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背後的男人——戴威,一手好牌都是他打爛的
去年,曾經熱火朝天的共享單車戰場上,酷騎、悟空單車,小藍單車等等相繼倒閉,就在市場期待頭部兩家共享單車摩拜和ofo會走向合併的時候,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因為創始人誰也不肯讓位,加上背後投資人關係複雜,合併之事流產。
上周末一則ofo獲得阿里17.66億元抵押貸款的新聞轟動各界,這距離ofo上一次超7億美元的融資已有8個月,而這次ofo融資消息塵埃落地,雖然金主還是阿里,但是無論從融資速度還是融資形式來說,都釋放出ofo在苟延殘喘的信號。
有些人看不明白,共享單車在2017年無論是盈利狀況還是融資成果都乏善可陳,在與摩拜競爭過程中,ofo稍遜一籌,為什麼馬雲還要借款給ofo呢?抵押物還是街上一堆數不勝數的小破車?這裡解答這個問題,阿里為什麼借款給ofo?
這個問題落腳點在「為什麼救」和「為什麼是借款」。
馬云為什麼救ofo呢?
首先,絕不是圖一堆街上的小破車。據工商資料顯示,17.66億元的貸款是在2018年的2月5日和12日登記,金額分別是5億元和12.66億元。第一次的抵押物數量是4447572輛小黃車,摺合每輛的價格是112元,價格還算公允。第二次的抵押物數量顯示為浮動數量,按照之前的價格計算,約有1126萬輛被抵押。總數超過1500萬、已經折舊到不值幾何的ofo小黃車就資產本身來說,沒什麼意義。
其次,絕不是看好ofo能逆襲摩拜。騎過摩拜和ofo的人都知道,ofo的車折損率很高,用戶體驗比不上摩拜。摩拜單車整車用料紮實,做工也精緻,騎行體驗比ofo好很多。摩拜的自行車押金是299元,ofo是199元,據摩拜CEO王曉峰表示,一輛摩拜單車的造價能達到押金的20倍。在競爭之初,ofo更傾向於以低成本自行車鋪量,到現在,ofo的高折損率拖累了用戶體驗,只靠車本身大概難得人心了。還好天無絕人之路,廣告營銷不斷打破邊界,大有化腐朽為神奇之勢。ofo和小黃人的合作營銷便是其得意之作。因此,產品之外,還有內容和營銷,也能玩出花樣,使ofo還能牽制摩拜。
最後,馬雲救ofo,是出於以下考慮。一是阿里與騰訊一直在爭奪線下流量入口和支付場景,依託社交得天獨厚的條件和近10億日活用戶的強大優勢,微信支付已經慢慢與支付寶拉開差距了,共享單車領域,騰訊已有摩拜,阿里怎肯再放棄ofo?二是阿里一直在布局新零售,包括蘇寧、銀泰、百聯、聯華超市、居然之家、高鑫零售、盒馬鮮生等。如果未來的住宅附近1公里內都有阿里的零售場所,還有什麼比共享單車更能連接起這新零售最後一公里呢?三是阿里在大數據方面的布局一直前瞻,像購物、運動、信用、出行等,淘寶的購物車、收藏夾、瀏覽記錄和所有訂單,支付寶app里的每一個按鈕,都是一個採集消費大數據的入口。憑藉這些數據,描繪用戶畫像,實現精準推送。
那為什麼是借款呢?
實際上,ofo與阿里、滴滴之間一直上演著微妙的三角關係。
公開信息顯示,阿里多次參與過ofo此前的融資。2017年4月,ofo獲得螞蟻金服D+輪戰略投資,金額和占股比例並未透露。3個月後,ofo完成7億美元E輪融資,阿里、弘毅投資、中信產業基金聯合領投,滴滴和DST跟投。2017年9月,ofo聯合創始人楊品傑表示ofo將進行新一輪融資,金額將超過10億美元,阿里就是投資者之一。到2017年底,傳由於一位股東拒絕簽字,阿里與ofo的投資協議流產。外界紛紛揣測是滴滴,滴滴方面在接受採訪時則表示,滴滴從未在ofo融資方面行使過否決權。
細想一下,滴滴的表態並沒有那麼重要,一方面阿里的態度心照不宣,共享單車戰場從2017年下半年就開始降溫了,特別是ofo一直在競爭中處於防守狀態。阿里拿錢不爽快,不是滴滴的鍋。另一方面,此次ofo向阿里質押借款,一定也繞不開大股東滴滴,滴滴阻攔阿里投資ofo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另一方面,聰明的馬雲不會做賠本買賣。此次阿里馳援ofo其實是馬雲走的一著妙棋。
對ofo,阿里算是仁至義盡,據說是分批次打錢,以使之前傳出運營資金只夠撐1個月的ofo得以苟延殘喘。而此舉自然印證了ofo的狀況已不同往日。這可能是ofo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試想,還有誰敢救ofo?還有誰能救ofo?還有誰比阿里更需要ofo?資產抵押,一堆廢銅爛鐵看似對阿里沒什麼實際意義,但足以釋放信號嚇退其他投資人了。
對滴滴而言,如果ofo沒有達到和阿里的對賭要求,也沒有新一輪融資進場,到時候ofo將無法償還所欠款項,要麼被阿里收走抵押物,要麼就債轉股。那時,ofo的估值也會被拖垮,滴滴只能被動地接受阿里轉股,使阿里成為ofo的控股方。
阿里的話語權在逐步增加,已有一票否決權。
當年滴滴快的合併,阿里痛失主要控制權,被騰訊壓制。在ofo項目上,入局稍晚的阿里,拿到的股份也較低,不僅要面對騰訊投資的摩拜,還要面對騰訊間接控股的滴滴。因為股權關係複雜,謀求摩拜ofo合併的ofo早期投資人朱嘯虎,沒有如願以償。在2017年12月,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以30億美元估值,將ofo股份轉讓給了阿里和滴滴。阿里拿了大部分股份,包括朱嘯虎的董事會席位和一票否決權,阿里的持股比例在10%左右。
據一位投資人透露,朱嘯虎退出後,在ofo董事會中,管理團隊有五個席位(戴威行使全部投票權),滴滴兩席,阿里一席,經緯一席。其中,戴威、滴滴、阿里、經緯都擁有一票否決權。
為什麼ofo這樣了?
