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期反覆發作喘息,需接受哮喘規範治療
我曾經接診過一個3歲的哮喘患兒,孩子的病情稍有點複雜,整個治療過程有些崎嶇,儘管這種現象在臨床上十分常見,但對於孩子的遭遇我還是覺得有些難過。這個3歲的孩子在就診前的一年中反覆因為「咳嗽、喘息」在不同醫院門診或者住院部輸液治療,因為生病次數多、輸液多,影響了孩子的生長發育,頻繁生病就醫,似乎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孩子媽媽非常焦慮,希望我幫助「調理孩子的體質」。媽媽抱著孩子進診室的那一刻,我便注意到了媽媽的焦慮和孩子的活潑,其實孩子的營養狀態也還可以,狀況似乎並沒有媽媽說的那麼糟糕,但預約事項中標註了過去一年孩子因為肺炎、支氣管炎接受了多次門診輸液及住院治療。於是,這種反差讓我在心中對多次肺炎及支氣管炎的診斷打了一個問號。
孩子媽媽帶來了寫得滿滿的幾本病歷,我一頁一頁地翻看,記錄的都是孩子過去一年的病情。我有點呆住了,這個孩子每次的主訴幾乎都是「咳嗽、喘息」,一年總共有7次類似病症,只有一次伴有發熱,其他的時候都沒有發熱的情況。而診斷大多是「肺炎、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炎」,之前的醫生給予的治療也大多是靜脈抗生素、激素、口服抗生素,以及一些止咳化痰平喘的藥物和霧化治療。一年下來孩子接受了大量靜脈和口服抗生素的治療,有一次竟然用了兩種靜脈抗生素加上激素同時靜滴治療。
通過追問病史我發現孩子1歲以前有頻繁的濕疹發作,現在合併有變應性鉍炎,屬特異體質。孩子在一年間反覆發作喘息,有一次咳喘是運動誘發的,每次發作時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用支氣管擴張劑霧化治療,喘息便能夠得到明顯的緩解。從醫學上來講,這個孩子的哮喘預測指數為陽性,也就是將來發展為持續性哮喘的風險非常大。但是,喘息是嬰幼兒期非常常見的癥狀,並不是所有嬰幼兒期有喘息的孩子都是哮喘患者。
於是我把診斷結果告訴了孩子的媽媽,孩子將來有哮喘的風險較大,因此孩子應該接受哮喘的規範治療,即便沒有喘息發作的情況(醫學上稱之為緩解期)也要按時吸入激素藥物。孩子的媽媽很難接受這個診斷,一時間更難以接受孩子要進行長期規範的吸入激素的治療。我很能理解媽媽會如此懼怕哮喘的診斷,因為在大家慣常的觀念中都覺得哮喘是個很麻煩很嚴重的疾病。其實哮喘並不可怕,完全可防可控。雖然目前的醫學條件的確還無法治癒哮喘,但絕大多數哮喘患兒能夠通過正確的診斷、教育和治療獲得終身控制,還有許多兒童在患有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時會發生喘息,但當他們長大後喘息就會消失。
TAG:寇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