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家書黑夫木牘:下層士兵的求救家信
原標題:中國最早家書黑夫木牘:下層士兵的求救家信
1975年12月,湖北雲夢睡虎地四號秦墓中出土了器物若干,讓考古學家們意外的是,其中出土了兩件木牘,秦士兵黑夫與驚的家書《黑夫木牘》共計527字,是迄今我國發現最早的家信實物。
兩件木犢出土時被放置在墓地陪葬器物箱子里的中部位置,這兩件木犢分別被標記6號木犢和11號木犢。其中6號木犢是秦兵「驚」寫給秦南郡安陸(今湖北雲夢縣)的兄長「衷」的一封信。而11號木犢是「驚」和他的兄弟「黑夫」一起寫給「衷」的信。
6號木牘的下部已經殘缺,現長16厘米,寬2.8厘米,厚0.3厘米。木牘正面有墨書秦隸五行。驚在信中寫道: 「驚敢大心問衷,母得毋恙也?家室外內同……以衷,母力毋恙也?與從軍,與黑夫居,皆毋恙也。……錢衣,願母幸遣錢五、六百,布謹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錢矣,室弗遣,即死矣。急急急。驚多問新負,妴皆得毋恙也?新負勉力視瞻二老……」
背面也有墨書秦隸五行。驚說:「驚遠家故,衷教詔妴,令毋敢遠就取新,衷令……聞新地城多空不實者,且令故民有不從令者實……為驚祠祀,若大發毀,以驚居反城中故。驚敢大心問姑秭,姑子產得毋恙……?新地人盜,衷唯毋方行新地,急急急。」
11號木牘保存完好,長23.4厘米,寬3.7厘米,厚0.25厘米。木牘正面同樣有墨書秦隸五行:「二月辛巳,黑夫、驚敢再拜問中,母毋恙也?黑夫、驚毋恙也。前日黑夫與驚別,今復會矣。黑夫寄益就書曰:遺黑夫錢,母操夏衣來。今書即到,母視安陸絲布賤,可以為禪裙襦者,母必為之,令與錢偕來。其絲布貴,徒操錢來,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陽,攻反城久,傷未可知也,願母遺黑夫用勿少。書到皆為報,報必言相家爵來未來,告黑夫其未來狀。聞王得苟得。」
木牘背面有墨書秦隸六行,但有一處被墨染黑,文字模糊不清,從殘存文字來看,為驚與黑夫詢問一些家中事宜,與6號木牘所述承接。
這兩封家書的內容大概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都是詢問家中母親情況,並且彙報自己在前線打仗情況;第二個部分說自己目前在前線卻衣少錢,希望家裡能寄來衣物等,「用垣柏錢矣,室弗遣,即死矣」。因此可以得出,當年士兵去前線打仗時需要自己準備物資的。
通過這兩封家書的內容,了解到了當時關於秦朝士兵的三大秘密:首先,兩份家書的中心內容是向家中要錢和衣服,此外兩位士兵還提到了當時的戰況,黑夫即將參加淮陽的攻戰,「傷未可知」。這說明當時秦國戰事十分頻繁,黑夫家的三個兄弟,竟徵發了兩個上戰場,這勢必使得其家中的勞力不足。
但從家信敘述中可以看到,當時秦軍一般士卒家中經濟還過得去,所以黑夫才有可能向家中要五六百錢及「棉布」和「禪裙襦(rú)」,這似乎變相說明,秦國對於士兵家屬的優待還是非常多的。
其次,信中出現頻率最多的是問候內容,比如挂念自己的母親以及新婚妻子等等,思鄉之情躍然於紙上,這說明秦朝被徵發的軍人,所有衣物皆家中自備,並且服役也有比較長的期限,他們在軍中的生活是很艱苦的,所以黑夫和驚都在家屬之中表達了思念家鄉的強烈感情。
最後,這封家書是從河南淮陽發出的,如今在湖北雲夢出土,這說明了書已到達家中。專家們考證,黑夫和驚決沒有可能把信交由官郵遞送。因為戰國末期和秦時,官郵只傳遞官府文件,不許私帶書信。專家們認為,這兩封家書很可能是由軍隊中服役期滿的老鄉回家時帶到家中的。
這種不正規的私書捎帶通信方式,秦朝以後在我國一直繼續了若干年,一直到1000多年後的宋朝,政府才有了「私書附遞」的規定,明朝以後方才出現民郵組織,可見古時的民間通信是何等的困難。
在這兩封家書的開頭,都提到了一個最重要的人,即家中的老母親。雖然這兩封家書寫於兩千二百多年前,但是孩子在戰場打仗時,作為父母是多麼的牽掛。我們也無從得知當「驚」和「黑夫」家中的母親看到孩子的家書時的情景。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當他們母親看到這封家書時,一定會激動地熱淚盈眶。
TAG:古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