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香港政府降低了公職的中文門檻,為少數族裔提供更多機會

香港政府降低了公職的中文門檻,為少數族裔提供更多機會

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周日(3 月 11 日)發布了一篇題為《促進少數族裔向上流動》的網誌,宣布降低 22 個公務員職系的中文能力入職要求,包括系統分析/程序編製主任、庫務會計師等,從而為少數族裔提供更多公職機會。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去年底發布的統計數據,大約 92% 的香港居民為漢族華裔,但剩下 8% 非華裔人士的人數也超過 58 萬,且持續上升。除去外籍傭工,仍有 25 萬的少數族裔長期生活在香港。其中,很多家庭數代以來紮根香港,習慣了香港的社會制度與市民文化,但相貌、語言、衣著依然標記著他們外來者的身份,在教育、就業、經商等環節帶來種種隱性歧視。

香港特區政府、融樂會等 NGO 正在合作改善少數族裔的機會平等狀況。圖片來源:香港政務司司長網誌

包括政府官員在內,很多香港人給少數族裔貼上了「弱勢社群」的標籤。數據顯示,非傭工的香港少數族裔以南亞裔(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為主,他們當中,育有兒童的家庭的貧困率為全港家庭貧困率的 2 倍。港府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就業服務的不足、公職的語言門檻乃至職場上的種族歧視使少數族裔面臨就業挑戰。教育方面,19-24 歲南亞裔青年的就學比率遠遠低於全港整體比率,輸在起跑線上的少數族裔很難參與正常的社會流動機制,融入主流社會。

社會流動的困難隨著 1997 年主權移交後推行的「母語教學政策」被放大。根據該項政策,超過 300 所中學改用中文作為教學語言,而剩下的允許英文授課的中學多為私立學校和公立名校。這讓很多母語為英語、卻無力進入英語學校的南亞裔不得不開始學習中文。無論以經濟階層還是語言作區分,他們都屬於缺乏競爭力的弱者。

儘管如此,很多少數族裔毫不懷疑自己的「香港人」身份,成為種種勵志故事的原型。去年,一位巴基斯坦裔警員用烏爾都語勸阻了一位意圖輕生的同鄉,被媒體廣泛報道。

去年引發熱議的巴基斯坦裔香港警員范業成(Ifzal Zaffar)。截圖來自:BBC 中文網

面對種種不利於少數族裔生存發展的背景,前任特首梁振英在 2017 年《施政報告》中指出,「少數族裔要融入社會,首要是學好中文」,承諾在基礎教育階段為少數族裔的語言學習增撥資源。政務司司長在周日的網誌中也提到,除降低部分公職的語言要求,還會聘用少數族裔從事社區服務,加強政府與非華裔人士的溝通,並將警務作為吸收少數族裔的重點部門。上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則為支援少數族裔預留了 5 億元港幣。

但在一些平權人士看來,這些努力還不夠。致力於服務香港少數族裔的 NGO 融樂會(Hong Kong Unison)執行主任 Cheung Fung-mei 認可政府調低公職的語言門檻,但她擔心,少數族裔依然難過語言關。究其根本,當前對語言教育缺乏合理的規劃和教學標準,一些教師刻意在測驗中刻意放寬對少數族裔的要求,導致後者的中文水平止步不前。

一些學者則不認同將少數族裔社會流動性的不足完全歸咎於語言。2016 年出版的《獅子山下的南亞小企業》敘述、分析了香港南亞裔商戶的經歷,書中寫到,老一輩的南亞裔和香港華人相處融洽,後者也並不抱持一種封閉的「香港人」認同。今天,對南亞裔的歧視反而有所抬頭。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使南亞裔對未來多了一層想像;另一方面,他們仍面臨華人商戶的排擠。在「端傳媒」的一篇報道中,該書作者之一郭儉建議,為少數族裔提供更公平的商業環境和更融洽的社會氛圍。

「我們不要用『幫』這個字,或覺得在給予什麼福利他們。」郭儉說。

題圖來自:豆瓣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匡威在倫敦開快閃店,亞馬遜成為去年美國最熱議品牌
NASA 在測試一種會變形的機翼,靠記憶金屬實現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