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分享:為正統心理學正名——《八卦心理學》讀後記(二)
怎樣判斷一種理論是否科學?
這個問題曾經困擾了無數人的一生。
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在自己的文章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聲稱在自己的車庫中有一條會噴火的龍,此龍隱形、無形且浮在空中,甚至連噴出的火焰都是無溫無形的。總之一切的已知檢測手段都對它無效。那麼,能夠有什麼方法推翻這個說法嗎?
一般的認知下,一種說法無法被推翻,則成立。
早期的心理學學說大多以此來為自己論述,比如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然而,奧地利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卻敏銳的指出了這樣一種情況,某種說法——比如車庫裡的龍——即使無法被推翻,也不應該被確認。於是他在其著作《猜想與反駁》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論點:「所有科學命題都要有可證偽性,不可證偽的理論不能成為科學理論。」需要指出的是,以此判斷出的科學理論,其理論本身並不一定正確。
金融大鱷索羅斯就是這種說法的忠實擁躉,此人終其一生都在為金融理論證偽。而所謂可證偽性,就是說存在被推翻的可能性。例如按照牛頓的理論,一個蘋果被扔出後會落向地面。如果說存在某個極具個性的蘋果,不管誰經手都只往天上飛,那麼牛頓的理論就會被證偽。不管有沒有發現這個蘋果,這種可能性的存在即是牛頓理論成為科學理論的一個必要條件。
如果一個理論永遠都不存在被反駁的可能性,那麼它就不能叫科學理論。顯然,各類的「靈魂學說」就是這類「耍流氓」的不可證偽學說。
我們繼續說說那條車庫裡的龍。
那麼現在一隻隱形、無形、浮在空中、能吐無溫火焰的龍和根本就沒有龍的區別究竟在哪裡呢?平時在進出車庫的時候有必要為它而多加小心嗎?
先不說必不必要,很明顯,沒有人真的會去考慮。
這,即是「奧卡姆剃刀原理」的某種基礎。它的表述其實很簡單:如無必要,勿增實體——也就是說,不要帶入過多的變數。在現代科學的語境下,我們說到奧卡姆剃刀原則時,一般是這樣的:「當兩個假說具有完全相同的解釋力和預測力時,我們以那個較為簡單的假說作為討論依據。
而有關靈魂的研究,在奧卡姆剃刀原理出現之前,主要還是來自於神學。
讓我們先來理一理哲學、心理學、神學三者之間的關係。神學和哲學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後者是研究人與世界關係的學問,而前者研究的是人與神之間的關係。心理學實際上就是把哲學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重新作出了詮釋。
宗教神學的一大特徵是排他性,儘管教會的神父們更願意進行諸如「針尖上能站幾個天使」之類煩悶又無聊的神學研究。但是在說到人類對上帝的信仰是否虔誠的問題上時,還是不可避免地要引入關於「靈魂」本質的探討。比如,靈魂究竟是生而就有還是被上帝塑造過的?在人死後到達天堂或者地獄之後,靈魂還會思考什麼?於是神學也就十分勉強地能和心理學搭上點關係了。
德爾圖良(Tertullianus)是一位早期的羅馬天主教神父,在神學上的建樹包括「三位一體」理論和那句著名的「為其荒謬,所以信仰」。同時他也是一位很有見地的心理學家,不過他的心理學幾乎全部來自於對宗教經典著作的推理衍生。他就極力否認柏拉圖的靈魂和肉體的二分法學說,因為如果靈魂可以早於肉體存在,那麼在上帝創造亞當(世界上第一個人類)之前,亞當的靈魂是否已經存在了呢?神學家是不會承認靈魂的存在並非由上帝創造的。於是顯而易見的,亞當的靈魂一定是上帝在創造他的肉體同時創造的。但另一方面他又否認靈魂就是人類的大腦思維本身——畢竟這實在是太唯物主義了,只有古希臘的德謨克利特那種人才會相信。在德爾圖良看來,思維當然是靈魂的一部分,但是靈魂並不等於思維。
另一位致力於研究心理學的神學家是聖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他的學說一度統治著整個羅馬教會的神學觀點,被稱為「天主教會的亞里士多德」。在聖奧古斯丁的名著《懺悔錄》中,他把自己少年和青年時期的思想一層層剝開,從信仰的角度去挖掘自己隱藏在腦海中的那些壞事。這種反思自己的方法和我國春秋時期大思想家孔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頗有相似之處,所以我們把這種反思方法叫做「內省法」。後世的心理學派,除了行為主義心理學之外,無一例外都會用到這種方法來做研究,而用得最多的,就是弗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學。
馬斯·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的學說則代表了歐洲中世紀神學的最高成就。甚至我們將這種神學稱為一種哲學——經院哲學。阿奎那的心理學研究基本上是以亞里士多德為基礎,然後試圖把古希臘的心理學思想融入到天主教教義當中去,然後還摻雜了加倫、聖奧古斯丁等人的思想,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超級大雜燴。不過這種調和也非常危險,因為各方理論多多少少都會有些衝突的地方,比如說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死後靈魂也就隨著消失,那這樣一來天主教中的天堂和地獄就無法解釋。
阿奎那還研究了人類的情緒和慾望,他把情緒分成兩部分即快樂的情緒和痛苦的情緒,前者來自於身體本身的慾望,後者則來自於慾望不能達成時的痛苦。不過阿奎那研究心理學仍然是為了把全身心奉獻給神,所以他的學說既有正面的成分,也有負面的。他把人的思維拆分為感覺和理智兩部分,這也大大啟發了後世的心理學家們。
