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威廉·布萊克研究現狀——威廉·布萊克長詩《彌爾頓》的圖像研究

威廉·布萊克研究現狀——威廉·布萊克長詩《彌爾頓》的圖像研究

威廉?布萊克在國內的研究者不多,一般集中於英國文學方面的研究者對其極少數詩歌的釋讀,比如他的短詩集《天真之歌》與《經驗之歌》,長詩《耶路撒冷》也偶有從事外國文學研究的學人關注,但其他絕大部分詩歌都未見有人涉及,迄今國內尚無布萊克詩歌的全譯本出版,因此,我逐字翻譯了《彌爾頓》,作為研究其詩畫的譯文基礎材料。

圖像方面,1983年易英於《世界美術》上發表的《布萊克與英國浪漫主義繪畫》算是國內較早而全面的關於其詩歌與繪畫的介紹,其後偶有零星關於布萊克圖像的介紹,但無任何關於其圖像研究的出版物,甚至畫冊圖集亦未曾一見。

目前對布萊克藝術的全面研究主要集中於幾篇學位論文:浙江大學林曉筱的博士論文《圖像、文字文本與靈視詩學——布萊克蘭貝斯時期作品研究》對布萊克的圖文關係進行了較為細緻的梳理和研究,算是國內研究的上乘之作。不過此文的主要參考書是米歇爾的《布萊克的綜合藝術》,所以研究常常也讓人感到是在用布萊克的作品來對照米歇爾的理論,許多研究似乎更像是對此書的解釋。此外,我自己的碩士論文《威廉?布萊克作品的非傳統性研究》、中央美術學院趙暉的碩士論文《圖文交織的開放敘事——威廉?布萊克的〈耶路撒冷〉研究》、南京藝術學院景雪竹的《威廉?布萊克繪畫藝術研究》是集中於圖像的研究論文,華中師範大學牟平的碩士論文《威廉?布萊克與三位藝術贊助人》也為其藝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期刊論文較為零散,對布萊克圖文詩的研究的系統性還極為欠缺,繆智敏發表於《詩書畫》雜誌2014年第四季刊的《布萊克詩畫作品的圖文關係——兼析中譯本出現的誤讀》是近年來對布萊克的圖文詩比較全面的研究性論文,文章以《天真之歌》與《經驗之歌》為主要研究對象,將其圖文關係分為「以文配圖」和「以文導圖」兩種,並梳理出圖文對應、邊飾和象徵性圖像三種,雖然不盡準確合理,但在國內近期算是所涉較深的研究性文章。

最近看到浙江工業大學應宜文申報通過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布萊克詩畫創作的視覺想像與互文研究》,似乎越來越多的國內學人對布萊克詩畫的全面研究開始深入關注。當然,這些研究主要還是集中在布萊克的《天真之歌》與《經驗之歌》,他的長詩仍然鮮有關注,但這些卻是理解布萊克思想與藝術更為關鍵的作品。

布萊克研究在國外要深入和廣泛得多,自吉爾克里斯特撰寫的傳記《布萊克生平》(Life of William Blake)於1863年出版,對他作品的出版及研究就層出不窮。

1893年,埃得溫?約翰?埃里斯(Edwin John Ellis)和威廉?葉芝出版了他們雄心勃勃的作品《布萊克作品:詩歌、象徵與批評》(The Works of William Blake, Poetic, Symbolic, and Critical),不僅收錄了布萊克的大量「預言詩」,更是嚴肅認真地對待和評論這些作品而並非往日所認為這些作品是布萊克的發瘋似的狂想,他們的評論甚至達到了300頁之多,從而使得布萊克一生最具成就的圖文印本獲得了更加廣泛的關注與理解。正是從這裡起步,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布萊克的圖文印本。

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是布萊克研究最為集中、成就最為突出的時代,此時出版了一大批研究性的重量級著作。在這個時期,布萊克的生平傳記年表被詳細整理,詩文、圖像全集也得以全面整理,布萊克的書信、筆記以及布萊克的傳記問世,他的「預言詩」中所涉意象、名稱也都有學者進行了十分全面的闡釋。肯尼斯(Geoffrey Keynes)主編的《威廉?布萊克文稿全集》(The Complete writings of William Blake,1957)以及大衛?厄爾德曼(David V. Erdman)主編的《威廉?布萊克詩歌散文全集》(The Complete Poetry and Prose of William Blake,1965)兩書均為布萊克作品最全面的收錄,兩書內容大體相同,編排順序略異,囊括布萊克的幾乎所有文字,除了所有的詩歌、散文、戲劇以及筆記、布萊克在自己唯一的展覽里對自己作品所作的《展覽目錄》,還包括目前所能收集到的所有書信、筆記甚至隻言片語等等,這些都是研究布萊克作品最堅實的基礎工具書。

