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說「撐筋拔骨」是為拳術之始、武學核心?

為什麼說「撐筋拔骨」是為拳術之始、武學核心?

盤拳之初,我們總會有種有力無處使的感覺,勁力似乎都捆在了身上,但練了一段時間以後,隨著肌肉的鬆緊變化控制,以及關節的盤開,動作開始協調,但僅僅這樣還不夠,需要速度和勁力。此時就傳統拳而言,需要大筋的介入,等於在每個關節加裝了一個彈簧裝置,起到助力的作用,此時身體就開始變得充滿彈力,以後更多需要做的就是整合了。

GIF

我們看到家裡養的小貓渾身柔軟無骨,但是反應速度以及兇猛程度卻令人瞠目,尤其是貓科動物中的老大-「老虎」更是令人刮目相看。骨節打開以後阻力就小,大筋的崩彈效果就越好,與此同時,肌肉也能夠到達一種非常協調的狀態。如貓一般,處於松活的狀態,肌肉跟大筋一起拉伸,產生如皮筋般的彈力。

薛顛《象形拳論》中有云:「凡平素未曾練過功夫之人,其全身之脈絡筋骨,縱不至若何獃滯,然亦決不能十分靈活,與練過武功者相較,自有天壤之別。初習功夫,即倉促練劇烈之術,而用力過猛,必蒙其害,輕則筋絡之馳張失調,血氣淤積而成各種暗傷,重則腑臟受震過度,亦足以發生損裂之患。」

以上詞句,充分說明了練拳之初,筋骨打開的重要性,如果一跑上來就追求發力,必然由於身體不協調,關節沒有彈力而使發生撕扯損傷。所以練拳第一步,就是要「撐筋拔骨」,開發好關節以及連接骨節與肌肉的大筋,使身體運動協調並且富有彈性,這是通往功夫的成功之路也是必經之路,屬於基礎基本功,也是功夫的核心。

我們現在的拳種,對基礎的盤練有所忽視,而使得功夫不易進展。太極有十年不出門之說,其實如果想要快,換個方式,先開發好自身,然後把拳架子套進去,既縮短了時間,又提升了功力。所以傳統拳,拋開文化不談,要出功夫,三年足亦,至於到什麼程度,因人而異。

所謂求快則反慢,如果要想達到功夫的高層次,那基礎必須要打牢。同時,筋骨打開以後,練拳變為半自動化,並伴隨筋骨齊鳴之音,不但練得輕鬆有趣,還能使人上癮,越練越想練,每天一小時的筋骨崩彈,勝似自我按摩一小時,渾身舒暢,精神奕奕!其養生價值也非常大,並且非常有特點,是健身,養生,防身三位一體的核心所在!(作者:陸功翰)

國術大講堂

國術大講堂是一個學習,傳播國術的公益性平台,為萬千武術愛好者提供學習的機會,讓默默奉獻的武術學者傳播自己的理念。我們在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及政策的基礎上,傳播國術道德風尚,團結全國武術愛好者及工作者,發揚中華武術優秀文化遺產,倡導國術分享,推動中華武術在全國範圍內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統武術 的精彩文章:

太上太清天童護命妙經

TAG:傳統武術 |