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盡頭·被神化的神話
炎黃蚩尤到堯舜禹,中間過了多長時間?
不知道,也說不準。甚至連夏朝是否存在都要畫一個大問號。
那夏以前的東西,誰說了算?
所以堯舜禹,或許存在,或許是後人杜撰,但是於情於理,應該存在。
因為三聖已經足以代表了中華文化的美好訴求,他們那個時代則是人們嚮往的願景。
堯本姓伊祁,「堯」這個字是他的謚號,既是謚號,自然是後人尊敬他給他帶上的高帽子。古語中「堯」從「垚」,就是高高的土坡坡,會意就是至高之貌,這高帽子當然高的很。
但是歷史的堯絕對不是儒家的堯,更像是墨家的堯。
圖為「三聖」之一堯的畫像
堯的時代,既不是炎黃戰蚩尤的部落時期,也不是後來的夏朝的奴隸社會,他對歷史的真正貢獻在於,把部落整合,推動了原始社會向著奴隸社會開始行走,這個過程,叫部落聯盟時期。
部落聯盟時期開始於炎黃,他們不就是靠著聯合擊敗了蚩尤嗎?所以堯開創的這個時期,與其叫部落聯盟,不如叫部落統合。統一,合併。因為黃帝是盟主,而堯則是元首。小弟不聽盟主的可以投靠其他人,盟主可以去揍他,而手下不聽元首的,結果只能是餓死。
元首的權利,就是糧食。這個時候,農業已成氣候,採集業向種植業的過渡也已完成,所以堯可以「制定曆法」,目的和前提,都是為了吃的,何況元首堯佔據著黃河這塊肥肉,小弟們只好改頭換面,變成了手下。所以在儒家裡被傳唱無數次的那個時代,實際上是江湖。
那麼那個生活樸素,素有仁德,與民同樂的堯,一定也是個高手雲集又窮的要飯,門派林立又勢均力敵,暗潮洶湧又風平浪靜的江湖下的產物。因為只有高手雲集窮的要飯,堯才必須生活樸素,因為只有門派林立勢均力敵,堯才必須素有仁德,因為只有暗潮洶湧風平浪靜,堯才必須與民同樂——大家都吃不好,你又怎麼好意思吃得好?大家都實力差不多,你憑什麼當元首?大家都想當老大,你又怎麼能高高在上?
所以堯,是個被逼迫的堯,不僅生前過得艱難,死了也得被抬上高架子,戴上高帽子。
甚至就連禪讓,也是被逼的。
沒有證據表明堯舜禹三人有任何私下的交易。但是請看看這些事情——
堯是庶出,他的母親慶都是他的父親帝嚳的三房(三妃),所以他不可能當上部落的首領,帝嚳的長子摯是帝嚳四房(四妃)所生,雖然不是庶出,但那時帝嚳正房(正妃)還未生育,所以摯繼承了帝嚳的部落當上了首領,但是摯據記載是個荒淫無度的人,在位九年就被推翻,部落推舉堯繼承首領。有問題嗎?有很多。第一,摯被推翻的時候,帝嚳早就有了嫡長子,就是正妃所生的孩子棄,棄應該繼承首領而非堯繼承;第二,摯究竟是否是荒淫無度也不好說,畢竟後來堯當上了首領,而恰好儒家墨家都讚揚堯,說不定在此情形下,只能把摯妖魔化;第三,摯到堯,一說推翻,一說禪讓,但不管是哪種,都決定了素有仁德的堯必須採取後者——摯荒淫被推翻情有可原,堯素有仁德怎麼會被推翻?那隻能是禪讓,何況禪讓還被解釋為仁德的表現。簡言之,長子卸任後,不由嫡長子繼承反倒是庶出的孩子繼承,本身就很可疑。另說一點,帝嚳的嫡長子棄,在堯當上元首後還被聘為農業部長,管理農業,被後人尊為穀神。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是堯和舜共同完成的。時間是在堯或舜在位期間,有幾個部落揭竿起義,大概是不滿堯舜的統治,也有可能是他們的片區農作物產量太低人民吃不飽而大哥堯又少分給了他們食物,總之,起義開始。他們的名字叫饕餮、混沌、窮奇、檮杌、共工、三苗、鯀還有驩兜。前四個合稱「四凶」,後四個名叫「四罪」。而在小說和遊戲里,基本上都變成了妖魔鬼怪,被妖魔化的過程,就始於堯舜。