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加強內地與香港青年人交流?3位港區委員的建議值得一看!

如何加強內地與香港青年人交流?3位港區委員的建議值得一看!

香港(資料圖)

中國網北京3月11日訊 (記者 秦金月)如何加強內地與香港青年人的交流?如何增強香港青年人對內地的了解?三位來自香港的全國政協委員在今年兩會期間遞交聯名提案,他們對問題的分析和建議,值得思考。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籃球總會會長施維雄,全國政協委員、自由黨的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和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百老匯攝影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子良在一份聯名提案中分析,許多香港青年未能調整及適應回歸後身份的轉變,加上對國家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及法制等基本國情未有全面掌握,甚至還存在不少誤解,以致形成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落差。

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往來、文化交流密不可分。三位委員認為,香港應該抓緊國家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機遇,推動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與整個珠三角地帶一體化,才符合彼此的利益。

從宏觀層面來說,香港青年有必要進一步了解內地的狀況,重新認識「一國」與「兩制」的關係,建立正確的國家及民族觀念,並且培養國際視野,與內地一同分享高速發展的成果。

從個人層面來說,香港青年在積極的互動交流中,更有機會啟發思考,建立視野更加廣闊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及養成獨立思維。這些經歷都對青年人日後的人生規劃有極大裨益。

因此,三位委員從幾個角度提出建議:

對於內地而言,建議,中央或各省市相關機構可以積極與香港對口單位磋商,邀請更多香港青年到其機構進行探訪、觀摩及考察,讓香港青年有更多機會了解內地各類機構、組織的實際運作狀況,並且讓青年人可以更加認識中央、各省市及香港特區的法定關係。

對於香港而言,在過去,兩地的交流活動只集中於香港學生到內地學校體驗學習,而香港由於接待能力有限,未能提供相應的配套服務促進內地學生來港,以致雙向的交流主要以單向的模式完成。

因此,三位委員建議,香港改善配套接待能力的同時,中央政府可考慮加大力度推動內地優秀青年學生來港,並在財務上、配套協調方面為他們提供資助,以使兩地學生可以雙向互動和平衡發展。

同時,中央政府要積極鼓勵及推動內地學校以及民間團體以不同形式與香港學校及學生多作互動交流,包括政策上的配合和財務上的支持,以擴大兩地交流的空間與深度。

三位委員發現,事實上香港青年並不抗拒到內地工作,但礙於不熟悉內地就業市場的中介渠道,並對內地的創業環境缺乏充足認知,因此一直對赴內地就業或創業裹足不前。

由此,委員建議在各省市人力資源及社會保障部門的網站及辦事窗口,專門開闢一個中介配對區域,讓香港青年及有意聘請香港青年的內地機構可以將雙方的資歷、技能、專業及經驗等信息上載至區域上進行互動配對和宣傳;與此同時,中央政府可考慮進一步提供平台讓香港青年到內地實習體驗,包括為有意舉辦實習安排的香港機構如香港青年聯會等與內地企業進行配對,並為在實習過程中優秀的學員提供長遠的工作安排。

另外,國家的相關機構也可考慮在香港特區政府的勞工及福利局之下成立一個聯合專責機構,全力與內地的各省市人社廳加強合作和推動直接的信息聯絡。例如,有關機構可以就內地各地方人社廳所舉辦的招聘展覽會及自主創業推介會在香港進行推廣及宣傳,讓香港青年更直接掌握內地市場的信息。

三位委員認為,國家可考慮有關建議先在廣東省或沿海省市試行,取得階段性成果再擴大施行範圍。

相關閱讀:

陳虹:適當擴大在澳招生的內地高等職業學校數量

劉利民:把好學前教育教師入門關 讓家長放心

劉強東委員答記者問:給企業家提「醒兒」別最後「悲劇了」

賈慶國:自貿區是「試驗田」 中國或可推動國際規則改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冬奧賽場上的中國老將
陳廣漢:港珠澳大橋將推動香港和珠三角無縫對接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