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繪畫藝術似乎要止步於心靈探索上了?

繪畫藝術似乎要止步於心靈探索上了?

今天通過知乎下載了一個新的圖片分享應用pinterest,當打開的時候發現,主頁上竟然沒有一個字,全部都是用圖片組成的瀑布流。

這倒讓我想起了《劍橋藝術史》中其中有一冊是專門講《如何觀賞繪畫》。在這本書中把繪畫誕生的原因大致分成了四個階段。或者說是用了四幅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來體現觀賞繪畫的改變。

第一幅是史前文明約公元前15000年的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裡面的野牛岩洞畫,人們會畫野牛帶著一種圖騰似的崇拜以及希望能夠得到神筆馬良的效果。

野牛岩洞畫

第二種類型的畫是早期的馬賽克宗教畫以及聖像畫,

《拉撒路的復活》

在書中有一段話很有意思,

「宗教繪畫作為教堂裝飾的一部分。這幅《拉撒路的復活》,服務於什麼目的?原來在製作這部畫的時候即公元六世紀,很少有人識字,教會儘可能多的人能夠接受福音書的教育,如教皇大格里高里曾經宣稱,繪畫對不識字的人來說,猶如書籍對那些會書寫的人一樣。

看到這兒,想起了前段時間關於電子產品讓人無法深入閱讀的思考。各種各樣的軟體,如同今天pinterest 這已經做到了針對人們如今的閱讀習慣所能達到的極致,就是在主頁上完全以畫的瀑布流形式,我們似乎又退回到了十幾世紀前不識字的階段。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這其中的聯繫,十幾個世紀之前,繪畫內容局限於宗教故事,教會通過宗教題材畫來去管理大眾,現如今,我們依然生活在這種被「管理的」世界裡,產品經理們依然用大圖片來去「教育我們」「操控我們的興趣」,我們通過圖片去獲取更多的知識,去獲取更多的信息,但也不自覺的又愛上了「圖片」組成的世界,不論是十幾個世紀前,還是十幾個世紀之後,圖片的這種操控性質依然沒有改變。就像是我們看到照片里一個女模特穿著好看的衣服,就有興趣去淘寶看一看同款,而淘寶上也儘可能的會把照片放在主要的位置。

接著轉回繪畫藝術的發展,這種馬賽克聖像畫之後,我們的藝術就進入到了通過繪畫來去體現更為現實真實的人的生活世界。而並非僅僅的局限於用畫做出一個引導暗示和教育。這其中又有一個藝術繪畫的發展和技術發展相合的想法,正如我們現階段,已經不僅僅是通過圖片去接受信息,我們也希望我們眼前的圖片更加的真實,就像是購物不希望只是圖片,我們又通過技術手段,就把原來畫作里體現的真實而搬到了現實世界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增強現實或者是虛擬現實。

那麼下個階段是什麼呢!在經歷了原始復刻崇拜,宗教控制,以及第三個階段用繪畫來體現現實之後,我們如今的藝術已經走入了第四個階段,探求人的心理,(正如這一副波洛克的《秋韻》),誕生了很多的抽象的作品。

波洛克《秋韻》1950

那我們生活上的改變,能不能從這種對藝術的變化取得相應的科技社會改變的軌跡探索?這也就走入了科技社會和藝術的不同。當藝術去探求人的心理活動時,往往是抽象的,複雜的,沒有固定的形態和方法。但是如果用技術去探求人們的心理活動,我們會發現,所有的心理活動都可以用冰冷的數字來體現,當心跳快了,手環和手機會提醒你,要慢,看一篇文章,技術也會記住你在哪個位置,哪個階段停留的時間更長,以此判斷你對這篇文章或這個觀點的喜好,技術也可以看到你高興時的大腦活動等等,繪畫藝術的極限似乎已經可以清晰可見了。任何感官上的技法上的突破,都被歸結到了探尋心靈「看不懂」那一類的範疇里,但顯然科技的盡頭還沒有到,如果說,探尋內心的體悟是繪畫藝術的盡頭的話,通過科技能讓繪畫藝術跳出來走入一個新階段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聖彼得堡樹說 的精彩文章:

憨勁兒的倫勃朗-讀《倫勃朗1642》尾聲
被喚起的月夜回憶,俄羅斯經典大師之作-庫茵芝《第聶伯河上的月夜》

TAG:聖彼得堡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