諾斯洛普?弗萊作為語言學研究大家,其出版於1962年的著作《可怕的對稱:布萊克研究》(Fearful Symmetry: A Study of William Blake)將布萊克預言詩中的意象進行了全面釋讀,並將之與《聖經》中的「創世—墮落—救贖—啟示」進行對照,他致力於解讀那些隱喻與象徵的內在含義,找到其根植於聖經以及同時代流行的象徵中的來源。弗斯特?達蒙(S. Foster Damon)甚至在1971年編纂出版了《威廉?布萊克詞典》(A Blake Dictionary: the Ideals and Symbols of William Blake),對布萊克詩畫作品中出現的幾乎所有名詞進行了細緻的梳理和全面的釋讀,不僅如此,詞條中還將這些詞出現的所有詩句一併囊括,讓研究者能夠對布萊克筆下各種意象的多義性得到充分無遺的了解,成為研究布萊克晦澀難懂的詩歌意象的最便利有效的工具。

圖像方面,這個階段出版的布萊克預圖文印本研究最全面也最權威的著作是由大衛?拜德曼(David Bindman)主編的五卷本全集《布萊克的圖文印本》(Blake』s Illuminated Books),此書出版於1993年,書中不僅收錄了所有的布萊克圖文詩,原大印刷,對詩文進行了逐詞逐句的釋讀,將所有可能的意義與來源進行了整理,信息量極為宏大;此外,每本書都有詳細的介紹,其中對布萊克寫作時的背景、所涉的觀念乃至不同版本間的區別,也都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對每幅版畫也進行了基本圖像的釋讀,既是最接近布萊克印刷本原樣又是信息量最大的全集,其間所涉的參考書目實是為研究布萊克提供了最多最全的參考材料。

此外,關於布萊克圖像的研究各位學者各有側重。厄爾德曼編著的《布萊克的圖文印本》(The Illuminated Blake,1992)對布萊克所有的圖文詩逐頁描述與釋讀,對於重要畫面與重要形象,進行了許多可能性的探討,此外厄爾德曼對各版本之間的區別尤為關注,並將區別一一列舉。大衛?拜德曼則側重對布萊克圖像中的各種姿勢、形體、表情所含隱喻的歸納與解釋,他所著的《威廉?布萊克:他的藝術與時代》(William Blake: His Art and Times)是一本布萊克最具影響力的全世界巡迴展覽的研究性圖錄,所涉內容既深且廣,既包含了布萊克所有時期的個人作品以及所有技法,全面展示了布萊克的作品面貌,如圖文詩、圖書插圖、商業版畫、蛋彩畫等等,同時也把布萊克融入整個時代,將其時的其他藝術家的作品進行了對比性的呈現,重點強調布萊克與同時代其他藝術家的關聯性,使得布萊克不再是一個似乎是天外飛仙的藝術家,雖然他的藝術顯然超越了那個時代。莫里斯?伊維斯(Morris Eaves)的《反藝術的陰謀》(The Counter-arts Conspiracy: Art and Industry in the Age of Blake)則對布萊克所處時代的背景以及布萊克作品所受的時代影響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展現,包括英國學院藝術制度、贊助人、畫商等等對英國當時藝術的影響,以及當時的宗教性版畫甚至版畫技法的種種現狀,以此來為布萊克的作品中所涉的末世主義、反時代性研究提供一些可能的切入點。傑西(Jesse)的《威廉?布萊克的宗教幻覺》(William Blake』s Religious Vision),戴維斯(J. G. Davies)的《布萊克的宗教體系》(The Theology of William Blake)等著作則注重於研究布萊克的神學宗教觀以及他的神話圖像的構成等,皆為全面的對詩歌意象及其思想來源的研究。米歇爾的《布萊克的綜合藝術》(Blake』s Composite Art: A Study of the Illuminated Poetry)是一本研究布萊克圖文結合方式的重要著作,首先將視覺-口頭等不同藝術之間的轉化以及複合藝術的整體性進行了探討,更集中研究了布萊克的幾部圖文詩的圖像風格及圖文結合問題,其中包含了對布萊克所最常用的圖式的隱喻的解讀以及圖像來源的分析,已成為對布萊克圖文關係研究的理論經典。

到了21世紀,布萊克的研究著作中像上一個時代中如此具有「野心」建構體系的著作明顯減少,此時的研究內容更加細化,在前期大型的整理和全景式的解讀工作所奠定的堅實基礎之上,目前的學者更加致力於研究布萊克思想中的某些更加細小的方面,如勞拉?昆尼(Laura Quinney)的《威廉?布萊克的自我與靈魂》(William Blake on Self and Soul),約翰?瓊尼斯(John H. Jones)的《布萊克的語言、權力與自我毀滅》(Blake on Language, Power and Self-annihilation)以及以布萊克對女性的態度、布萊克的政治思想作為對象的研究等等。