戴威才是ofo新一輪融資的最大障礙,可以說,一手好牌都是被他打爛的。
去年合併的破產,據說一切源於戴威對ofo控制權異乎尋常的堅持。作為ofo創始人,戴威的想法一直到現在,都是謀求獨立發展。相反,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對公司重要決策干預很少,李斌與王曉峰分別擔任投資人和職業經理人的角色。
2017年7月,滴滴曾向ofo派駐多位高管,這批職業經理人直接接管了市場、財務等幾個關鍵部門,令創始人團隊的地位發生變化,雙方矛盾開始激化。2017年11月,傳多位滴滴系高管集體休假,在ofo的官方回應中,則稱「員工出於個人原因休假,實屬正常」。雖然ofo否認與第一大機構股東內鬥的傳聞,但ofo創始團隊對滴滴系高管的深度介入不滿,已是昭然若揭。留給戴威的選擇,似乎只有引入阿里,稀釋滴滴的股權,增加談判籌碼之後,才能儘力保住對ofo的控制權。
但是,戴威到時候還能不能從阿里手裡搶奪更大的控制權,這就不得而知了。馬雲的算盤,顯然也是沖著控制權來的。
有人曾說,滴滴曾經是ofo最好的選擇之一,戴威做的最大的錯事,就是和滴滴撕破臉。而90後戴威,即使最後ofo被滴滴收購,還可以重新創業。共享單車的運營模式,折損率高,維修及人員調度等運營成本一直高企,之前所設想的精細化運營和產品細節優化,經過嘗試也失敗。加上共享單車業務季節性強,還有地域管制等,盈利模式一直不甚明朗。而單車業務對於滴滴的戰略意義與別家不可相提並論。兩輪的單車,和四輪的網約車,同樣是出行,在app內可以實現流量互導,特別是在天氣不好的時候,把出行訂單導流給網約車。
戴威只有ofo,可阿里和滴滴可不是這樣。
阿里除了投資ofo,還在扶持排名三四的共享單車品牌。2017年9月,永安行子公司獲螞蟻金服等機構8.1億元融資,上海雲鑫為永安行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8.33%,1個月後,永安行和哈羅單車合併。12月4日,哈羅單車宣布獲得總計3.5億美元的D1輪融資,螞蟻金服是最大股東。
滴滴的想法一直是把ofo納入大出行的戰略布局,滴滴通過多筆融資已躋身ofo第一大機構股東,擁有近30%股份便是例證。而自從與ofo創始人交惡,滴滴對ofo也做了「最壞的打算」。滴滴開始自己謀求發展。除了宣布託管小藍單車之外,2018年1月,滴滴開始推出自己的共享單車品牌青桔單車。「3月7日消息稱,滴滴共享單車平台(滴滴出行APP內標籤為「單車」)已經在成都、東莞、佛山、南昌、合肥五個城市上線。當地用戶可通過滴滴騎行青桔單車、ofo小黃車。其中,前者支持免押金騎行。」顯然,滴滴開始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推自己的共享單車品牌,特別地,滴滴對青桔單車和ofo小黃車區別對待的痕迹有點明顯。
相比ofo的固步自封,死咬控制權不放,滴滴的布局是在整個大出行領域,不止共享單車,還有共享電單車和共享汽車等。摩拜單車、哈羅單車都在共享電單車和共享汽車領域下注。
最後,這個故事,可以概括為阿里用強勁打法把ofo逼向牆角,滴滴不願主動退出ofo,ofo不肯交出更多權益。
留給戴威和ofo的時間並不多了,請自珍重。
1
2
3
4
TAG:五行缺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