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的主觀世界
沉默是金
Hot Summer
張國榮
00:00/04:12
合法的主觀世界
步虛詞
簾暮雨,夢覺疑天明。燭影搖紅獨自酌,暗香盈懷賴清風。悵憶巫山情。
榷山
戊戌元月
短短的一段本文字,其本身就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對作者來講,是一個主觀世界,但也具有客觀世界的因素,而對於讀者來講,更多是一個客觀世界。
暮色莽莽,透過珠簾,從夢中醒來,看到的是一個落雨的世界,瞬間產生一種錯覺,以為是天剛剛明了。燭光下,紅色的簾幕在微風中微動,獨酌殘酒,暗香拂面、入懷,更讓人覺得清風的可愛。只是,這只是個人的獨酌,於是,心中惆悵,憶起那段滄海巫山般美麗永恆的情感。
也許,我們不必糾結於這個世界是主觀還是可觀,只需要欣賞其中的美好就夠了。但是,這只是從欣賞者的角度說的,但從創作者的角度,我想還是區分一下比較好,這樣會讓我們對創作中的一些問題看得更為明朗些。然而,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就像西方文化對人性用理性和感性來互動一樣,是否也存在著同樣的關係呢,我想對這一問題的發現本身就離答案不遠了。
科學與人文領域認知與實踐的創新離不開世界本身,因此,問題的關鍵已經不在於要不要觀察世界,而在於怎樣觀察世界。而有時怎樣觀察世界的關鍵不在於觀察著本身,而在於觀察者觀察的對象,即世界,然而連接觀察者和世界的橋樑是什麼呢,不是觀察者,也不是世界,而是觀察者對世界的基本態度、基本理念、基本視角等,如果這些基本的問題出了偏差,所觀察到的世界也許會變成根本上不同的存在,會成為靜止、缺乏生存空間和活力的存在。事實上,無論採用哪種基本的態度、理念、視角等觀察世界,我們都可以獲得一個基本的世界,但從根本上說我們需要一個更為合理、和諧、合法、合情的世界,而不是一個隨便什麼都可的世界。
在這樣的境域中,我的觀點是主觀世界是合法的,因為她像客觀世界一樣客觀的存在著。而且,主觀世界具有存在的最深刻的根基,那就是這個世界本身是人的世界,這是我探討一切問題的基本範疇,超出人的世界的部分不在我的探討範圍之內。既然這個世界是人的世界,那麼根據人的存在狀態和特性,這個世界必然帶有主觀性。我認為這個對這個世界的定位更加符合事實,但我並不是說這個世界是絕對的客觀世界,而是相對的主觀世界,這就是說我也承認這個世界也具有客觀性。
我認為,事實上,純粹的客觀世界也許是科學真理意義上的世界,也許很多人甚至包括藝術家都在追尋的世界。但是,我認為這個的世界並不在現實中存在,即她並不符合事實。而對這種不符合事實世界的追尋,其實是一種幻覺。對人而言,沒有意義,也沒有益處。深思一下,真理的世界有時並不是我們需要的,真實的世界才是我們需要的,而真理的世界與真實的世界並不是總是同一個世界,有時它們是並行的,有時它們是逆行的。
所以,我認為與近現代西方哲學對人性的認知一樣——理性和感性是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缺少一方或一方達到極致都可能帶來未知的災難。其實世界也是,主觀與客觀是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缺少一方或一方達到極致都可能帶來未知的災難。然而,更多時候,結果並不會是那麼糟糕。但有一點是確實存在的,即對世界的理解方式出錯與對世界理解錯一樣,同樣需要我們避免,甚至前者更為重要,因為前者很多時候決定了後者。
因此,在對怎樣看待與觀察世界的問題,我認為我們需要打破主客二元對立的方式,它們本身是一中有二,二中有一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會讓世界和我們自己具有更大的迴旋空間和生命張力,因為這樣的認知方式是運動的不是靜止,是發展的不是消極的,是全面的不是片面的。
