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強國?且看中船給世界的定義,舉國歡興
近日,中船重工宣布了一條爆炸性新聞:為實現海軍2025年走向深藍遠海的戰略轉型,他們正在研製包括核動力航母在內的一系列武器裝備。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在官網公開「新時代中船重工高質量發展戰略綱要發布」重點提及如何構建中國特色海上現代作戰體系,提出「加快實現核動力航母、新型核潛艇、安靜型潛艇、水下無人智能對抗體系、水下立體攻防體系和海戰場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等攻關突破,增強基於網路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為海軍2025年實現走向深藍遠海的戰略轉型提供高質量武器裝備」。
這是中國迄今為止最為正式的有關發展核動力航空母艦的表態。消息一出,舉國振奮。
那麼,核動力航母的研發對中國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
它的橫空出世,會不會改變未來戰爭模式,甚至改變中美海權格局?
現階段,中國研發核動力航母的過程中將面臨哪些困難?
1、大國身份的重要象徵
毫無疑問,核動力航母是一個大國的重要身份象徵,能否成功研製出核動力航母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大國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
因為與常規動力航母相比,核動力航母顯示出諸多優越性:
*核動力使航母擁有近似無限的航程和更強的機動性。核動力航母更換一次燃料可航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這種優勢將使其有足夠的能力長期行駛在任何大洋上,隨時執行戰略打擊任務。
*核動力航母加速性能強。在地區性危機和衝突中,同樣航程下,比常規動力航母更快到達戰區,可起到不可替代的威懾和實戰的雙重效能。
*核動力使航母減少了對基地和後勤支援的依賴,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機場情況下對別國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從而在更高層次上維護國家利益。
目前,各大國都將核動力航母作為孜孜不倦的追求。然而縱觀世界,只有美國一家獨大。
1961年11月,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建成服役,以其巨大的動力資源和續航能力實現了航空母艦發展史上的一次歷史性飛躍,使航空母艦的發展進入新紀元。
由於其出色性能,美國將其之後的航母全部更新為核動力型,先後建造了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並在此基礎上發展了最先進的「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它是現今全球唯一裝備電磁彈射技術的航母。
這種「超霸」級的軍事優勢,給了山姆大叔縱橫四海、所向披靡的底氣。
「尼米茲」號航母
緊隨其後的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俄羅斯目前還沒有核動力航母。蘇聯曾有過建造核動力航母的計劃,但計劃最終還是由於各種原因被迫擱淺。
現在,俄羅斯將建設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列入《2018-2025國家新軍備計劃》。
不過,綜合考量俄羅斯的經濟、科技和造船等多方面能力,就連其本國軍事專家都對該計劃表示懷疑。
按俄軍事科學院教授瓦季姆·科久林的話說,「那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福特」級航母示意圖
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迅速上升,無論是從經濟實力、政治地位還是國際影響力來看,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大國,中國所承擔的國際責任和義務也在不斷加碼——國際社會對於中國在世界安全方面貢獻的期望值在不斷提高,對中國向海外投放軍事力量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中國的軍事實力卻遠遠不足。
2、現代化海軍作戰體系中的利器
長期以來,陸權思維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對於海權關注較少,從而導致中國海軍建設「欠賬」過多。
近年來,在建設「海洋強國」的思路指引下,建設一支以航母艦隊為主體的遠洋海軍,已成為當前海軍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目標。
當前,中國海軍正處於體系重塑、轉型跨越、持續發展、由大向強的關鍵階段,深化海上軍事鬥爭準備要求海軍提供優質上檔、水平一流的武器裝備。
就技術能力需求而言,中國在電磁彈射等航母相關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電磁彈射器的一大特點就是耗電量大——要在很短時間內起飛更多架次的飛機,對電源容量要求比較大,一般常規航母很難承受。
而核動力航母採用的核反應堆所提供的能量要遠遠超過常規動力,因此成為未來中國航母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必然趨勢。
大陸001A航母下水
從安全威脅角度來看,目前,中國的海洋安全環境日趨複雜,海上方向面臨的安全威脅呈上升趨勢,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東海釣魚島爭端、南海島嶼爭議等都是中國周邊安全潛在的熱點和爆發點。
雖然上述安全隱患各自呈現出不同的態勢,但是每個問題的主要「底色」都是大國博弈,也只有大國海軍才有能力對我國國家安全和主權完整構成根本性威脅。
「企業」號航母
F-35C在尼米茲號航母起飛
目前,與美軍核動力航母相比,中國航母仍存在不足:
*兩艘航母的排水量均為6萬噸上下,而美軍航母的噸位均在10萬噸以上,這從根本上決定了航母艦載機數量的差異;
*中國兩艘航母均採用了滑躍式起飛,限制了艦載機的有效載重與性能發揮,以及航母的放飛效率;
