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留學生起訴英國大學學位「空虛無用」,要求賠償6萬英鎊

中國留學生起訴英國大學學位「空虛無用」,要求賠償6萬英鎊

來自中國香港的留學生Pok wong是英國安吉利亞魯斯金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的一名國際商務戰略專業的畢業生。

昨天她做了一件大事,向法院正式起訴她的母校學位「毫無價值」,要求學校賠償6萬英鎊。

在她看來,學校標榜的所謂高質量和教學和就業方面的競爭優勢全都是誇大其詞。

自己最終拿到的學位就是一個純粹的「米老鼠」學位,是負責搞笑的嗎?

她在接受每日電訊報的採訪中控訴學校四大罪狀:

第一,學校對外標榜自己的教學質量和畢業前景完全不符合實際。

儘管她2013年就以一等學位從學校畢業了,但是畢業後多年她的感受是,這個學位名不副實。

她在選校的時候,儘管注意到了這所大學在四大排行榜上排名都不太好。但是由於學校的宣傳頁面上說這所大學的商學院享有盛譽,而且畢業生在找工作方面很有優勢,她才選擇了這所學校。但是沒有想到,大學期間的體驗以及畢業後的情況都令她非常失望。

第二、學校根本學不到什麼東西

她說,學校老師經常無故曠課,甚至有時候,上課上到一半就讓學生去圖書館自習,因為老師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教的內容了。

第三,她多次向學校投訴但是學校從未處理。

每次她向學校反應教學中的問題,學校總是回復說「我們會儘快調查和處理,並且稍後給你回復」,但是事實上,學校從未處理過也沒有給過她回復。僅僅是敷衍了事。

第四,學校強行不讓她參加畢業典禮。在畢業典禮期間,由於學校擔心她抗議學校教學質量,就把她鎖在一個房間裡面,限制自由,這個行為讓她對學校徹底失望。

因此她起訴學校,要求學校賠償6萬英鎊的損失,這些損失包括她的學費和在英國兩年期間的生活費。

她在上訴書中寫道「自從畢業之後,這個學位對於她找到理想的工作沒有任何幫助」

在pok wong看來,她告了學校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希望學校能夠吸取教訓,今後不要再誤人子弟,可以好好完善一下自己的教育質量,讓以後的學生不再遭受這樣的「教育騙局」。

她說「很多學校認為我們留學生就是為了來混一張文憑,對於留學生的教育一點都不上心,但其實我們花費巨額學費,真的是希望物有所值,能真正學到東西的」。

事實上,pok wong並不是第一位向大學起訴的學生。

這次的ARU大學也請了律師辯護。律師說「因為學生和大學之間並沒有簽署明確的合同,所以肯定不存在退學費這個說法「。

而且他們還認為,「這個學生這樣花時間經歷詆毀自己的母校,對於她以後找工作肯定是有不利影響的」。

參照牛津那位畢業生,這次訴訟如果還是遵照「就業不理想怪學校教的不好」這樣的邏輯來辯論的話,這位wong同學勝訴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而且就在新聞發布後,英國網友的評論幾乎一邊倒地在嘲笑這位同學對「上大學與找工作劃等號」的天真想法。

我們都知道上大學不能保證給你一個好工作,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完全取決於你個人。

我 是一名牛津畢業生,已經畢業八個月了,但是我沒有工作。現在大學已經不能「包分配」了,找工作完全看你在就業市場上的自我推銷能力。

講真,20年前學位也許還值點錢吧,現在的學位可能連寫學位的那張紙都不值吧。

但是也有網友很贊同這位同學的做法。

她說的對!大學就是所謂的lectures,一些學者拿著全職薪資做著兼職工作。

當然,相信大多數人都認可「讀大學不等於好找工作」這個說法。「找不到工作怪學校」這樣的邏輯確實有問題。那麼,回歸到學校教育本身來說,學校確實是無可挑剔嗎?

英國每日郵報認為,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學生越來越把自己居於「消費者」而不是單純的學生的位置來考量讀大學這件事。

自從英國本土學生2012年學費大漲三倍以來,讀完大學畢業後背負幾萬英鎊貸款入不敷出的學生比比皆是,讀大學正在變成一件奢侈品,因而對大學的期待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對於國際學生,學費是本土學生的2-3倍,英國留學本科三年花費近百萬。

可問題一來,英國大學對於學生的訴求卻採取「拖延」、「不聞不問」的「粗暴處理」方式,讓不少學生感到心寒。正是因為投訴無門,學生才選擇法律手段來進行最後的抵抗。

如果學校對於「罷工停課」、「教學質量」等基本問題沒有任何解釋和解決方案,勢必引起作為「消費者」的學生投訴。

大師兄不止一次聽到有同學抱怨學校「老師找到各種奇葩理由曠課」,「一個學期只見過老師三次」、「找學校投訴總是回復會儘快處理,但是沒有下文」。

至於大學教學質量不過關,究竟應該找哪個部門來解決?這個還真是投訴無門。

英國對於高校教育質量的檢測方式是,英國教育部對於大學有一個「泰晤士高等教育榜單」用於對英國高校的教育質量評估進行排名,排名靠後的學校對於招收國際學生將有限制,但是這個排名一年一次,而且跟四大大學排行榜差異不小。

至於哪個學生抱怨學校教的不好。似乎也只能歸咎於「個別學生要求太高」,「個別學生」只能自己想辦法找學校討說法。裁決的機構不是教育部,而是法院。

參考來源:每日電訊報、每日郵報,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大師兄往日精華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大師兄 的精彩文章:

歪果仁的審美是個謎?醜女到了國外很吃香?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英國最瘋狂的airbnb 民宿,私人飛機、私人輪船、城堡、樹屋……值得你探索

TAG:英國大師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