而具體到現實的實踐中,我們會遇到林林總總的微世界,比如本文開頭的一闕詞,比如一朵花,一片雲,一條河,星星,月亮,柳樹,燈火,書籍等。如何對待這些微世界就不能用普遍的規律與方法,因為它們本身是不完全一樣的。不過,用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理念來看待和處理它們是可能的。也就是說要考量這些微世界中主觀與客觀是如何存在與互動的,這是一個可行的辦法。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對於同一微世界,不同的人應該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如果反了,可能會一無所見。
衡量世界的標準是多樣的,比如時間、空間、縱向、橫向、真、善、美、情、理、禮、法、悲、歡、喜、樂、酸、甜、苦、辣、咸、辛、視、聽、嗅、觸等。我們習慣於用這些標準去衡量單一的世界,因為我們習慣於用單一的標準去衡量,而不是用綜合的標準去衡量。這對於生活世界來說,是無可厚非的,但對於藝術境域而言,其實是大忌。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活世界是片面的、單向的、靜止的,藝術境域才是全面的、多向的、運動的。當然,它們本質上的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可以實現翻轉或並行。這一切的發生就根源於人本身,人不是生活在絕對的真理世界中,而是生活在相對的事實世界中,這是一切事實的事實。
比如我們的讀書和寫作就是兩個微世界,但人在這兩個微世界中的認知和實踐卻是不同的。在閱讀中,我們習慣用空間的標準來衡量我們所面對的微世界而會忽略掉隱性的時間標準,所以我們在閱讀中會對微世界中的橫向性的名詞產生深刻的印象,而對微世界中微妙的時間變化缺乏深刻而具體的認知。而在寫作中,我們習慣用時間中的標準衡量我們所要構建的微世界而容易忽略掉應然的空間標準,所以在寫作中(尤其是孩子的寫作中)我們會習慣於用時間串聯故事,而對橫向性的存在不做處理或者處理不當。因此,面臨微世界,我們需要用綜合的方法,而不是單一的方法。而這一切的原因可以從我們對待和觀察世界的基本態度、理念和視角中發現。
我認為最重要是讓我們的認知及認知視角本身更具空間、活力和彈性,比如有些事情看似是一個實踐的問題,其實也是一個認識與理念的問題。甚至後者更為重要,沒有清晰的認知,很難有準確的實踐。
主觀世界的存在是合法的,因為他是符合事實的,而且這種事實是難以改變的。因此,對主觀世界的研究對解決我們所面臨的讀寫等問題有著深遠的意義。目前的研究還處在初期,對主觀世界的特徵以及主客觀世界中主客觀元素如何配比、互動尚需要進一步研究,
江一
戊戌元月
【作者簡介】
江一,青年作家,詩人,中文課程設計師,原名金江昆,號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育碩士,師從著名兒童文學研究專家侯穎教授,現為衡水市作協委員,河北衡水中學語文教師,《衡中詩韻》編委,著有長篇小說《渡緣》《一江琴聲》《湖畔弦歌》、詩集《桃花塢雨》《榷山問樵》、美學著作《美的喚醒》、哲學著作《生活世界與藝術境域》、學術著作《情境之門》《一個諸境齋的故事》《灑落的從前》《唐宋詩發展史簡話》等,指導中學生創作詩文集《繁荇集》《化境風》等。發表的論文有《敘事類寫作限制初探》《傳統文化傳承問題探究與解決》等。曾獨立開發課程《漢字硬筆書法入門與提高》《美的喚醒》《中西思想小史與文學寫作》《知「古」與知「己」》,並教授北大先修課《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主持和參與的科研課題《青少年心理問題與對策探究》《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傳承》《責任教育》和《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和青少年職業規劃》等。曾長期負責全國創新作文大賽的指導工作,並擔任第十二屆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河北省決賽評審委員會委員。
TAG:江一書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