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鬍子和人一樣出名的「美髯公」們 上篇

那些鬍子和人一樣出名的「美髯公」們 上篇

比起古時候,當今社會留鬍子的男人少多了。作為男人第二性徵中最有代表性的鬍子其實有很多名稱,比如《陌上桑》中描寫秦羅敷的美,就用了一句:「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擔夫們看到秦羅敷實在是太漂亮了,都忍不住放下挑擔捋捋自己的鬍鬚。《說文》中解釋:「頾,口上毛也。」頾亦作髭。《禮記·禮運》引《說文》:「須,謂頤下之毛。」所以,長在嘴巴上面的叫作髭,長在面頰、腮幫下面的叫作須。鬍子長得好看的還可以獲贊「美髯公」,歷史上關公的美髯就特別出名。

古今中外,男人在感覺很享受的時候都和看到羅敷的擔夫們一樣,往往喜歡摸摸鬍子。都說女人甩頭髮的姿勢可以魅惑男人,其實男人捋鬍鬚的動作同樣也是一種耍帥,是對自己陽剛之氣、老成之風的彰顯。不信大家想想戲劇舞台上的那些大鬍子們就都明白了。鬍子的魅力是如此不可抗拒,以致於我嘴上剛長茸毛的時候就想著將來有一天要是能留一把大鬍子該有多酷。後來我真的刻意留了幾次鬍子,的確夠「酷」,殘酷!

陸樹銘飾演的關羽

我曾在自己的短篇小說中這樣描述過:「那時的小阮穿著打扮從不講究,文藝范兒的胡茬也經常肆虐得很茂盛。不修邊幅的他最喜歡的藝術氣質就是能像齊白石、于右任、張大千那樣蓄上一臉美髯。只可惜他的兩撇小鬍子在爬上略顯稚嫩的嘴唇之後是那麼不協調,而且不懂修剪鬍鬚的小阮會不時發現這一撇一捺並不像自己臨摹趙孟頫名帖《洛神賦》的點畫那樣駕輕就熟、得心應手,而是長短參差、濃淡失宜。」小阮其實就是我自己。

不過,鬍子還是可以給人一些好印象的,畢竟有那麼一句:「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即便這可能只是小阮們的自我安慰罷了。

自己辦不到但可以用高標準嚴要求冷眼旁觀,美髯的形象代言人必須高大上。今天我就說說自己最崇拜的幾個大鬍子,他們都是鬍子和人同樣出名的「美髯公」。順便也讓大家看看他們沒留鬍子時的樣子。

齊白石(1864——1957)

大家對白石老人再熟悉不過,我就不多介紹了。可惜沒能找到老人年輕時候的照片。

郎靜山拍的齊白石

齊白石作畫

齊白石(前排左四)和彭八百、張伯駒等北京畫家圈子,有三個大鬍子

齊白石與周恩來

齊白石、徐悲鴻、吳作人、李苦禪、李可染等人合影

丙子年應為1936年,是年白石老人72歲

黃賓虹(1865 ——1955 )

黃賓虹和齊白石

前兩天的一則轟動新聞:6月19日晚,今年春拍最受關注的黃賓虹92歲名作《黃山湯口》,在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中以3.45億元天價成交,創下畫家本人最高拍賣紀錄。黃賓虹成為中國近現代書畫領域繼張大千、齊白石、傅抱石、李可染、潘天壽、徐悲鴻、黃胄等之後,又一位單件作品破億的畫家。

很多人之前都沒聽過黃賓虹這個名字,直到他的畫拍出了天價,人們才發現這個白鬍子老頭原來這麼牛。其實在中國畫壇,黃賓虹和齊白石是齊名的,有人評價他們倆是20世紀中國畫壇並峙的兩座高峰,齊白石是「畫聖」,黃賓虹是「墨神」。

黃賓虹,原籍安徽省徽州歙縣,生於浙江金華,成長於老家歙縣潭渡村,初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朴存,號賓虹,別署予向。近現代畫家,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六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曾從鄭珊,陳崇光等學花鳥。精研傳統與關注寫生齊頭並進,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干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後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

青年黃賓虹,再大的鬍子也有青蔥歲月

二排左四為黃賓虹,那時的老人大多都留鬍鬚

前排左起:嚴工上、黃賓虹、許承堯

黃賓虹寫生

張大千(1899——1983)

說起張大千,他的鬍子可是要比齊黃二人都要出名。他的傳奇經歷經常作為畫壇掌故被津津樂道,比如他早年曾被土匪劫去作師爺,還當過和尚,「大千」這個名字就是從佛教的大千世界一詞中來的。但其實他並不是一心向佛,真正要剃度的時候他跑了,後來就三妻四妾成了風流才子。他最厲害的本事還是造假畫,歷代名家的畫風都爛熟於胸,高仿起來自然得心應手。這也是中國藝術的特色,造假從來不犯法。

