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圓券改革,壓死國民黨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
自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的黃金政策是其整個金融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頻繁出台的黃金政策不外乎是為了充實法幣準備和扼制通貨膨脹,雖然在一定範圍內起到了一些作用,最終卻難逃失效的結局。
在1945年末,國民黨政府的財政儲備空前豐厚。政府不僅握有約9億美元外匯存底,另有約600萬兩黃金,還接收了大約價值10億美元的敵偽資產。 國統區的物價指數從1942年12月的66.2,升到1943年12月的228,漲了344%;到1944年12月是755,漲了331%;而1945年12月達到2,167,漲了287%。從數據可以看出,雖然通脹率仍然很高,但實際比前兩年略有下降了。
從1946年3月8日(一說4日)開始,到1947年2月15日公告停止,宋子文指示中央銀行,通過上海金業公會和上海銀樓業公會代理,出售中央銀行庫存黃金回籠法幣,以抑制通貨膨脹。
這個舉措在開始幾個月曾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隨著內戰的爆發,使得國民政府軍費急劇增加,引起財政赤字直線上升。軍費被公認為吞噬黃金的大怪獸,10月全面內戰爆發後,形勢更是急轉直下,中央銀行投入了巨量黃金卻無濟於事(一說近一年間損失了約350萬兩),物價1946年3月到12月,9個月上漲了123%。而到1947年2月,竟漲了86%。國統區從此陷入不間斷的金融和經濟危機。
到1948年8月金圓券發行以前,法幣發行額增至604萬億元,比日本投降時增加了1,085倍,比抗戰前夕增加了30餘萬倍。此時上海米價每石高達法幣近6,000萬元,金價每兩超過法幣5億元,法幣已接近於失去支付功能,瀕臨崩潰的邊緣。
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切以抗戰為重的大前提下,人民對通貨膨脹還可以忍受。但內戰的爆發讓一切更糟糕,導致國民黨控制下的區域尤其是大中城市社會的極度動蕩不安,民心思變。
造成貨幣貶值物價狂飆的真正罪魁,是老百姓對紙幣失去信心。貨幣學的至尊原則「費雪公式」顯示:MV=PQ,即貨幣量×貨幣流通速度=價格水平×交易商品總量。
物價大漲,是政府印鈔票數量與人們花鈔票速度的乘積。內戰時,法幣一日數貶,早上能買一隻雞的錢,晚上只能買顆蛋,因此人們手上絕不留現金,一拿到鈔票就火速換成貨品保值,哪怕是打瓶醬油存在家裡,也比法幣現鈔握在手上強。於是,費雪方程式中原本應該是不變常數的V(貨幣流通速度)瘋狂激增,同樣的一張100元法幣紙鈔,一天之內可能被飛速交易數十次,造成數千元法幣的「流動性」,將市面上的醬油全部打光,造成醬油價格暴漲,而P(物價)也就在這「瘋狂打醬油」般的貨幣流動中失控飛漲。 經濟崩潰令民怨沸騰不說,國民黨軍隊的戰爭補給大受影響才是更要命的。
1948年7月,在收到時任經濟部長王雲五的方案後,蔣介石已決意改革。中央銀行總裁張嘉幾次直言如無實體經濟或硬通貨作為基礎支撐,光在票面上改革,並不能解決財政危機。蔣介石固然知道茲事體大,卻認定幣制不是改不改的問題,而是非改不可。
8月19日,在經過國民黨中政會與行政院的簡短討論後通過幣改方案。20日,金圓券發行準備監理會宣告成立,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日報》及其他有影響的大報,都刊發了這一命令:規定自即日起以金圓券為本位幣,發行總限額為20億元,限11月20日前以法幣300萬元摺合金圓券1元、東北流通券20萬元摺合金圓券1元的比率,收兌已發行之法幣及東北流通券;限期收兌人民所有黃金、白銀、銀幣及外國幣券;限期登記管理本國人民存放國外之外匯資產。
金圓券發行的初期,在沒收法令的威脅下,大部分的城市小資產階級民眾皆服從政令,將積蓄之金銀外幣兌換成金圓券。與此同時,國民黨政府試圖凍結物價,以法令強迫商人以8月19日以前的物價供應貨物,禁止抬價或囤積。
大資本家、企業家、金融家對金圓券的前途看得很清楚,千方百計不兌換。在上海親自負責幣制改革的蔣經國一一召見他們,脅迫其申報登記資產,交出金銀外匯。
上海煤炭火柴大王劉鴻生對親信說:「蔣太子滿臉殺氣,不敷衍不行啊!」他很快被迫交出美鈔230萬元、黃金8,000兩、 銀元數千枚。就連曾為蔣介石赴美奔波借款頗受賞識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陳光甫也不得不交出外匯114萬美元。
這種鐵腕行動,一度讓中國民眾重拾信心,然而也就至此為止了。 現在一般認為,蔣經國的失敗在於查辦宋美齡外甥孔令侃經營的揚子公司未果。實際上,除上海外,國民黨政府以高壓手段維持的限價政策在經濟規律作用下都宣告失敗。
10月31日,國民黨政府通過《改善經濟管制補充辦法》,實際放棄了限價政策,徹底放飛了物價。被壓抑多日的市場價格立即強力反彈,平均上漲20多倍,米價暴漲近百倍,從每石20元直漲至2,000元。
11月11日,蔣介石公布《修正金圓券發行辦法》,規定金圓券的發行數額另以命令定之,即承認原定20億元的發行限額無法維持,從而為通貨膨脹的更趨惡性化打開了閘門。金圓券一舉貶值80%,若干地區已視金圓券為廢紙」。
受金圓券風暴影響最大的,是城市內的小資產階級。他們沒有大資本家的財力和資源去保護自己僅有的財產,亦不如鄉間農民或無產階級的無產可貶。在金圓券發行初期,他們或被迫、或出於信任政府將累積的財產換成金圓券,旋即化為廢紙,而得到的不過是蔣經國一句「中國的百姓,真是善良」。
國民黨政府雖然因金圓券發行,得民間數億美元金銀外匯,卻失去了國內最應傾向於他們的階層:城市人民的信任與支持。
1948年中,國民黨在軍事上已節節失利,金圓券風暴令國民黨在半壁江山內僅余的民心、士氣喪失殆盡,最後的結局也是意料之中的。
※20個人體之最:男人女人看了都臉紅,難道他們都是外星人嗎?
※新中國電影第一吻 女主角反而更主動?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