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欲界善業,十種福德之事

欲界善業,十種福德之事

摘自《阿毗達摩講要(下)》

瑪欣德尊者 著

小編筆記轉自覆面尊者

欲界善業還有另外一種分法(小編注1),稱為「十種作福德之事」(dasa pu??akiriyavatthu)。

小編注1:欲界善業的另一種分法指的是「身三語四意三」的十善業;

身三:離殺生、離不予取、離欲邪行;

語四:離虛妄語、離離間語、離粗惡語、離雜穢語;

意三:不貪婪、不瞋怒、正見。

這十種作福德事分別是:

1. 布施(dāna):全稱為「布施所成作福德事」 (dānamaya?pu??akiriyavatthu),特指物品的布施、施捨。

布施依不同的角度可分為很多種, 例如內物施、外物施, 親手施、非親手施, 有罪施、無罪施,如法施、 不如法施, 歡喜施、中捨施,智相應施、智不相應施, 輪轉依止施、 非輪轉依止施,個人施、僧團施,飲食施、衣物施、住所施、醫藥施等。

小編筆記:

布施,把自己「認為是好的」東西分享給他人,而不是把「我不要的」東西舍掉;

佛法有共世間的部分,普世的善行,引導人道德提升的教理都可以看作是「法布施」的一部分。

2.持戒(sīla):全稱為「持戒所成作福德事」(sīlamaya?pu??akiriyavatthu)。遠離身語的惡行,培養善行、戒德。

在家弟子最基本的是五戒,即(1)離殺生;(2)離不與取;(3)離欲邪行;(4)離虛妄語;(5)離放逸之因的諸酒類。

有機會還應該持守八戒,即(1)離殺生; (2)離不與取; (3)離非梵行(一切性關係);(4)離虛妄語;(5)離放逸之因的諸酒類;(6)離非時食;(7)離觀聽跳舞、唱歌、音樂、表演;妝飾、裝扮之因的穿戴花鬘、芳香、塗香。(8)離高、大床座。

如果在八戒的基礎上再培養慈心, 稱為慈心九戒。

出家眾的戒則有沙馬內拉戒、比庫戒、比庫尼戒等。

小編筆記:

戒,古漢譯為「屍羅」,英譯為「virture」, 意為道德;

持戒分為兩部分:遠離身三語四意三的惡行 & 培養善行與道德;

3. 禪修 (bhāvanā) :全稱為「禪修所成作福德事」(bhāvanāmaya? pu??akiriyavatthu)。

禪修可分為修止(samatha bhāvanā )與修觀(vipassanā bhāvanā )兩大類。

修止是致力於讓內心平靜的修行方法。共有四十種止業處,目的是使內心止息稱為敵對法的諸蓋,使心平靜、專註。

修觀是通過觀照究竟色法、究竟名法及其因的自相,以及無常、苦、無我的共相,來培育智慧的修行方法。

4.恭敬(apacāyana):恭敬值得恭敬的對象。

哪些對象值得恭敬?佛陀值得恭敬、法值得恭敬、僧值得恭敬、母親值得恭敬、父親值得恭敬,老師值得恭敬,說法者值得恭敬,有德行者值得恭敬,恩人值得恭敬,這些是應當恭敬的對象。

我們不僅從身體行為上表示恭敬,例如禮拜佛、法、僧等,更重要的是應從內心培養恭敬。

5.服務(veyyāvacca):幫忙做事,奉獻勞力、體力,比如在寺院清潔衛生、 煮飯做菜、 搬抬東西等。

對於社會公益或福利事業,出錢為捐款,出力為服務。

6.迴向功德(pattidāna):又作分享功德。

做了功德善業後,指定與某些人乃至一切眾生分享。

小編筆記:

將此行善業的歡喜心與大家分享;

不一定是針對往生者。

7.隨喜功德(pattānumodana):對他人所做的功德善業感到歡喜。

能夠親自參與當然最好,不能參與,內心也要感到歡喜。

說 "Sādhu! Sādhu! Sādhu!" 是隨喜功德最簡單、最好的方法。培育隨喜可以對治嫉妒,同時也能獲得他人所分享的功德。

小編筆記:

隨喜可以對治嫉妒心;

8.聽聞佛法(dhammasavana)。

有四入流支: (1)親近善友;(2)聽聞正法;(3)如理作意;(4)法隨法行。

聽聞佛法能樹立正見、增長智慧,是證悟聖道聖果的四個條件其中一個。

通過聽聞佛法, 能夠分別善惡、明辨是非;通過聽聞佛法,能夠培養信心,對佛、法、僧產生信心;

通過聽聞佛法,能夠學習律、經、 論,研究佛語;

通過聽聞佛法,能夠把取業處,明白如何修持戒、定、慧。

作為佛弟子,主要是通過聽聞佛法來樹立正見、增長智慧、修習止觀、朝向解脫的。

9.弘揚佛法(dhammadesanā) 。

佛陀在《法句》中說:"Sabbadāna? dhammadāna? jināti. " 意思是「法施勝一切施」,法布施是最殊勝的布施。

然而,並非一切人都能弘揚佛法,只有通達經論、堪為人師的比庫才有資格登法座、宣說佛法。

那麼,其他人想做法布施應該怎麼辦呢?

可以介紹、宣傳、傳播佛法。現代社會可以利用書籍、 圖片、 視頻、音頻、網路等各種媒介來傳播佛法。助印、促成佛法的傳播,也是法布施。

小編筆記:

生活中,告訴他人正確的觀念,給予指引,也算是法布施。

10.見正直業(di??hijjukamma):有幾種見正直業。

首先是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以佛法僧為自己的庇護所,有了信仰,就會用佛陀的教導來正直自己的知見。

其次,通過聽聞佛法、閱讀佛書、學習教理也是見正直業。

再次,如理作意、保持正念正知也是見正直業,禪修也是見正直業。

最崇高、最殊勝的正見是聖道心中的正見,是對出世間四聖諦的如實知見。

小編筆記:

清楚地知道現在做的是否正確,這個正見建立在佛教的緣起法之上;

如果此時正經歷痛苦的不善果報,那麼首先要知道,這是不善業的成熟,再者要把心態引向平穩,讓不善業安穩過度。

這十種作福德之事可以歸納為三類:

一、迴向功德和隨喜功德可歸於布施所成作福德事。

因為布施能對治妒嫉和慳吝,迴向功德和隨喜功德同樣也能起到這樣的作用,所以可歸為一類。

二、恭敬、服務可歸於持戒所成作福德事。

因為恭敬、服務屬於作持戒(cārittasīla),即佛弟子應盡的義務。

三、聽聞佛法、弘揚佛法和見正直業可歸於禪修所成作福德事,因為它們皆能親近善法故。

也有長老認為,聽聞佛法和弘揚佛法能開發智慧、導向證悟,故歸於禪修所成;同時,弘揚佛法屬於法布施故,也可歸於布施所成,而見正直業則適用於一切處。(D.A.3.305; Dhs.A.156-159)

這十種都是培植福德的善業,絕大多數是以欲界心來完成的。

除了禪修證得色界或無色界禪那生起的是色界心或無色界心,以及聖道正見屬於出世間心之外,其他全都是由欲界善心來完成的。

所以,可把這十種作福德事歸於欲界善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州菩提樹 的精彩文章:

什麼因緣使人健康?
舍利弗尊者?度母親證得初果,償還最後的債

TAG:蘇州菩提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