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敢說黃段子的美女詩人

敢說黃段子的美女詩人

李冶,字季蘭,浙江烏程(今浙江吳興)人,中唐女道士。她與薛濤、魚玄機、劉采春一起,被人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她少年成名,被譽為「女中詩豪」,一生坎坷又具有傳奇色彩。

她6歲的時候,就可以寫詩,還能彈曲子。所以每當湖州名士聚會時,父親總會抱著她去炫耀一番。這一天,園子里的薔薇花開得美麗極了,她看著正在搭花架的傭人,兩句詩脫口而出:「經時不架卻,心緒亂縱橫。」意思是花架還沒搭好,薔薇的枝葉卻已經肆意縱橫了。滿庭的客人拍手稱讚,父親卻皺起了眉頭。「架卻」,「嫁卻」!哪裡是在寫薔薇,分明是一個懷春的少女盼望出嫁!據傳這位父親當時說了一句話:「此女聰慧非常,恐為失行婦人。」後來,就以修身養性為名,把未成年的她送去了湖州的玉真觀。

我很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且不說一個孩子能不能寫出這樣的詩句,單是做父親的僅憑一句詩就斷定6歲女兒的品行,並且做出決定她一生的舉動,太也不符合人情之常。估計是後人根據李冶成年的行為而編造的故事。

無論如何,李冶成了了一個年輕的女道士。在偏僻的玉真觀里,在悠閑與孤寂的日子裡,她慢慢長大了。《唐才子傳》形容年輕時的李冶「美姿容,神情蕭散」,意思是說她姿容艷麗,氣質瀟洒。

一身道袍不能遮掩她的秀美,道士的身份也不能斷絕少女對愛情的嚮往和追求。

大約20歲時,李冶遇到了第一個愛戀對象——和尚皎然。

皎然是唐代著名詩僧。他俗家姓謝,是謝靈運的十世孫,25歲出家,安史之亂爆發前,回到老家躲避戰爭,所棲身的寺廟就在李冶所在道觀的附近。

皎然出口成章的詩才,讓李冶欽佩極了。愛意在少女的內心萌發了,雖然他們一個是道姑一個是和尚,可李冶不管這些,熱情樂觀的她從沒想過,他們會有什麼結果。漸漸地,兩人就成了好朋友,然後,她開始表白:

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

欲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

信紙像雪一樣白,我把它疊成雙鯉魚的形狀,你想不想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打開雙魚,我的心事都在魚肚子的書信里。

隨後,李冶收到了一首詩,不是一首情詩,而是一首拒絕詩,題目叫《答李季蘭》: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

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皎然雖然稱她為「天女」,但還是「禪心不起」。初嘗愛情滋味的李冶並沒有表現出失戀的痛苦。就像從來沒有被拒絕過,熱情的她依然忙著作詩喝酒,會朋友。她的交際圈逐漸擴大了,開始在江浙一帶遊歷,也認識了更多人。她的幾個愛人陸續進入了她的生活。

首先是閻伯均。

閻伯均時任江州判官,上任前去看望老朋友皎然,遇到了李冶。兩人的感情發展很快,閻伯均離開招隱寺去江州的時候,李冶寫了這樣一首詩:

流水閶門外,孤舟日復西。

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

妾夢經吳苑,君行到剡溪。

歸來重相訪,莫學阮郎迷。

「莫學阮郎迷」,說的是東漢一個叫阮肇的人到山裡採藥,遇到了仙女,於是拋棄凡間一切,留到了仙境。李冶怕被相思折磨,只能在詩里哀求閻伯均,你不要學那阮肇,被外面的花花草草迷了眼,早點「歸來重相訪」。

可惜,這段感情沒能持續多久。閻伯均離開江蘇之後,終其一生,再沒有去過湖州,再沒有找過李冶。通過皎然留下來的詩我們知道,閻伯均四處留情,最終娶了高門大戶之女為妻。

然後是朱放。

朱放是襄州人,安史之亂避居江蘇丹陽時和李冶相愛。可是,等待李冶的又是同樣的結局,朱放離開丹陽之後另娶大戶女子為妻。李冶心中的情感只能表現在詩里,比如這首《相思》: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士人重官婚」,讀點書的男子都想娶有門第的女子為妻,平民女子婚配士人是基本不可能的,就算做妾,往往也免不了被拋棄的命運。

太多的背棄讓李冶明白了,何必苦戀,人生還有別的樂趣。她在和那些大名鼎鼎的文人的交往中,活出了自己的真性情。陸羽、劉長卿、房明府、韓揆之、蕭叔子和崔渙等等,都是她的好朋友。《唐才子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又嘗會諸賢於烏程開元寺,知河間劉長卿有陰重之疾,誚曰:『山氣日夕佳』,劉應聲曰:『眾鳥欣有托。』舉座大笑,論者兩美之。」

劉長卿有疝氣,這是一種男科疾病,李冶公然用陶淵明的詩開起了黃色玩笑,問他的疝氣(同音「山氣」)好了沒有。妙的是,劉長卿非但沒有難堪,反而面不改色地同樣用陶淵明的詩應對,在坐諸人都會心大笑。

這樣的黃色玩笑,在古代,除了李冶,再也沒有其他女人說過。當然,這樣與男人交往,是被人所不齒的。他們說,李冶這樣的女道士就是披著道袍的娼妓。

在經歷過一系列情感波折之後,李冶雖然表現得很洒脫,但內心的傷痕還是很難癒合的。她的這首《八至》流傳千古: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最近的就是最遠的,最深的就是最淺的,最親的就是最疏的。細細想來,何嘗不是。這是經歷過多少的傷痛,才能把夫妻關係理解得這樣透徹?

李冶的詩名和艷名同樣遠揚朝野,唐德宗下旨召見了她。皇帝原想這應該是個美麗多情的少女,沒想到見面之後,發現她雖然美麗,年齡卻已不小,只好放她出了宮。後來他還對人稱李冶是個「俊媼」——一個美麗的老太太。

從宮中出來,李冶沒有返回湖州,暫時留在了長安,沒想到卻因此遭遇了大禍。建中四年(783年),即將開赴前線的涇原軍經過長安時嘩變,擁立賦閑的河北舊將朱泚稱帝,唐德宗逃出長安。因為詩名顯著,朱泚抓到李冶後,要她寫詩稱讚,李冶被迫作詩呈獻。

朱泚敗亡後,德宗還朝,受任朱泚偽職的官員都被誅殺,李冶也未能倖免,被德宗下令亂棒打死。

因黃段子而聞名歷史的美女詩人,就這樣結束了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卷縱橫眼欲枯 的精彩文章:

TAG:萬卷縱橫眼欲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