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除了愛與教育,沒有什麼可以改變生命

除了愛與教育,沒有什麼可以改變生命

(1)三件事、三種愛

想起了三件事:我的,同學的,新聞上的。

女兒一向都比較粗心,把3看成8是常事,我苦口婆心多次說而無果。在一次英語考試只做完一面便交卷的劣行下,我氣急敗壞地拿起了早就準備的掃帚,一頓咆哮。我的暴力讓孩子一度茫然,膽怯,乃至動筆作業就不知所措。

家鄉的老同學,傾盡所有,外出打臨工,供18歲的孩子學芭蕾,一期學費四萬五。累成低血糖,正值壯年的他,再也不能做重活。

上海。國外留學回來的孩子,為了母親不給9000元的生活費而當場捅母親9刀,觸目驚心。

我愛孩子,但愛得茫然而急切;同學也愛孩子,但愛得那麼吃力而悲苦;新聞中的母親更愛孩子,所以孩子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但錯愛這根稻草直接把孩子培養成了白眼狼。

三個例子,那麼近那麼遠,那麼遠又那麼近。不是父母不愛孩子,而是愛得那麼急切,愛得那麼放縱。是急愛,是愚愛,是錯愛。

錯愕,心痛,震驚。

(2)愛的甜頭

下午。

兒子班級要寫關於孩子教育的論文。毫不猶豫,我用了這個標題:除了愛和教育,沒有什麼可以改變生命。

這是汪峰《硬幣》里的歌詞,我加上了「教育」二字。

我用這個標題,是因為對於我來說,只要有愛,寫的時候便不會張牙舞爪,也不會咬牙切齒。

對於我來說,因為我用愛的教育嘗到了甜頭。孩子已然自信、樂觀、善良、上進。一切那麼風平浪靜,那麼美好。但文中所述的其他兩位就未必有這般幸運了。

我這裡要表達的愛,不是上文三例中描述的那幾種愛。而是給孩子內心柔軟而自尊自強,奮發上進而明大是大非的愛。

因為我明白了,對於孩子,唯有愛,可以貫穿始終;唯有教育,可以改變生命。

(3)內心柔軟而雙手穩定

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有太多的感懷、經驗甚至教訓。一直以為孩子教育是一個收集落花、收集幸福的過程,發自內心,貼著生活,內心柔軟而雙手穩定。

教育孩子,愛孩子。如何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兵無定勢,水無常形。方法、認知、理念不同,愛的方法不一樣,結果就是天壤之別。

在孩子還沒有出生,挺著大肚子的我就看過很多關於育兒育女的書,知道了很多諸如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的指南;了解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角色定位,以為可以一而概之,甚至以為育兒育女一點都不難,不就是一日三餐,穿暖吃飽哄睡覺,讀書寫字交朋友嗎?誰都會啊。

但一個孩子兩個孩子的到來,完全打破了我所有的預期。女兒粗枝大葉,兒子敏銳機警;女兒瞻前顧後,兒子果斷堅定;女兒學習細嚼慢咽,以至於我給她取了個「蝸牛」的小外號;兒子玩得狼吞虎咽,坐性不足而玩性有餘,本就屬兔的他還生了個猴子屁股。男女個體的差異,讓我措手不及。

(4)用愛為底色

2013年,我到台灣,看到每個小學門口的楹聯:「勤、儉、廉、智、信,溫、良、恭、儉、讓」。我腦洞大開,斷然以那十字訣為藍本,用愛為底色來教育孩子。

勤,勤勞,不懶惰。

儉,節儉,不浪費。

廉,廉潔,不貪婪。

智,智慧,多看書。

信,誠信,不虛偽。

還有溫、良、恭、儉、讓。

(5)做有態度、溫度和厚度的人

遵循這些,做一個有態度,有溫度,有厚度的人。讓孩子不孤單,與孩子對話,讓孩子可感可觸。告訴孩子,父母之愛,無條件,有框架,敬畏規則,敬畏自然,讓他在關愛中成長,在敬畏中成人。正如女兒出去軍訓,我寫信告訴她,我愛她並給她鼓勵。告訴她自強自立,自尊自愛,與人為善,保護自己。愛,是一種潛意識,它是一種春風化雨,更是一種潤物細無聲。

孩子一出校門,意味著馬上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就會面臨種種可能。或遭人暗算;或被人排擠;或工作分配不均;或工資與付出嚴重不對等…….而這些,都是我們從學校的基本學科中學不到的,這是一本最大的社會書。

(6)冬天喚不醒秋季成熟的果實

所以,多創造一些這樣的機會。比如去環保、去放生、去敬老、看電視國慶閱兵、體驗生活…….讓孩子融入巨大的能量場。

告訴孩子尊重每個環衛工人,彎腰撿起未投中垃圾桶的垃圾;

告訴孩子玻璃碎了用膠帶纏好,以免刺傷清潔阿姨的手;

告訴孩子光碟行動,不浪費一粒糧食;

告訴孩子隨手關燈,不浪費一度電;

告訴孩子愛護每一個小動物,不去傷害他們;

告訴孩子欣賞每一處花草,從小就有愛美之心;

告訴孩子堅持鍛煉身體,告別慵懶和病態;

告訴孩子珍惜每一個時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告訴孩子分辨好人與壞人,有正確的是非觀。

在愛與教育中,讓習慣成為自然,讓觀念深入人心。

我一直不贊成家庭教育好大喜空,好高騖遠,不切實際。順勢,順意,量力而行,適可而止,不勉為其難。

冬天塵封的土地,喚不醒秋季成熟的果實;夏天的火熱也孕育不來春季嫩綠的新芽。不盲目盲從,只腳踏實地;不畫地為牢,只選擇適合的土壤,循序漸進。孩子,首先是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不是誰的附屬品。然後才是父母的孩子,社會的孩子。愛孩子,教育孩子,讓孩子奔跑在自由自信自尊自立的路上。

(7)處事、立身、擔當、使命

著名作家周國平在《寶貝》一書中說,把孩子培養一個善良、豐富、高貴而堅強的人。後面的「堅強」是我加的。我以為,在這個唯物,唯錢,唯快的時代,嬉笑怒罵皆成生活,張弛有度可成文章。窮則獨善其身,富則達濟天下。

我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對孩子說:

關於處事,關於立身,尊重他人,親疏隨緣。

關於擔當,關於使命,告訴孩子不推脫責任,不狡兔三窟。

關於朋友,關於孤獨,告訴孩子不必在乎別人怎麼說你,但一定要知道自己想什麼。

關於生活,關於生存,必須用更多的知識武裝自己,多看書多讀書,書中有黃金,書中有美玉。

(8)、電影如人生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庭是個能量場,舉手投足感知善惡;社會是個大熔爐,是金子總會發光,適者生存是不變的定律。

教育沒有模板,成長沒有捷徑。

電影如人生,可人生不一定能還原電影。

現實任性而殘酷,出場即時而凌冽,沒有導演,也沒有綵排。

告訴孩子: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愛人者人恆愛之。你的小愛將換來大愛。

教育孩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這樣,簡單,純粹,直接而大道至簡。

(9)我們始終在路上

家庭教育,舊事新說,老調重談。但關於孩子教育,是你再怎麼關注都不過分,再怎麼投入也不會後悔,再怎麼重視都不嫌多的事情。

因為,我們始終在路上。

而清晨雨中的山路,唯有走,才能發出熱。

唯有愛與教育,方能改變生命。

作者簡介:70後寶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帶崽記 的精彩文章:

TAG:帶崽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