後被徵集到牛津大學,落到威廉·巴克蘭教授手中。

巴克蘭教授是牛津大學基督教堂學院的院長,是大不列顛的「廣東人」。他吃一切似乎能吃的東西,犀牛醬、烤豹排或鼴鼠肉不是餐桌的稀客;房前屋後則養著他的兒女們,還有蛇、貓頭鷹、雪貂和鬣狗。

威廉·巴克蘭肖像。圖片:wiki commons

巴克蘭教授對化石還是頗有心得的,他仔細觀察了這些標本,暗忖他們並不屬於已知的動物。過了幾年,拿破崙戰爭結束後,法國比較解剖學家居維葉拜訪了巴克蘭,他認為這些化石可能屬於一種巨大、類似蜥蜴的動物

1824年,巴克蘭與詹姆士·帕金森在《地質學會彙刊》(Transactions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上發表文章,將這些化石的主人命名為巨齒龍(Megalosaurus),他描述的化石包括一個不完整的下頜與牙齒、一些脊椎骨、以及部分腰帶、肩帶和後肢,雖然這些化石很可能來自於不同的個體,但它們的相對尺寸相似,解剖特徵都表明它屬於爬行類。巨齒龍因此成為最早科學命名的恐龍

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展示的巨齒龍化石,包括巴克蘭1824年描述的那些。圖片:Ballista at the English language Wikipedia / wiki commons

不過,巴克蘭的命名並沒有遵照林奈的雙名法,只是給出了Megalosaurus這個屬名,而無種名。1827年,命名禽龍的偉大地質學家,吉迪恩·曼特爾將巨齒龍列於他的英國東南部的地質概況中,並賦予巨齒龍一個種名,將其贈予巴克蘭:巴氏巨齒龍(M. bucklandii)。又過了許多年,1842年,理查·歐文終於建立了恐龍這個分類單元

理查·歐文和他最愛的大地懶坐騎。圖片:Frederick Waddy,Cartoon portraits and biographical sketches of men of the day(1873)

差點被叫奇怪的名字

等等,「我可是完全遵照林奈雙名法的啊!為什麼不用我的名字?」布魯克斯表示不服。確實,可怕的是,布魯克斯的巨人陰囊是在林奈雙名法框架內描述的,如果嚴格地根據國際動物命名委員會的規定,它要比後來才命名的巨齒龍更具有優先權。也確實有學者曾跳出來,要求遵照老祖宗的法制,把巨齒龍更名為「巨人陰囊龍」。

如果這個建議得逞,我們就會經常看到:「巨人陰囊從濃密的蕨叢旁衝出來,一口把劍龍咬住,壓在身下……」。

「你說我叫啥???」圖片:donglutsdinosaurs.com

所幸,聰明的老祖宗留了一後招,如果一個分類學名詞在發表後50年內都未曾被引用,該名詞將不再擁有優先權。

巨齒龍保住了。

被「復原」成了什麼怪樣子?

因為是第一次做恐龍,巨齒龍的復原歷史也很有意思。

早期的地質學者、古生物學者對恐龍的概念無異於盲人摸象,基本都是以現生蜥蜴、犀牛、大象以及清奇的腦洞做為參考,水晶宮公園中的巨齒龍雕塑便擁有犀牛般巨大頭部,以四足行走,活脫脫的一個怪物版本。

倫敦水晶宮公園裡展示的早期巨齒龍復原形象雕塑。圖片:C. G. P. Grey / wiki commons

直到19世紀中期,北美洲發現了更加完整的獸腳類,學者才能更準確地描繪出巨齒龍的姿態——它以後足行走,長長的尾巴平衡前端身體的重量,捕獵主要靠一口大牙,前肢可以起到輔助作用。

巨齒龍的中期復原圖。圖片:donglutsdinosaurs.com

不過,即便直到今日,巨齒龍依然沒有發現完整的骨骼。根據化石推斷,巨齒龍長約9至10米,體重約1噸,歸在恐龍中的獸腳類。從頜骨看,巨齒龍擁有相當大的頭部,牙齒碩大且鋒利,這或許是中文名巨齒龍的由來。和大多數大型的獸腳類恐龍一樣,巨齒龍可能是獨行俠,靠伏擊、獵殺侏羅紀中期的劍龍類或蜥腳類為食。

穿越時空的復原對望。圖片:Mark Garlick / University of Warwick

維多利亞時代曾經有巨齒龍在森林中獵食禽龍的美妙復原,(對,就是文章開頭出現的那張!)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禽龍生活在白堊紀早期,它們之間的戰鬥,真的是關公戰秦瓊的劇本了。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71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邢立達。

日曆娘の推薦

這是物種日曆介紹的第一種恐龍

沒看夠?

來,這裡還有更多

果殼動物趴 之 凶萌恐龍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不是韭菜不是蔥,韭蔥竟然是……象蒜?!
萬萬想不到,一本日曆也能用出花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