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產品經理進入實體領域,可能遇到哪些挑戰?

產品經理進入實體領域,可能遇到哪些挑戰?

來到新公司後,向別人解釋我現在的工作成了一個麻煩的問題。原來,我只需要說,我是美團的,或者美團外賣的,對方就能建立較充分的認知。現在的創業公司,肯定不算是互聯網行業,我覺得更偏製造業一點,另外我們還提供服務,解釋起來比較麻煩。所以我通常會說,我們是做餐館洗碗機業務的,有時就直接說,我是負責洗碗的。

過去十年,是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十年。未來十年,互聯網及智能技術將進一步改變世界,具體表現就是從線上走向線下,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立體式的滲透。在「脫虛入實」的大背景下,實體經濟也得到越來越多創業者的關注,很多互聯網人「轉行」投身實體領域。在此我想結合自己十分粗淺的經驗,記錄產品經理進入實體領域時可能遇到的一些挑戰,僅拋出問題,不做解答,留給自己和讀者一些思考空間。

1. 在職責上更難定義工作的邊界。傳統的互聯網產品,交互形式比較簡單,主要就是在app或web上點點劃劃,從需求分析到方案設計,都是產品經理的職責。而一款實體產品的交互形式可能比較複雜,或者專業門檻較高,工程師承擔了很多方案設計的職責。有的產品可能不需要產品經理,比如一瓶洗髮水,一個微波爐。所以產品經理在實體領域,主要對產品規劃、產品需求負責,並承擔項目經理的職責,把握進度,協調資源。而在產品方案、功能定義等方面,則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 在產品迭代周期長,試錯成本高。互聯網產品的生產資料是產品研發團隊的人力資本,可以小步快跑,每周發布一版不是什麼難事。如果出了bug,可以立馬修改,緊急上線。如果需要測試,可以對流量進行分組,對比很多種方案的效果,再選擇最優的方案,而這一切並不需要太多時間。實體產品則不然,生產資料需要好多供應商提供,迭代周期通常以「年」為單位。。一旦出了bug,一批產品全部報廢,試錯成本巨大。獲得反饋的周期長,也就很難打造「極致」的產品,對於追求完美的PM來說,一個優化點要一年後才能實現,也是很磨人的。。

3. 與不同背景的夥伴產生文化碰撞。互聯網行業,崇尚自由開放的文化,年輕人居多,雖然經常有一些調侃產品和研發產生矛盾的段子,但大家在行為習慣、思維方式上差別其實不大。實體領域則不然,不同的行業有一些固有的規則和行為方式(不一定是不好的),可能與互聯網文化產生一些碰撞甚至衝突。而產品經理天然需要與各個職能的夥伴協同合作,如何建立各方都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是一個重要課題。

4. 缺乏敬畏之心,從而無法規避認知盲點。產品經理是比較有好奇心,學習能力也不錯的人群。他們進入一個新領域時,往往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這個領域的效率真是太低了,我要改變它。這個解決方案真是太low了,我要改變它...」產品經理傾向於高估互聯網方法論的普適性,殊不知實體行業的坑實在是太多了,每個細分行業都由多年的積澱演化至今,一個沒有經驗的人,很難面面俱到,而一旦踩坑,並不能快速迭代。。

5. 不好招人。傳統行業組建一支靠譜的產品研發團隊並非易事,互聯網團隊進入實體領域,基本上都需要自建信息系統,提升內外部效率,這就直接和互聯網巨頭BATJTMD競爭,他們簡直就是人才黑洞。而在實體產品部分,要求產品經理很好的解決上面所述的幾個問題,並建立一定的行業積累,選擇空間並不大,想建立成熟的領導梯隊就更難了。

以上就是我能想到的幾個問題,等過些時間形成有體系的思考,並積累一些案例後,我會再寫一篇文章嘗試給出一些解決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借假說真 的精彩文章:

TAG:借假說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