張大千向來很注重自己的形象,看看下面這些照片就知道了。

張大千年輕時就蓄起了鬍鬚,所以我沒有見過他沒留鬍子的樣子

張大千的字也很好,體勢開張,瀟洒大氣

豐子愷(1898——1975)

介紹了齊白石、黃賓虹和張大千,索性就把畫壇的大鬍子一氣兒說完。豐子愷的成就主要在漫畫式的水墨小品。他和李叔同,也就是後來的弘一法師之間的師友情令人神往。尤其是兩人合作的《護生畫集》,藝術水準很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找看。

豐子愷,光緒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

劉質平、弘一法師和豐子愷

青年時期的豐子愷還是很時髦的

人到中年

梅蘭芳和豐子愷

作畫時的豐子愷

豐子愷與家人

于右任(1879——1964)

畫畫的說完了,那就上個寫字的。這位「美髯公」可是鼎鼎大名的國民黨元老,號稱「當代草聖」。其實于右任先生除了是政治家、書法家,還是一位教育家。我們常常忽略了他的這一重要身份,他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創辦人和復旦大學、私立南通大學的校董。

于右任和張大千一樣,也是年輕時就蓄下了長髯

絕對的美髯公

蔣介石和于右任

劉延濤、于右任和張大千,大鬍子們湊一起了

下面幾位大鬍子都是新儒家的大人物。當代新儒家可分為三代,第一代是1921年至1949年,代表哲學家為熊十力、梁漱溟、馬一浮、張君勱、馮友蘭、錢穆;1950年至1979年為第二代,代表哲學家為方東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第三代是1980年至今,代表哲學家有成中英、劉述先、杜維明、余英時等。

梁漱溟、熊十力、馬一浮合稱新儒家三聖。上世紀存亡繼絕的年代,現代新儒家三聖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為我們堅守著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的最後底線。

梁漱溟、熊十力和馬一浮

熊十力(1885——1968)

熊十力,原名繼智、升恆、定中,號子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漢族。湖北省黃岡(今團風)縣上巴河鎮張家灣人。中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新儒家開山祖師,國學大師。與其三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和張君勱、梁漱溟、馮友蘭、方東美被稱為「新儒學八大家」。1949年以後,以特別人士身份邀請參加首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後被選為全國政協二、三、四屆委員。

熊十力是極有個性的人,他因反對文革,絕食身亡。在那十年浩劫期間,他的精神再也無法承受而漸至錯亂。他不斷地給中央領導人寫信,硬讓家人寄出去,還經常寫很多小紙條,甚至在褲子、襪子上都寫著對「文革」的抗議。他常常穿著一件褪了色的灰布長衫,扣子全無,腰間胡亂地扎一根麻繩,獨自一人到街上或公園去,跌跌撞撞,雙淚長流,口中念念有詞「中國文化亡了!」、「中國文化亡了!」

老年和青年熊十力

熊十力與家人

馬一浮(前排左四)與熊十力(前排左五)

馬一浮(1883——1967)

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時,曾邀請馬一浮任教北大,馬一浮卻說「禮聞來學,未聞往教」。後短暫出任民國教育部秘書長,不久後便辭官歸去。竺可楨出任浙大校長時也對其禮敬有加,用了三顧茅廬的方法終於請動了馬一浮去浙大講學。

馬一浮,幼名福田,字一佛,後字一浮,號湛翁,別署蠲翁、蠲叟、蠲戲老人。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思想家、詩人和書法家。是引進馬克思《資本論》的中華第一人,與梁漱溟、熊十力合稱為「現代三聖」(或「新儒家三聖」),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學校歌》的詞作者,浙江大學原教授。於古代哲學、文學、佛學造詣精深,又精於書法,合章草、漢隸於一體,自成一家。曾應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任浙江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是第二、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會特邀代表。所著後人輯為《馬一浮集》。

馬一浮少年和青年時期

馬一浮與豐子愷

馬一浮(前排左三)

馬一浮與眾人合影,可見其個頭並不高

馮友蘭(1895——1990)

馮友蘭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說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要想衝破第二境界對普通人來說已經非常困難了,更別提還有什麼天地境界。即便是先生本人,晚年也還是有一些不太光彩的表現。

馮友蘭,字芝生,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屆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

青年馮友蘭

中年馮友蘭

馮友蘭與女兒宗璞

三個大鬍子湊一起,你更喜歡誰

中國的大鬍子就說這幾個,該說外國大鬍子了。其實說到外國大鬍子,我最先想到的馬克思和恩格斯。誰讓我們常見他們二人的標準照呢。

馬克思和恩格斯

今天就到這兒,下一期我們接著聊外國的大鬍子們,歡迎持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鵷雛先生 的精彩文章:

于右任僅憑一支筆競選副總統,家中陳設簡陋得比百姓都不如
齊白石:有一個瑞光和尚,一個吳熙曾,這兩個人我最怕

TAG:鵷雛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