針對於布萊克的「彌爾頓」研究,目前主要集中於對布萊克的《彌爾頓》的文本解讀,包括文本中的重要隱喻的意義闡釋,重要著作有雷蒙?李斯特(Raymond Lister)的《比烏拉至拜占庭》(Beulah to Byzantium: a Study of Parallels in the works of William Blake),斯圖亞特?卡倫(Stuart Curran)的《布萊克的崇高隱喻》(Blake』s Sublime Allegory: Essays on the Four Zoas, Milton, Jerusalem),小約瑟夫?安東尼?威翠克(Joseph Anthony Wittreich, Jr.)的《啟示天使》(Angel of Apocalypse: Blake"s Idea of Milton)等,這些論著著重強調的是布萊克詩中的某些意象的多元化問題以及布萊克寫作時的上下文背景,對圖像的研究以及圖文關係的討論幾稀。此外,關於兩人思想觀念上的異同以及布萊克對彌爾頓的個人闡釋,則有傑奎琳?迪薩沃(Jacqueline Anne DiSalvo)的《泰坦之戰》(War of Titans),喬弗里?布拉奇特(Geoffrey L. Brackett)的《校正的預言》(Revisionary prophetics: Blake"s poetic response to Milton),米歇爾的《作為一個道德問題的布萊克的彌爾頓》(Blake"s Milton as a problem of conscience)等的著作。論文方面重要的有莫頓?佩雷的(Morton D. Paley)的《威廉?布萊克的詩歌〈彌爾頓〉以及1791至1810年的彌爾頓出版熱潮》(William Blake』s Milton/A Peom and the Miltonic Matrix of 1791-1810),以介紹這一時期的彌爾頓作品的出版以及此詩的寫作背景為主;保羅?揚奎斯特(Paul Youngquist)的《布萊克的彌爾頓的批評與經驗》(Criticism and the Experience of Blake』s Milton),約翰?皮爾斯(John B. Pierce)的《重寫彌爾頓》(Rewriting Milton: Orality and Writing in Blake』s 「Milton」)重點在於分析其中的角色以及與彌爾頓本人思想的關係;丹尼斯?韋爾奇(Dennis M. Welch)的《披上了人性之美》(」Choth』d with Human Beauty」: 「Milton」 and Blake』s Incarnational Aesthetic)則更集中於探討布萊克對彌爾頓的誤讀和重構。

目前,對布萊克的《彌爾頓》以及布萊克為彌爾頓的作品所作的插圖的圖像上的研究數量很少,許多研究也只聚集於某一個形象,如撒旦、亞當等,或是某一類圖像如「雌雄同體」、「彗星墜落」等等,對整個長詩的圖像的構造方式並無整體研究,解讀上也存在著碎片化與孤離化的傾向,甚至在讀解某些具體圖像時還存在著偏差與誤解。因此,本文將整個詩文與圖像進行全面的梳理,將圖像分門別類,不僅重新解讀各種類型的圖像及其隱喻,而且力求找出圖像之間的內在關聯以及圖文之間的關聯,以從中探索布萊克構造他的整個「預言詩」圖像體系的策略。

布萊克的「預言詩」向來龐雜晦澀,其間所涉各國神話故事、歷史事件就更是數不勝數,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巨大困難,即使西方的研究者對其文本的解讀也無法定於一尊,作為中國的研究者,翻譯和理解這些詩歌是一個艱巨的任務。與其並列的其他五位英國詩人之作在中國譯本可謂眾多,而布萊克的長詩卻始終乏人問津,這是一個相當大的遺憾,因此也尤見其詩翻譯之難。

當然,做布萊克圖文印刷本的研究有一個比較大的便利,就是他的作品保存相對完整,數量也並非卷帙浩繁,加之前輩研究者們進行過極為細緻的收集整理工作,得使我們對其作品能建立一個宏觀而系統的感受。此外,作為版畫印刷品,最後的完成樣貌即為印刷品,沒有類似於油畫「原作」概念,由此也就少去了必須在面對「原作」時尋找印刷品無法還原的豐富細節的過程。

當然,我恰好在2012年9月去西班牙馬德里卡依夏藝術中心參觀了布萊克作品的全球巡迴大展,展品對幾乎所有的圖文印刷本都有涉及,還包含了尺寸更大的蛋彩作品等,也確實讓我對那些「小小的紙片」建立了更加直觀的視覺經驗。

羅米,北京大學文學碩士、藝術學博士,希望與你一起走到博物館裡,走進藝術史里,體味藝術的妙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你一座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司母戊鼎——孩子們的中國博物館之旅
睡蓮——孩子必須了解的100幅世界名畫

TAG:送你一座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