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祖先真的是太會寫人物小說了
以記錄人物軼聞瑣事為主要內容的軼事小說,脫胎於以人物為中心的史傳文學,尤與《新序》、《說苑》等雜史一脈相承。這類小說在魏晉南北朝的盛行,社會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漢末、魏晉以來品評人物、崇尚清談的社會風尚。軼事小說就是世族人物玄虛清淡和奇特舉動的記錄。故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漢末士流,已重品目,聲名成毀,決於片言。魏晉以來,乃彌以標格語言相尚,惟吐屬則流於玄虛,舉止則故為疏放……終乃汗漫而為清談。渡江以後,此風彌甚……世之所尚,因有撰集,或者掇拾舊聞,或者記述近事,雖不過叢殘小語,而俱為人間言動,遂脫志怪之牢籠也。」同時,那些貴族子弟要想求取聲名仕進,也必須學習名士的言談、風度,故《世說新語》之類小說就成為當時必讀的「教科書」。有些帝王新貴也頗重此道,梁武帝就曾敕命殷芸編撰《小說》。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文人學士以熟悉故事為學問,競相炫耀,以示淵博,編撰小說乃蔚成風氣。
這個時期的軼事小說,大都已散佚,比較完整、流傳至今的主要有劉宋時的《世說新語》,它是魏晉軼事小說的集大成之作,是這類小說的代表作品。在此之前,主要有如下幾種:
《笑林》,三國魏邯鄲淳撰。原書已佚,《古小說 沈》輯有二十九則。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笑話專集,主要記載一些短小的諷刺性笑話,開後世俳諧文學之端。其中有的優秀作品,文筆犀利,生動有趣,發人深思。如〈儉嗇老〉一則,刻畫出一個慳吝者的形象,筆墨簡練,入木三分。
《西京雜記》,東晉葛洪撰(託名漢劉歆撰)。此書內容龐雜,記述西漢人物軼事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且「意緒秀異,文筆可觀」(《中國小說史略》)。如《鷫 裘》記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當壚賣酒、以恥卓王孫的故事,《王嬙》描述王昭君遠嫁匈奴的故事,文筆生動,並成為後世小說、戲曲經常採用的題材。
《語林》,東晉裴啟撰。此書記錄漢魏以來「言語應對之可稱者」(《世說新語》注引《續晉陽秋》),在當時流行甚廣,後漸散佚,《古小說 沈》輯有一百多條。
《郭子》,東晉郭澄之撰。內容與《語林》相似,今亡佚,《古小說 沈》輯有八十餘條。
TAG:悅讀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