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大會》俞敏洪暢談親子關係:這是我見過最好的教育
情感 ▏家庭 ▏教育 ▏職場
從今天起,每天學點心理學
《奇葩大會》播出的第三期,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CEO俞敏洪暢談教育問題,以助力農村孩子上學為己任,身體力行,召集優秀教師支持農村教育。希望農村孩子,走出農村,走出貧困,甚至反輔自己的家鄉。
作為教育界的佼佼者,他的成功不是新東方,不是賺了錢,而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和以及持之以恆的知識修養。
而這一切,都和他的農村家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1
家庭是台複印機,
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是原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因此,父母的言行舉止,甚至脾氣秉性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俞敏洪的父母不是讀書人,但是父母身上的優點他卻從小耳濡目染。
俞敏洪說,父親是村裡方圓十里挑大樑的木工專家,高興起來連工錢都可以不要。因為架大梁家的人經常要請喝酒,父親一高興便不收錢。
由於家庭尚不富有,面對父親的「闊綽」,母親經常對父親「大打出手」。父親長得很壯,母親很瘦小,但是父親從來不還手。
母親性格比較剛烈,有時候說話難聽得刺耳,但是父親從來沒有還過嘴。因此,俞敏洪學到了父親的大度,無論別人說什麼他都無所謂,任何時候都不能傷害自己最愛的人。
城裡的孩子極難養成的良好習慣,俞敏洪很早就學會了。那就是勤勞勇敢,14歲的他便獲得了縣裡的插秧冠軍,17歲便是縣裡優秀的手扶拖拉機手。
可以說是父母的勤勞帶動少年俞敏洪的勤勞。
比起父親,母親還教會俞敏洪的更多,比如助人為樂。俞老師說,有一次下大暴雨,母親帶著他,姐姐還有父親去幫鄰居家收玉米,放著自家的稻穀被雨淋。
母親教導道:首先,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去幫助人家,他們家裡沒有人,如果不幫他們收,他們家一年的糧食就會淋濕。其次,如果鄰居之間相處得不好,是不可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互相幫助的。母親用實際行動告訴了俞敏洪「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
於是,大學四年,俞敏洪每天掃地,拎著水壺去給同學打水,別人眼裡的吃虧在他看來就是體育鍛煉。
後來新東方做到一定規模,俞敏洪的同學出手相助談合作,一個令人意外與感動的理由:「俞敏洪,我們回來是沖著你過去為我們掃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他們說:「我們知道,你有這樣的一種精神,所以你有飯吃肯定不會給我們粥喝。」
因為他們的加入,新東方不斷壯大,成為美國的上市公司。
毋庸置疑,新東方的壯大離不開俞敏洪的聰明,離不開他的修養,更離不開他的家庭教育。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有其父必有其子」。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能照出你的一切,你的言行舉止,你的內心活動。而恰恰有了這面鏡子,父母便可以明白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和完善自己。家長的改變也使得孩子發生變化,教育在無形中便產生了效果。
2
有質量的陪伴是最好的禮物
比起書香門第的高曉松,俞敏洪的父母都不識字。
但是母親從小便要求俞敏洪立志做一名老師,母親也因此從不給他買玩具,只買書,陪伴並督促他讀書,從連環畫開始。
所以俞敏洪從小便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談到陪伴,我們不免會想到一個當今世界上只有中國有的一個問題——留守兒童。
我國目前現有的留守兒童大概有5000萬人。平均每5個兒童裡面,就會有一個留守兒童。
經測試,留守兒童的智力要比非留守兒童差得多,比起城鎮上那些中小學的兒童,更是判若雲泥。
由於老年人的反應速度比較慢,所以老年人帶出來的留守兒童反應也速度也相對比較慢。
而知識分子的老年人和非知識分子的老年人帶出來的孩子,長大後也有一定差距。
俞老師在《奇葩大會》中提到,同樣是農村出身,從小便是留守兒童的兩姐妹卻是哈佛大學博士,只因她們的爺爺是鄉村中學的一個老師,退休之後便24小時陪伴孩子學習,教授她們各種知識,在爺爺的熏陶下,她們的知識結構比父母在身邊的孩子要完整的多。
所以,有人陪伴的孩子與沒人陪伴的孩子智力上有明顯的差距;有質量的陪伴和無效的陪伴帶出來的孩子也有天壤之別。
一到放假,填滿孩子業餘時間的是各種文化補習班,陪伴孩子的是堆積如山的輔導資料。如此一來,父母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孩子學習生活的路人甲乙。
所以,當妻子給即將考大學的女兒安排了很多文化課補習的時候,俞老師立馬就制止了,並且對女兒說,這個寒假一節補習課都沒有,必須出去玩,而且爸爸會推掉所有的事情陪你出去玩。
前陣子有句話特別流行 ,叫「旅行,是最好 的教育」,這讓很多父母很為難,畢竟工作與生活壓力並存的同時,家庭的確很難兼顧好。
但其實,給孩子優質的親子時光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平時有一搭一搭的聊天,晚上睡在同一個房間,都能對孩子的成長,情緒的緩解以及親子之間的感情建設有很大的作用。
3
比起成績,有意義的愛好更重要
當蔡康永問俞敏洪:如果你的孩子不是一個胸懷大致的人,也也可以嗎?
他的回答瞬間圈粉無數,他覺得人的一生中有偶兩件事情很重要。
一個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快樂和幸福的能力,在這之上才是你的偉大志向能否讓你更加幸福和快樂。
如果一個孩子不需要非得做大事才能獲得幸福,為什麼非要強迫他呢?
當一件事情把你的生活填滿,是很危險的,這就是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課外興趣愛好。
這也致使俞敏洪從來不把孩子的成績放在第一位,只需要達到中等水平就可以。他更希望孩子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興趣上,比如閱讀,這樣即使孩子感到孤獨的時候也會覺得生命有意義。
在瑞典,當父母要送孩子去學東西之前,一定會問孩子是否喜歡這個愛好,他們認為發掘自己的愛好是一個長期並且漫長的過程,孩子也一樣,但這個興趣卻可能陪伴你走過人生每一個高潮與低谷。
在這個等待孩子們慢慢發現自我興趣所在的過程中,父母也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與支持。他們能夠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力允許的範圍內,給孩子最大的支持,從而讓他們能更好地發現自己潛藏的能力與愛好。
相較於東方的傳統的望子成龍思想,瑞典的家庭教育以及社會教育體系里,更多的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最閃光的那一面,社會地位的高低也不是以你從事什麼工作而決定。
結語:
作家周國平有很多社會身份,哲學家、作家、哲學家。當被問及「最在意哪個頭銜」時,他毫不猶豫地說:
「父親,此生最在意的身份是父親」。
父母是初為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作為孩子,儘管不能做到事事契合,但也一定能找到一種舒適、自然的家庭相處模式。
既能賦予親子關係平等、獨立的精神性品格,還能讓父母成為孩子愛與智慧的起點,賦予他們的靈魂一種深度,賦予他們的人生一種高度。
TAG:心理成長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