以上我們提到的各個階段各個流派的觀點儘管千差萬別,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即認為思想或靈魂和肉體的狀態並不大。這當然和這些人物自身的社會階層及研究對象的社會階層有關。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無論哪一門學科的研究,其對象群體一定會逐漸擴大,研究的內容也會囊括的更多。心理學也不例外,只是這一過程,難免會有各種試錯的理論。
經典的體液學說,也是目前的血型性格說的前輩,是希波克拉底的獨門絕藝。他這套理論最初是為了用來反駁當時流行的「神賜疾病說」——即認為疾病來源於眾神的旨意,無須醫治也無法治癒。希波克拉底批駁了這種謬論,他認為每個人體內都流淌著4種不同種類的體液,即血液(blood)、粘液(phlegm)、黃膽汁(yellow bile)和黑膽汁(black bile)。人體內這四種體液所佔的比例決定了人的思維和精神狀態的發展。
希波克拉底的這套理論當然是立足不穩的,他所認為的四種體液對人性格的影響更無從談起。但是它至少有一點是正確的:人體的生物學基礎確實會影響其性格和精神健康。希波克拉底之前,從來沒有人用「人體內部物質的變化」來解釋人的精神世界。在希波克拉底之後的西方世界,體液學說也一直經久不息,直到18世紀才被更為精確的解剖學事實所證偽。他所歸納出的四種人格特徵一直流傳到今天,殘存在人們的口頭語中直到現在還被不斷提及。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這四種人格實在是太典型,太常見了,以至於我們到現在為止還沒能建立一個能比它更為直白易懂的人格分類體系。
俄國偉大的生理學家、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巴甫洛夫在自己「虐狗實驗」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人和動物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理論。他認為人有「興奮」和「抑制」兩種基本神經過程,這兩種神經過程又具有強度、平衡性和靈活性3種屬性。經過類型化,最常見的有4種:①弱型;②強而不平衡型;③強而平衡靈活型;④強而平衡惰性型。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四種神經類型,竟然可以完美對應於希波克拉底體液學說中的4種氣質:抑鬱質、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
接下來終於可以聊到一個現在依然為人所熟知的理論——血型性格說了。
最早提出ABO血型與性格關係的,是日本人古川竹二。他在1927年提出了「人因血型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氣質;同一血型,具有共同的氣質」的假說。
當時,正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距1895年甲午戰爭失利,滿清以一紙《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已逾三十餘年。古川提出的假說實為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服務。依據古川的理論,台灣人群中O型血的比例高達41.2%,遠高於日本人群,而O型血的人"膽大、好勝、喜歡指揮別人、自信、意志堅強、積極進取",因而O型血的人更具攻擊性。相比之下,生活於日本東北部的少數民族阿依努族人中O型血的比例只有23.8%,而阿依努族比台灣人更為溫和且順從。古川以此來解釋為什麼台灣人要持續不斷的反抗日本人的統治。據此他還向當局建議促進台灣人之間的近親婚姻以減少台灣人中O型血的比例。
從古川的提議就可以看出他的理論是多麼的荒謬。這些光怪陸離的研究在法西斯統治下的國家裡並不鮮見,納粹德國的科學家曾對不同人種的血型做過調查,發現不同人種的血型分布存在差異,並據此得出「日耳曼人種的血液更加高貴」的荒誕結論。所幸妄圖用血型來證明種族優越性的瘋狂實驗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終於告一段落,血型與性格的關係開始以一個純粹的科學課題進入科學家的視線。
作為當下和星座學說並駕齊驅的流行理論,血型性格學說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血型和性格直接相關的研究報道。在2002、2003和2005年,有心理學家在著名的心理學期刊《人格與個性差異》(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上發表了3篇論文,採用目前心理學界普遍承認的人格理論大五人格測試(NEO-PI),均未發現血型與性格相關。
雖然血型性格說或者星座說本身並沒有在實質上為心裡學帶來任何發展。但是它們的廣泛流傳反而提供了研究的價值。
1948年,美國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用實驗證實,人們很容易相信一種一般性的模糊人格描述特別適合自己。哪怕自己其實並不是這種人,也很容易深信不疑。福勒管這種效應叫「巴納姆效應」,也叫「福勒效應」,他認為這反映了人們的一種從眾心理。而最佳的例子就是為現代年輕人所盛行推崇的血型和星座心理學。
近幾年來,除了血型和星座學說,還有一些更加嚴肅的理論也在逐步的進入人們的視野。比如越來越為人所熟知的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
相對於血型和星座,夢境一直被心理學視為一項重要的研究對象。很少有人能夠控制自己的夢境,所以夢所反應的其實就是人類內心最真實的一面。或是恐懼,或是痛苦,或是快樂,或是慾望。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在夢中並不會很直接的出現上述情感,所以對於夢的就會是一個複雜而且深刻的過程。關於這些話題就留待下次有機會再一起分享吧。
TAG:墨鏡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