*由於中國航母採用的是常規動力,其續航力及航程也均不及採用核動力的美軍航母。
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後,美國加強了與中國的對抗力度。1月19日,美國國防部發布了新版《國防戰略報告》,明確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將主要威脅從反恐轉向與中國的大國競爭。
為此,美國明顯強化了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干涉力度,接二連三派出核動力航母炫耀武力。
核動力航母航程遠、作戰能力強,不需要燃料補給網或基地便可有效拒敵於千里之外。一旦中國成功建造了核動力航母,那麼美國在這一領域的絕對優勢必然大幅度下降。
一旦成功列裝,從戰略層面來說,將成為我國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一張王牌利器。
具體到戰術層面,通過研製核動力航母、新型核潛艇、安靜型潛艇,加強水下無人智能對抗體系、水下立體攻防體系和海戰場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等攻關突破,可有效提升中國海軍的戰略威懾與反擊、海上機動作戰、海上聯合作戰、合防禦作戰和綜合保障能力。
可以說,這不僅將增強中國維護周邊安全和海洋權益的能力,而且還會將戰場前沿大大往前推動,對於中國打破敵人海上封鎖起著重大的作用。
只有航母實現了核動力化,才能使中國海軍塑造有利戰略態勢,逐步實現近海防禦型向近海防禦與遠海護衛型結合轉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藍水海軍。
另外,中國海外利益的不斷拓展,對海軍所擔負的作戰任務和空間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當中國海軍具備了遠海作戰和遠洋航行能力,才能有效應對各種海洋爭端的挑戰,真正支撐起海洋強國的脊樑。
3、重大技術難關有待攻克
要研製核動力航母,具備大功率、高可靠性的反應堆是其中的首要問題。
以美國為例,雖然核潛艇很早就下水了,但在水面艦艇上採用核動力裝置也還是在數年之後才投入使用。
美國海軍的艦用核反應堆很早就探索出了一條不同的道路。美國先是建造了「薩凡納」號核動力貨輪,並經曆數年、運行了相當的里程之後,才建造「班布里奇」號核動力驅逐艦和更大的「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
在獲得了充足的建造與使用經驗後,美國正式將核動力裝置用於航母上。
最初研製A2W壓水堆的時候,由於功率不足,一艘「企業」號核航母里滿滿當當塞進了8座反應堆。
當然,「功率不足」是相對超級航母的體量來說的。到了「尼米茲」級時期,兩座A4W型核反應堆就能提供高達26萬馬力的動力。
「班布里奇」號核動力驅逐艦
核潛艇使用的核動力裝置與水面艦艇相比,無論在功率、使用要求、工作環境還是安全規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別。
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就是一個失敗的教訓。它使用兩座和本國「凱旋」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同型號的K15反應堆,但花了大把銀子,也沒能降低在實際使用中的複雜程度,反應堆功率相對航母所需明顯不足,從而一直困擾著法軍。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
因此,如果要研製比現有常規動力航母更大的航母,對於中國的船用核反應堆研製機構而言,仍然是一個需要克服的難關。
此外,核動力航母對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不僅艦體要能夠承受更大的戰鬥損傷,而且要有較大空間安置核動力系統的安全保護設施。
例如,要在艦艇上設置堅固而厚實的反應堆艙以及容納反應堆和相關設備的高強度金屬艙。這些都必須做好充分的科學論證和預防措施。
4、建造步伐不斷加快
回顧歷史,中國海軍從1949年4月23日成立至今,已經走過近69年的光輝歷程。從一支只擁有巡邏艇、獵潛艇等小型艦艇的黃水海軍轉變為一支由航空母艦、核潛艇、驅逐艦、補給艦等諸多大型現代化艦艇組成的強大海軍,中國海軍正在昂首闊步走向深藍。
與經濟與綜合實力上升的速度成正比,中國人實現航母夢的速率著實令人震驚!
2012年9月,「遼寧號」航母問世,讓多少人熱淚盈眶;
2017年4月,第一艘大陸航母下水,讓無數人牽腸掛肚;
「遼寧」號航母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一點一點地熟悉了建造航空母艦的全過程,積累了豐富經驗。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始自主設計建造第一艘大陸航空母艦,為核航母的技術研發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7年11月,中船重工黨組書記、董事長鬍問鳴在接受央視的採訪時表示,「現在我們已經能夠自主地設計和建造任何型號的大陸航母」。
我們可以從中得出結論:中國已經掌握了基本核心技術,在建造核動力航母上已經不存在技術障礙。
同年12月,在上海國際海事展上,中船重工首次對外展示了4類不同的核動力水面艦船:萬噸海洋核動力平台、可潛式海洋核動力平台、核動力綜合保障船、核動力破冰船。
這被外界解讀為核動力航母界的「中國製造」鋪就道路——通過大量長期的摸索,中國在建造核動力航母的造船工業領域的技術積累以及軟硬體設施已經有了深厚的積澱,新一代的航母生產設施在規模、自動化程度以及建造模式上的改變也較此前有了很大的變化和升級。
此次中船重工宣布建造核動力航母,讓億萬國人為之歡呼。
面對重重難題,近年來中國的艦載核動力裝置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功率、可靠性等方面也都已達到上艦水準。甚至有俄羅斯專家大膽預測,中國核動力航母將會在2030年前裝備並形成戰鬥力。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牢記初心,方得始終。
※俄稱中國大陸航母即將海試 10年後將有4個航母戰鬥群
※美军航母紫马甲列队是在干什么?了解甲板战位知识太重要了
TAG: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