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的一個小奇遇
跑完馬拉松的那個晚上,住在離鹿兒島40分鐘火車的地方,火車站名中的漢字我不知道怎麼打出來,就姑且稱之為小島站吧。
小島站共有三個站台,之間通過過街天橋相連,車站沒有封頂,軌道是露天的,下大雨的時候,水會直接積在軌道上,這並非臆測,而是當第二天我試圖離開這裡,發現列車被後半夜下起的大雨延誤了兩個多小時,無聊地在站內外各處觀望的時候,從站台上親眼所見。
站前豎著一個牌子,上面畫著像是哪的原住民的圖騰圖案,站在牌子前面放眼望去,眼前多是兩三層的建築,目光的盡頭是遠處的小山包。
最近的餐館在200米外,拖著行李往那邊走,沿路上冷冷清清,店鋪少有開著的,甚至少有開過的痕迹,果然,到了餐館門口,門是鎖著的,連一個「準備中」的牌子都沒有掛。
看街上冷清的樣子,估計別的餐館可能也沒有開吧,於是回到車站,站前停著兩三輛計程車,打車去了酒店,只有一公里多的路,按往常這個距離是可以走的,但上午剛剛跑完馬拉松,這會兒就只想偷個懶。
沒想到,在這樣一個荒涼小鎮的郊區上,會有這樣一家酒店:三面環繞著的十幾層高的客房,像手臂一樣懷抱著中間的挑高大堂空間,中庭中間建了一座小教堂式的建築,感覺可以舉行儀式的樣子。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房間里的景觀也不錯,因為是鄉下,天氣又晴朗,視野很開闊,放下行李,躺在床上養養精神,等待夜幕降臨,那是居酒屋們開始營業的時刻。
我其實並不嗜酒,沒有什麼癮,更不喜歡勸酒、被勸酒、甚至逼酒的所謂飲酒文化,加之喝酒之後,第二天工作總是提不起精神來,所以即便偶有飯局,也只說自己不喝。但在外旅行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在沒有人認識的異國居酒屋裡,周圍人說的是不懂的語言,沒有人勸酒,只點幾個雞肉串,或是當季的魚刺身,配上一小杯,慢慢喝起來,還是有一點滋味的,所以日本旅行的時候,晚上總喜歡去居酒屋坐上一會。
今天也是如此,在酒店裡歇到天黑,在谷歌地圖上查好店鋪的位置,就出門了。白天就沒什麼人的街道,晚上就更安靜了,一路走去,只偶爾有幾輛車經過,行人就更少能得見了。
沿著一條沒有路燈的路,走到一家店的門口,店裡也沒有亮燈——沒在營業。第二家,沒在營業,第三家,沒在營業。到了第四家店,終於裡面透出了燈光,門外沒有菜單,沒有宣傳圖片只掛著個燈籠,寫著居酒屋,不知道會有什麼吃的,隔著毛玻璃往裡看,隱約看見人影晃動。要是在往常,我可能會再走兩家,找找有沒別的店可以吃,今天就不再找了——放棄這一家,誰知道會再遇到多少家關門的。
這家小酒館裡有幾桌包房,門都關著,隔開了里外的客人,吧台是弧形的,前面六七個位置,右邊兩個大叔,左邊一對夫妻,我坐在了中間。眼前沒有菜單,我一邊問老闆要菜單,一邊四處張望——很多小店裡,是沒有紙質菜單的——這家就是,順著老闆的眼神,我也正好看到了牆上的小白板,趕緊掏出手機,查查到底都是些什麼,然後隨便點了幾樣。
也再沒有新的客人進來,手頭要做的菜也忙活完了,大概是有點無聊,或者就是喜歡說話,老闆突然問我是哪裡來的,我說中國來的,他就驚訝,你大老遠怎麼跑這種小地方來,然後趕快跟兩邊的客人宣傳:這小伙是中國來的。
左邊那對夫妻中的女性顯然對我這個異鄉來客更加好奇,很給面子地恭維「你要是不說我都沒覺得你是外國人」,然後問了我很多問題:你為什麼來,在哪學的語言,接下來還要去哪,喜歡這的食物嗎……而右邊的大叔則顯然更加關注時事一些。在他們看來的這種好奇,大概就像我們在某個三四線城市的蒼蠅館子里遇到一個老外一樣吧,雖然語言半通不通,但大家聊得倒是熱鬧,興起之下,大叔很豪爽地說了一句話,好像是要請我喝一杯,老闆就問我想喝加冰還是加熱水,我還正在腦子裡回想剛才的話試圖確認他的意思的時候,大叔大手一揮:加冰,然後拿起杯子,放幾顆冰塊進去,把自己存在店裡的酒倒了一杯進去。
這並不是那種在旅行中遇到熱心腸被幫助的暖心事,只是一個在小酒館裡跟人聊天被請了一杯酒的小事,沒什麼大不了的意義,可能也沒什麼值得寫出來的價值,但這應該算是旅行中的樂趣之一了吧。同樣一杯酒,在不得不喝的應酬上,和在度假中的小酒館裡,帶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日常的生活節奏中,難得有這樣的輕鬆時刻。
被人恭維「你要是不說我都沒覺得你是外國人」,也是件很開心的事,我一直以為,相比「你X語說的真好」來說,「沒發覺是外國人」是一個更難達到的台階,我們會對一個會說你好謝謝再見的老外說「你中文真好」,但絕不會輕易對人說「沒發覺是外國人」。當然,我也知道我真實水平離這句恭維差的很遠,但既然現在已經達成這個成就了,唯有繼續努力,把目標設為收到十次這樣的恭維。
附送彩蛋一則,今年二月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則趣聞:
後來在宮崎的街頭我發現了其拍攝地,可以注意到,模特有一隻鞋子快掉了。
TAG:我的路與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