但是記載卻相互矛盾,有說四凶是堯時期的,四罪是舜時期的;有說四凶是舜幹掉的,四罪是堯擺平的;還有說四罪和四凶的名字叫反了……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八個一定是部落,也許部落名字叫饕餮、混沌……也許部落酋長的名字叫窮奇、檮杌……總之,代表的一定是在堯舜時期的八個部落。起義是很正常的,有統治就有反抗,從黃帝開始就屢見不鮮,但是區別在於——黃帝擊敗蚩尤之後把蚩尤九黎部落納入自己麾下,並十分信任地把警衛隊隊長的職務交給了下一任蚩尤,而堯舜在處理完八個部落後,關於他們的記載就變成了「四罪」、「四凶」,具體的去向已不可考。這就是差別。
第三件事,是后羿射日。其實應該是夷羿,夷就是東夷,而不是后羿,因為后羿其實是夏朝的一個國主,兩人都叫羿。夏朝國主后羿的後,其實是君主國君的意思(這個後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寫法就是後,意思是國君,而不是現在的簡體字「後」,所以現在說「後」有三種解釋,一個就是甲骨文和金文的國君,一個是繁體字後,還有一個就是簡體字後)。射日的羿是東邊一個小部落的首領,所以叫夷羿,而不應該是夏朝的后羿。羿射日,其實是射的其他部落——在堯統治期間,有十個把太陽當圖騰崇拜的部落造反,羿奉堯之名去平叛,為什麼十個太陽留下一個?留下的那個部落,就是四罪裡面那個鯀的部落,單獨留下這個部落的原因,是鯀的兒子叫禹。羿射日的結局,則依舊是熟悉的套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嫦娥飛走,徒弟反目,甚至就連堯,也對他日夜提防。這才是后羿射日的故事。
第四件事,則是人物形象。三皇五帝裡面,伏羲是人首蛇身,女媧是蛙,炎黃是牛羊,到了堯舜突然變成了活生生的人;再看堯舜時期的人,堯舜禹三朝元老皋陶竟然長著鳥嘴;而在堯舜之後,禹是龍,他父親鯀則是一條魚。兩個聖人生活在一群牛鬼蛇神中間,豈不說明問題?
所以堯舜是有問題的聖君,他們理應存在,但絕對不會如此神明,什麼時候的人就做什麼時候的事,這一點來說堯舜倒是做得很對,他們的時代就應該全力整合部落,畢竟是部落聯盟時期嘛!好為了呼之欲出的新時期作準備。
圖為大禹治水形象畫
禹上台的時候,鯀死的很慘。
鯀一定是被冤枉的,他是治水失利才被誣為「四罪」之一的。
但是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一種是鯀禹是父子,這種說法符合歷史筆法,但是矛盾在於鯀治水失敗,禹治水成功,禹被舜禪讓成為新的元首,那麼這個過程中,四罪和后羿射日的故事就突兀而矛盾,而鯀是魚,禹是龍的形象也大有問題。
另一種則是猜測鯀禹不是父子,而是一個部落中兩種酋長的稱呼,在禹之前,這個部落的首領都叫鯀,之後則都叫禹。從治水開始說,鯀的時期,這個部落掌握了一些治水技術,讓堯舜都很眼紅,所以就請某一位鯀來治水,結果治水失敗就治了罪,而到了禹,研發了新技術,發明了新專利,舜只能眼睜睜看著他治水成功然後被迫禪讓,至於魚和龍的形象,也可以反映到治水上——魚借水而生,龍則統水而治。實際上,禹這個字按照金文的寫法,是一條長蟲,也就是蛇,禹字上面的部分按照金文的形象,就像是蛇頭一樣,由蛇化龍,在圖騰那裡已經說過,此處不再贅述。
但不管怎樣,最後總算是禹當上了大盟主大當家。實至名歸,名副其實,至少,比堯舜要真實得多。
所以堯舜禹一起說其實是不對的,應該是堯舜、禹。前兩個或許存在,但被某些人神化,禹存在但是形象很可疑,但他的真正功績卻遠遠地超過了堯舜。
孕育了不知多長的時間,呼之欲出的東西終於要昂首挺胸的上台,這個東西的發明者就是大禹,它的名字叫國家。
TAG:閑來沒事兒喝杯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